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
蚊子的一张嘴里:两锯、两刀、两根管

蚊子的一张嘴里:两锯、两刀、两根管

  • 作者:海勇
  • 来源:海勇谈健康
  • 发布时间:2021-08-05 11:28

蚊子的一张嘴里:两锯、两刀、两根管

【概要描述】 我国31个省市已知的可作为媒介传播或携带病毒的蚊子有7属55种。其中蚊媒病毒有7科8属26种。蚊虫特异性病毒有13科13属30种。防止蚊虫叮咬是关键。

  • 作者:海勇
  • 来源:海勇谈健康
  • 发布时间:2021-08-05 11:28
详情

蚊子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存在。

蚊子家族庞大,约有三千多个种。

蚊子分布广泛,地球上各大洲均有其足迹,甚至在极寒的北极和南极地区也可以发现蚊子的踪影。

蚊子可携带或传播数百种病原,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因蚊子的叮咬而染病丧命。其实,不止人类,陆地上其他大部分哺乳动物也都饱受蚊虫侵害。

我国华北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是中华按蚊。

 

蚊子是怎么吸血的

 

雌、雄蚊子的口器不同,吸血的是雌蚊子,雄蚊子是不吸血的。

 

雌蚊子和雄蚊子的口器不同

 

蚊子吸血不是像人吸食酸奶或奶茶那样,用一根吸管伸进瓶子里吸食。

 

雌蚊子的口器是个套管里面有六个细长锋利的家伙什

 

雌蚊子的口器是一个套管里装着6根“针”:两边是对称分布的两把“刀”、两把“锯”,中间一根唾液管,一根食道管。

蚊子口器是在一个套管里装着两刀(上颚)、两锯(下颚)、两个管

雌蚊子吸人血的时候,先用“刀”和“锯”,割破人的皮肤。

人体的皮肤很厚实,很难割开伤口(可以联想一下生活中切割猪皮的感受)。

蚊子的下颚,形状就如同锯,用途就是锯开人体皮肤。

蚊子的上颚,像锋利的细长的小针刀。

雌蚊子口器中像锯一样的下颚

 

雌蚊子口器中的上颚、下颚互相配合,对皮肤锯带割。与此同时,蚊子口器中的唾液管和食道管也一同刺入。唾液管同步“吐出”唾液,食道管同步吸血。

蚊子的唾液里含有能舒张人体血管和抗凝血的成分,能使人的血液更易流到被叮咬处,效果是保证蚊子吸血的过程中伤口局部的人的血液不凝固。 

蚊子口器里的两锯、两刀、两根管,都像青蛙捕食虫子用的舌头一样,柔软、行动疾速、又超级锋利。在切割皮肤的同时刺入管子。锯和刀都是柔软而且锋利,唾液管和食道管还会在人体皮下不断左右前后地蠕动着探索,寻找血液更丰富的毛细血管。

——这些“锯、刀、管”都不是金属制品,都是智慧的、能动的生物品。

 “入侵”和“掠夺”瞬间完成!

等你的皮肤感受器把信号传达上去,你反应过来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蚊子已经吸血得逞。

在生活中,你能“啪”地打出一小滩血、被消灭的蚊子,大概率是因为吸血太过贪婪、影响了逃逸速度才搭上了自己的蚊命。

在有些关系里,你好得无以复加,对方会坏得肆无忌惮。

人如此,蚊亦然。

有一年夏季,我拿自己做了试验。眼瞅着一只蚊子趴在我的手臂上吸血,忍耐着不干扰它。这个小蚊子居然吸呀、吸呀、吸呀吸……贪得无厌地吸了满满一肚子血,体积扩大了接近十倍。本来是浅灰色的小蚊子,直接变成鲜红色的一大滴血。直到它自己飞都飞不起来。用手轻轻扇扇它,它在我手臂上似乎是想飞一下、其实只是翅动了一下;再扇扇它,蚊子好像是再想飞一下,还是仅仅翅动一下~

 

被蚊子叮咬后为啥越挠越痒

 

虽然雌蚊子自带一套6根的“刀、锯、管”,但是,瘙痒感并不是蚊子叮咬直接造成的,而是人体自身的过敏反应所致。

蚊子唾液管向人体血液中释放具有舒张血管及抗凝血作用的物质。为了消除这些外来物质,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叮咬的局部发动“剿灭战”,参加“剿灭战”的,有具有杀伤作用的“战士”——细胞因子,也有兼职“吹冲锋号”的组胺(是一种蛋白质)。

组胺有强烈的舒张血管作用,可以诱发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

因此,叮咬部位的红包和瘙痒其实是人体的免疫引发了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的强度因人而异。

如果不搔抓,蚊子叮咬的地方过一会就不痒也不肿了。

 如果不停地搔抓,红包和瘙痒会愈加严重。

“越挠越痒”。搔抓对皮肤而言是一种物理刺激,会诱发细胞进一步产生组胺,同时会产生痛觉,诱发更多的细胞因子产生,扩大“剿灭战”规模,加重瘙痒。所以,皮肤病的很重要的护理秘诀之一就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不要搔抓。

虽然搔抓会加重局部的“剿灭战”,但是对于借助蚊子传播的疟原虫,这样的“剿灭战”并不能阻止疟原虫侵入人体。

 

蚊子的危害

 

蚊子的危害,不仅仅是叮咬吸食人体的一丁丁点血液。

蚊子对人的危害是会在人类中传播疾病,导致人类死亡。

包括疟疾在内的虫媒传染病是指由蚊虫传播的人类疾病,这些疾病严重损害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虫媒传染病种类很多。

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莱姆病、疟疾、登革热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需要提出来的是:虫媒传染病与鼠传疾病构成了媒介生物性疾病,我们习惯上均称为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在我国每年传染病总发病病例中约占5%~10%,但它的病死人数则占传染病总死亡人数的30%~40%。

 

如何避免蚊子叮咬

防止蚊虫叮咬主要在于及时灭蚊及使用驱蚊产品。

科学的灭蚊方法包括:

1、尽最大力量和能力防蚊灭蚊!家里易积水的角落要经常打扫,及时清理垃圾,喷洒安全灭蚊剂。

2、勤洗澡,减少体味;穿浅色衣服,使用蚊帐。

3、蚊子叮咬后不要搔抓,可用碱性肥皂水清洗,或者涂抹风油精、清凉油等以及抗过敏的药膏,合并感染时可涂抹抗菌药膏,严重时需咨询医生。

 

 

 蚊虫传播疟疾的传播过程

 

蚊子吸了体内有疟原虫的人(甲)的血液——疟原虫进入蚊子体内,在蚊子“胃”产生了无数的“虫子虫孙”。“虫子虫孙”移行在蚊子的唾液腺里,——带虫的蚊子叮咬人再叮咬人:乙、丙、丁……,导致乙、丙、丁等人感染疟原虫……

 

随着蚊子不断地叮咬,感染开始新的循环,感染疟原虫的病人就越来越多了。病人越多,人们就更容易感染疟疾。

 

随蚊虫叮咬人而感染的疟原虫,在人体内随着血液进入肝脏。疟原虫把肝细胞和红细胞当成殖民地。在这些细胞里,疟原虫掠夺细胞里的物质“成长和变体”,最终导致肝细胞和红细胞破溃。疟原虫的“虫子虫孙”也都暴露在细胞外边。它们在侵入邻近的肝脏细胞和血细胞,在里面继续“成长和变体”,不断为祸。

当疟原虫在细胞里掠夺人体细胞里的资源“成长和变体”时,人体感觉冷;当肝细胞和红细胞破溃后,人体免疫系统对“虫子虫孙”进行围剿的时候,人体会发烧。

一会热、一会冷,民间把疟疾称为“打摆子”。

根据冷热交替发作的时间不同,把疟疾分为间日疟(48小时)、三日疟、恶性疟。

疟原虫在细胞里掠夺人体细胞里的资源,“成长和变体”导致细胞崩溃,人体发烧(医学上叫做全身中毒症状),几个因素共同破坏了人体健康。

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人体会死于疟疾。

疟疾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为祸人类至少几千年。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消灭了疟疾,但是在非洲,疟疾肆虐,几乎每个人都感染过疟疾,每年有百万人死于疟疾。

治疗疟疾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有文献记录的,“蒿一握”以及金鸡纳等治疗疟疾。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代开始技术攻关,直至发现青蒿素。青蒿素能有效治疗疟疾,降低全球疟疾的病死率。这是中国对世界人民的贡献。

 

毫无疑问——

蚊子还传播病毒性疾病!

 

蚊子携带的病毒有两大类:即,蚊媒病毒和蚊虫特异性病毒。前者是借助蚊子传病给人类,后者是蚊子之间传播的疾病。

 蚊媒病毒——登革病毒、乙脑病毒、寨卡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东西方马脑炎病毒等,它们可以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或动物并引起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脑炎、关节炎和出血热等。

蚊虫特异性病毒——库蚊黄病毒和蚊浓核病毒等,它们仅感染蚊虫,具有杀蚊或阻断蚊虫传播病毒的潜能。

  我国31个省市已知的可作为媒介传播或携带病毒的蚊子有7属55种。其中蚊媒病毒有7科8属26种。

 蚊虫特异性病毒有13科13属30种

 

我国媒介蚊虫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我国蚊子中发现最多的前五种病毒为乙脑病毒、辽宁病毒、登革病毒、库蚊黄病毒和版纳病毒;携带病毒最多的蚊子为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亚洲虎纹)和致倦库蚊。云南省的蚊子和病毒分布的多样性最高。云南省的“三个蚊子一盘菜”,此言不虚。除了高原亚寒带和寒温带外,我国其他气候区均有蚊媒病毒或蚊虫特异性病毒的分布报道。

 

 虫媒传染病

 

 蚊子只是“害虫”中的“之一”。

借助虫子传播的疾病是虫媒传染病。能传染疾病给人体的虫子称为病媒生物。常见的病媒昆虫有蚊子、苍蝇、蟑螂、臭虫、虱子、跳蚤、蚂蚁、蜱等,此外还包括蠓、蚋、虻、白蛉等。

 

当今全球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环境恶化及交通与物流的便捷,为媒介生物繁殖、传播、扩散提供了便利条件。新发虫媒传染病是新发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呈现加剧化形势。

 全球人流和物流的快速、大量流动,有利于病原的传播,增加了人群的感染和疾病暴发流行的机会;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使得许多热带生物不断扩大分布范围,过去仅在热带地区出现的虫媒传染病,也频频出现在亚热带地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老病种——登革热,近年来随着媒介生物的活跃,流行逐步加快;最有代表性的新病种——西尼罗热。自1999年西尼罗热首次在美国暴发以来,连年在美国流行,而且流行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扩展到美国所有的州,每年有8000多病例出现,死亡几百人,并正在向中美和南美国家蔓延。

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被这种蚊子叮咬后发热,尤其有在登革热疫区生活或旅行的历史,就要警惕登革热。

目前,全球虫媒传染病的流行呈现三大趋势

——新的病种不断被发现

——原有疾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

——疾病流行的频率不断加大

 通过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传播的登革热,近10余年来明显回升,全球有25亿人受到威胁。

通过蜱叮咬传播的新发媒介生物性疾病莱姆病,目前已在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有病例报告。

我国于1986年首次发现莱姆病,现已证实29个省区存在感染。

……

 病媒昆虫无国界,传染病的传播没有国界。虫媒传染病远距离传播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输入性的威胁时刻存在。出国旅游、出差,必须要重视防疟疾等虫媒性传染病。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蚊子分布范围的边界不断扩大、蚊虫抗药性等问题的产生,新发和再发蚊媒疾病流行的可能性日益增加。换句话说,已经消灭的疟疾等疾病并不是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夏季来临,让我们好好注意防蚊吧。

重要的事情再细说一遍——

 

如何避免被蚊子叮咬?

 

防止蚊虫叮咬主要在于及时灭蚊及使用驱蚊产品。

科学的灭蚊方法包括:

1、尽最大力量和能力防蚊灭蚊!

家里易积水的角落要经常打扫,比如盆景、水缸、地漏等处。

及时清理垃圾,喷洒安全灭蚊剂。

每个星期清扫一下屋子里面蚊子容易聚集的地方,比如,床底下、墙角、窗帘下等位置。

2、勤洗澡,减少体味;穿浅色衣服,使用蚊帐。

3、蚊子叮咬后不要搔抓,可用碱性肥皂水清洗,涂抹风油精、清凉油等以及抗过敏的药膏,合并感染时可涂抹抗菌药膏,严重时需咨询医生。 涂抹风油精、清凉油等以及抗过敏的药膏,要避开口唇、眼睛周围、伤口等部位。

4、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5-7天彻底换水一次。

5、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

6、住家周围外环境植被可用敏感公共卫生杀虫剂灭伊蚊成蚊。

7、电蚊香放在上风位置,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婴幼儿、孕妇、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最好不要使用电蚊香。

8、花露水是易燃易爆物品。存放时要避开明火。

每年夏季都有花露水使用不当发生的悲剧。有对宝宝喷洒花露水后,家长抱着宝宝点香烟,孩子喷有花露水处的皮肤瞬间燃烧,导致孩子烧伤的惨剧发生。

特别要注意的是: 

不到2月龄的宝宝和孕妇不宜使用含有“”驱蚊醇”"“避蚊胺”等成分的花露水;

对孩子使用时,花露水一定要稀释后使用

在蚊虫叮咬以前,喷涂花露水用于防叮咬。已经被蚊子叮咬后,不要再喷洒花露水了。

 

责任编辑:亦欣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