搜索
搜索
img
>
>
>
体医融合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体医融合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 作者:胡大一
  •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发布时间:2022-11-09 12:00

体医融合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概要描述】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和体育院校对体医融合和普及推广运动处方热情高、干劲大。首都体育学院2021年创建了体医融合研究创新中心,为体医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展体医融合研究创新和医体工结合打造了高端平台。

  • 作者:胡大一
  •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发布时间:2022-11-09 12:00
详情

体育和医学深度融合(体医融合)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全民健康的重大措施,也是疾病预防、治疗与康复/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运动是良药”是1968年由美国医生、有氧运动的开拓者、体医融合领跑者Kenneth H. Cooper首先提出的。

 

 

我国心肺预防康复事业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约落后发达国家20年,并且进展一直非常缓慢。至2012年,当我们再次走向发展我国心肺预防康复新的长征路时,全国仅存的心肺康复(不含预防)中心仅有8家。由于不能为医疗机构带来快速经济效益,心肺预防康复普遍不受重视,也缺乏医疗保险和从业人员激励的政策环境。曾经在我国推广过的进口心肺运动评估设备,因无需求,全面撤出中国市场。对冠心病诊断和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成本低、无创伤的运动负荷心电图普遍被冷落,或弃之不用,而直接用高成本、有伤害或创伤的CT或造影。

 

2012年至今,我国心肺(肾)预防康复事业出现了又一次快速发展机遇。现已有700多家公立或民营医院开设了心肺(肾)预防康复中心,运动场地和设施得以落实。但传统的医学教育,包括本科生教育、研究生培养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都缺少运动处方内容。而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没有医疗资质,难以进入医疗机构。目前,在心肺(肾)预防康复机构由部分医生和经培训的护士承担患者心肺运动评估、运动处方与运动实践指导。当前体医融合的关键问题是高质量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和体育院校对体医融合和普及推广运动处方热情高、干劲大。首都体育学院2021年创建了体医融合研究创新中心,为体医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展体医融合研究创新和医体工结合打造了高端平台。2018年黄河科技学院也在学校的医学院与体育学院,试办了体医融合试点班,深受本科生欢迎。

 

我曾参观过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对内设的心肺预防康复专业进行了解,并参加过一期针对医生的运动处方培训。我的良师益友Cooper医生于1968年在达拉斯创建了独开生面、专注慢性病预防康复与全民健康指导的医疗机构——体医融合中心。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日本主要的医科大学都有心肺预防康复专业,开设运动生理学、运动心脏病学等课程。

 

为推动我国体医融合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改革现行教育体系,注重社会发展需求,建立体育和医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1)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联合办体医融合专业,包括创建双学位的培养体系。

(2)在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阶段,培养体医融合的研究创新人才。体育大学可以招收医学院校学生和毕业后的医生或护士。医学院校也可从体育院校毕业生中招生。

(3)打通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的“任督二脉”,建立体医融合研究创新团队,开创体医融合研究创新平台。

(4)形成促进体医融合的政策体系。例如目前医疗保险尚缺乏对心肺运动康复过程中落实运动处方,以及指导患者二期康复6个月内36次运动实操的付费机制;对在心肺(肾)预防康复中心负责运动处方的专业人员,国内没有培训、考核、认证体系,也无激励政策;老年医养结合,无论医和养都离不开运动,即体医融合,如何在养老机构中设立老年运动指导师,存在民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体育部门之间的政策壁垒。

(5)心肺(肾)预防康复新发展的趋势是预防康复走基层,运动处方进家庭。落实基层和居家预防康复,也迫切需要探索支撑的政策保障,尤其是医疗保险政策。

(6)医疗保险在对过度治疗有所限制的同时,如何向预防康复倾斜?需加大支持体医融合落地,大力推广运动是低成本和高成效的良药这一理念。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仅用学习和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图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