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两会声音|代表委员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出谋划策

两会声音|代表委员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出谋划策

  • 作者:
  • 来源:网络整理
  • 发布时间:2023-01-28 09:26

两会声音|代表委员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出谋划策

【概要描述】政府可以搭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数字化平台,建立入住养老机构老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并让平台与医疗系统的电子病例系统、医保系统相连接,互联共享老年人健康信息,“逐渐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医务室纳入医保定点,报销比例和可配医药品种享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

  • 作者:
  • 来源:网络整理
  • 发布时间:2023-01-28 09:26
详情
袁义强

河南省政协委员---------

 

 

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

 

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袁义强聚焦养老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他表示要想更好实现“老有所养”,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多措并举真正做到让老人安享晚年。

 

我省是人口大省,至2021年末,全省65岁及以上人口达1383万人,占常住人口13.99%,已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调研中袁义强发现,当前我省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且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供需结构失衡,服务模式不够协调;与机构养老服务相比,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相对滞后,供给能力不足;也存在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大型公办医疗机构“人满为患”,民营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床位闲置、设备空置等情况。服务养老的专业人才资源也相对匮乏,一部分养老机构的现有人员都是临时人员,缺乏专业水平,只有少数人员有岗位证。另外,“医养结合”模式起步晚,经验缺乏,再加上养老费用高,来源单一,老人收入和支出意愿不匹配等都是制约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袁义强认为应从以下几大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一是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及能力。

 

二是以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三是培养专业的服务人才队伍。民政部门应与高校之间展开合作,建立专门的养老护理专业。同时加强对现有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推行持证上岗等。

 

四是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建立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组成的医疗养老联合体,支持医疗机构将养老机构作为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鼓励医务人员在医疗养老联合体多点执业。同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不同经营性质的医养结合机构等。

 

五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推进长期护理险落地实施,打破养老费用来源单一,收支倒挂,普适性低的问题,为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提供资金支持。

 

 

马高祥

浙江省人大代表----------

 

 

 

如何走好“银发浪潮”下的医养结合之路?

 

“医养结合”成为部分浙江省人大代表和浙江省政协委员的关注点。他们认为医养结合过程中,“医”是关键,并建言从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上寻求突破口。

 

一是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存在较大困难,二是纳入医保定点的养老机构所能报销药品的种类限制较大。”浙江省人大代表、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党委书记马高祥坦言,眼下,“医养结合”仍存在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融合度不高的问题

 

在马高祥看来,政府可以搭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数字化平台,建立入住养老机构老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并让平台与医疗系统的电子病例系统、医保系统相连接,互联共享老年人健康信息,“逐渐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医务室纳入医保定点,报销比例和可配医药品种享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

 

记者了解到,金华市磐安县针对上述问题已探索解决方法,并建立多种医保政策体系。

 

比如“养中融医”模式,即在养老院内设的医院(医疗室)、护理院,符合医疗保险定点管理要求的,需医疗服务的老人可以按照相应医疗机构等级享受门诊、住院医保政策;“医养协同”模式,即对部分不具备开设医疗机构条件的养老机构,通过与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由卫生院的签约家庭医生以“定期+不定期”上门方式提供服务,相关门诊医药服务费用按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医保政策报销。

 

相比城市,农村由于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更为严峻,对“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但受地域、资源等限制,农村医养结合模式仍面临资源供给少、引才留才难等问题。

 

浙江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宁波市委员会主委张立央谈及,农村机构养老主要依托农村敬老院、福利院等进行,但上述机构大多仅能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料服务,缺乏专业化医疗服务能力。

 

为此,张立央建议,政府应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医养服务市场,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同时鼓励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完善“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推进农村基层全科人才培养。

 

同时,马高祥和张立央均提及,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是医疗资源不平衡现状下完善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力点”。

 

譬如通过互联网医疗,与养老机构签订医养协议的医院可每周定期开展远程医疗服务,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及老年人个性化需求提供健康指导、疾病预防等服务项目。

 

实际上,浙江作为数字化改革先行省,互联网、大数据已深度嵌入医疗卫生领域。面对“银发浪潮”,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市第一医院内科系主任季蕴辛认为,互联网医疗服务也应加强适老化改造。

 

“要探索医疗机构院内服务与医疗健康产业上下游企业、养老机构对接,打造各具特色的差异化互联网医院,同时强化互联网医院适老化改造,打造适合老年患者使用的互联网医院。”季蕴辛如是说。

 

闫文栋

河南省人大代表

 

 

探索农村“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新模式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且大多为留守老人家庭,健康意识相对淡薄。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完善县、乡、村三级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探索农村‘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新模式可谓意义重大。”河南省人大代表、商丘市柘城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闫文栋建议,关爱留守老人,积极探索适合农村需要的养老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推动解决老年人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现实需求问题,努力满足亿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也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

 

闫文栋说,构建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养老机构为支撑的新型健康养老模式,不仅仅更加适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更将为下一步对疫情防控和重症救治中实现分级分类管理、做好重点人群服务保障工作产生持续、有益影响。

 

闫文栋建议,坚持党政主导、政策激励、市场化运作,完善县、乡、村三级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依托县级三级综合医院医疗、康复、护理及信息化综合资源优势,将三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资源与民政部门、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为老人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智能化的医养护康一体化养老服务,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同时,通过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深度融合,彻底打通新冠感染患者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等绿色通道,提高新冠感染老年患者的转诊效率和救治成功率。

 

推动技术创新,做强智慧健康养老软件系统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加快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健康养老大数据中心,建立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老龄人口信息等基础数据库。积极发展适用于老年健康管理、养老照护的新技术、新设备,开发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设备、养老监护设备、康复辅具、服务机器人、防走失定位等产品,实现健康状态实时分析、健康趋势分析、健康筛查等功能,进一步确保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治。

 

发展“健康养老+远程医疗”。为老人提供在线家庭医生,进行“一对一”全科医疗咨询和娱乐、教育、心理疏导等精神层面服务。还可针对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进行适老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级,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康复服务和照料服务,真正解决老人的居家护理需求,最大程度维护大量空巢家庭和留守老人身心健康,解决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

 

吕剑枫

广西自治区政协委员

 

 

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大力发展养老事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愈发强烈。正在举行的广西两会上,与会人士热议养老事业及医养结合发展。自治区政协委员,玉林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吕剑枫建议加大力度推进医养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

 

吕剑枫建议,建立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民政、发展改革、教育、财政等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协调推动广西医养结合均衡发展,并将医养结合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中央、自治区有关医养结合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同时,优化医疗资源,探索多元医养结合,不断优化公共医疗机构资源,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利用自身设施资源、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安宁疗护机构建设,改造增加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和设施。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康复病区和医养结合病房。鼓励大型或主要接收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提升诊疗能力。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效衔接,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与养老机构深度合作,以服务外包、委托经营等方式,为养老机构的老人提供连续、全流程的医疗卫生服务。

 

此外,在强化政策扶持、畅通医养发展渠道方面,吕剑枫建议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改革,优化人员薪酬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医养对象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取“医药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的方式收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解决医疗机构“有签约、无激励”,解决医养结合服务的动力不足的问题。

 

王学丽

武汉市人大代表

 

 

多建医养结合养老院

 

武汉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常委、科技与健康委员会主任汪东华,市人大代表、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亭社区党委书记王学丽做客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参加长江访谈,针对家庭医生签约和养老服务等民生保障话题提出建议。

 

“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越发迫切,构建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迫在眉睫,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团队及其服务能力建设至关重要,是决定公众健康的重要‘守门人’。”汪东华表示,目前,武汉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知晓率和利用率不足。其中,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数量不足,距离203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配备5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性政策还不到位,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不足。

 

汪东华建议大力推进家庭医生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签约服务涉及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健康管理服务等内容,可根据不同服务人群需求设置签约服务包,实行打包服务。此外,还要推进基层医疗机构预约就诊和智能分诊,引导签约居民逐步养成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的就医习惯。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关心的依然是养老等民生保障问题。”王学丽说,近年来,武汉市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发展,新建了不少养老机构,但仍存在社区养老机构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还有需求缺口。王学丽希望今后能多建设医养结合养老院,让更多老年人能够走进条件更好的养老院安度晚年。

 

王学丽建议,由政府主导成立更多的社会组织,建立更多不同层级、不同特色的养老机构,引导鼓励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现“医”“护”“养”三元合一,为健康和患病老年人提供全面、综合性养老服务。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仅用学习和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图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