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莉:院内信息化血糖管理有道可循
- 作者:高欣玥 杨亚平
- 来源:健康界
- 发布时间:2021-12-31 12:22
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莉:院内信息化血糖管理有道可循
【概要描述】王莉,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肾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肾脏病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 作者:高欣玥 杨亚平
- 来源:健康界
- 发布时间:2021-12-31 12:22
“互联网+健康医疗”时代下,团队化、信息化的全院血糖管理是大势所趋!”
这是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科病房出现的一幕特别的查房景象:1名内分泌科护士+2名内分泌科医生对院内血糖异常住院患者进行的“甜蜜问答”。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上午都会在全院的各个科室重现,这也是四川省人民医院对院内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的方式之一,自2016年至今已坚持4年了。
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莉是这场院内血糖信息化改革幕后布局的主导者。在她看来,院内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医院管理和学科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把握着医院的“命脉”——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随访时间超过20年的ARIC研究表明,不管有无糖尿病,患者住院率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而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大于65岁的住院患者中,超过70%的危重症和心脏手术患者、约1/3的普通内科和外科患者存在高血糖。
王莉告诉健康界,随着内分泌专科疾病结构的改变发生,糖尿病患者被其他科室分流。许多患者入院检查前并不知道自己存在血糖异常,通常在入院后进行检查时被发现。“有些患者即使平时血糖控制达标了,但是出现重症创伤、急性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会导致患者暂时性的血糖升高,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和转归。而在住院期间因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院内感染风险、并发症风险、死亡风险和住院费用也随之增加,因此导致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此时积极进行血糖管理尤为重要,通过血糖管理不仅可以快速实现患者血糖达标、降低手术风险,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以白内障患者为例,如果白内障患者术前出现了血糖异常,便会导致手术伤口愈合困难、感染风险等因素增加,从而影响手术的开展,因此需要重新调整安排手术日。这不但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疾病的控制极其不利。
这一切都被分管医疗质量安全的王莉看在眼里。四川省人民医院作为一家以收治疑难危重病人为主的医院,开放床位4132张,每年出院患者达16万人次,其中存在大批需要进行糖尿病管理的患者。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便难以将血糖异常的患者统一进行筛查及管理。“团队化、信息化的全院血糖管理是大势所趋!”王莉当机立断:通过院内同质化血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势在必行。
2015年5月,美国哈佛医学院Joslin糖尿病中心专家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访问交流,探讨推进住院患者信息化血糖管理合作项目,这对王莉来说简直是喜从天降。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Joslin糖尿病医学中心是一家世界知名的糖尿病及并发症研究、临床医疗及教育机构,发展至今已有114年历史。该中心以开展创新性项目、提供有影响力的患者教育、帮助多个医疗机构做出提升糖尿病综合管理能力进而著称。
同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与Joslin糖尿病中心成功签约,成为第一家与该中心院内血糖管理合作项目签约的中国医院。

2016年5月,一个由院领导牵头,内分泌科主导,多学科血糖管理团队通力合作的“工程”——院内信息化血糖管理项目正式开始实施,并将整形科、外科ICU、胃肠外科、肾内科作为首批试点的科室。“这对于内分泌科来说,是一个转型的良好契机和推动分级诊疗的有利时机,承担起更多的院内血糖管理职责,也会是内分泌专科的增长点。”王莉说。
对于这个系统的操作流程,王莉解释道:“内分泌科医生会根据不同科室特性设定血糖异常值,医生下达网络血糖监测医嘱后会自动呈现在临床系统中。内分泌科医护团队每天会主动查看患者血糖信息和病历资料,针对该患者的病情确定初步方案或根据近期调控成果更改治疗方案,然后再由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病护士与相应科室联络护士沟通,确保医嘱的及时修改和执行。”
王莉介绍,内分泌科每天会有两名医生和一名护士进行全院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日平均管理患者达60-80人。“一旦发现某个患者的血糖需要内分泌科介入,内分泌科的医生会主动去关心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调整治疗方案或修改医嘱。”
“院内患者血糖管理项目使既往的被动会诊变为主动管理,并做到有效随访,使患者的血糖问题能得到最及时有效的处理。”在王莉看来,院内患者血糖管理项目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医疗失误,改善临床转归,同时降低医护工作负荷,告别了手工单,实现所有会诊记录电子化,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规范了质控流程。
王莉给出的一系列数据证实了住院血糖管理发挥的重要作用:院内患者血糖管理平台提高了异常血糖的检出率及平均血糖监测次数,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有效改善了多个科室住院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同时提高了住院周转速度,并降低医护工作负荷,依靠血糖管理服务为医院创收300余万元。
优秀的成绩背后,是标准化的管理。王莉说,“如果说信息化联合团队模式是保证医院血糖管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石,那么医疗质量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好医疗服务的前提,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
基于院内血糖管理项目3年来积累的数据与成果,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7次,大大的提升了医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口碑。2019年,在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年会上,宁光院士为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授牌“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据了解,这支队伍由内分泌科室团队和非内分泌科室团队组成。内分泌科室团队的医生负责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监护室、烧伤科血糖异常患者的管理。另一名护士则跟进医生血糖查看、病房查房、收集患者数据和病史,以及医嘱的执行情况和落实情况,同时负责院内血糖管理“虚拟病房”的系统维护和升级。
为了使住院高血糖患者获得同质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内分泌科医生会不定时对其他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采取实时监测及跨科会诊方式给予各专科相应管理指导。
为了让此项目的管理能够可持续性发展,医院物价办申请的“远程血糖监测”新增医疗服务项目,获得了四川省发改委和卫健委特批,实现了对加入血糖管理的病人收费,充分认可了医务人员在血糖管理中的劳务价值。
人物名片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