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专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医生一定要祛除「私」和「虚」
- 作者:
- 来源:央视新闻
- 发布时间:2021-12-28 11:03
央视专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医生一定要祛除「私」和「虚」
【概要描述】王辰强调,医学是「多学」,是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三者结合起来所构成的学术和技术体系。
- 作者:
- 来源:央视新闻
- 发布时间:2021-12-28 11:03
王辰强调,医学是「多学」,是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三者结合起来所构成的学术和技术体系。王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作为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多次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挺身而出。
针对当下的疫情,以及中国医学的更多话题,王辰接受了《面对面》栏目记者董倩的专访。
记者:我们已经与新冠病毒共存两年了,我们对它的理解到一个什么程度了?
记者:两年了还没有稳定?
王辰:过去医学重点是临床医学,就是在病人身上的,也就是对病人进行临床照护,但是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发现,医学应该关注群体。医生既要看到床上躺着的危重病人的健康利益,要帮助他,还要考虑到他的家庭,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的国家民族,这就是医生和医学界应当考虑的问题。
王辰认为,在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长期割裂发展的情况下,群医学或能成为一种医学发展的新范式、新取向,让人们不再把「防」「治」分而谈之,而是自然而然地将对人群的责任归为医学的一部分、临床医生工作的一部分。
王辰:公共卫生在我们国家经常被片面地理解,好像这是疾控中心的事情,和其他人关系不大,绝对不是。公共卫生和医学一样,都是从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诊疗、康复,再加上健康促进这六个方面来增强和维护健康的。现在有些人特别是我们一些医学界人士的观念,还是把公共卫生小众化、局限化了。
记者:经过疫情还仍然这么想吗?
记者:这个问题有多紧迫?
记者:假如这套系统仍然是割裂的,我们再置身一场其他的疫情,我们的反应会是什么样?
王辰:2019年世界银行公布过各个国家卫生投入的情况,按照世界银行的推算,我们国家投入是GDP的5.4%,其中政府投入也就是2.9%。而世界平均水平,卫生投入占GDP的9.9%,其中政府投入是占5.9%。所以9.9%对5.9%,5.4%对2.9%,你知道我们国家现在投入到底是足还是不足了吧?对卫生的投入不可以视为一种消耗,我们整个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以提升医疗质量,维护好人民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为主线的,而不是只是斤斤计较于一些所谓的控费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对一个已经营养不良的人,你还以节食为处方,你认为他掉了几个面包渣是造成了局部浪费,这会对我们未来发展造成障碍,会造成我们判断的失误、方向的错误,等你觉察到的时候我们已经又落后了。
创立4+4医学教育模式
王辰:学医的学生本身知识体系相对比较单纯,医学院教授以生物学为主,兼有其他的医学知识和医学体系。而我们这些学生每个人思维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物的会很关注生命科学的机制是怎样的;学法的在面对医患关系,或者将来参与制定医师法、卫生法工作的时候,会想怎么更好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记者:您是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医生,还是要培养一位出色的医学方面的学者?
王辰:我本来不想讲,后来到最后的时候,我想着他们也算是所谓最后一课了,这个时候应当把一点心里边最关键的话,最需要像家长叮嘱孩子一样的话,应当说出来,就是这两个字。我跟学生讲,你们将来一定要避免做这样的人。因为如果私字一表现出来,马上思考问题就是功利性的,他想什么事都是这个事对我有什么好处,这事情我会不会得罪人,这事情我能得到什么?我怎么能够「事半而功倍」,他盘算的就是这个。
记者:医生也是人,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想?
记者:您怎么去理解这三个词?
王辰:悲悯,就是仁爱之心,他见着弱者、见着需要扶助者的时候,医生要用悲悯之心来照护好这个人;专注,医生看诊、照护容不得心有杂念,必须心无旁骛聚焦在病人身上,才能够把他治好;自省,像张孝骞先生所讲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年龄越大的大夫,越年资高的大夫就越懂得害怕,就越知道可能随时会出错。医学是一个最不容错的行当,医学的不容错是航空级的,甚至超越航空级的。庸医之害,甚于无医,所以要时刻保持自省的状态,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膨胀,不要犯错误。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