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
疫苗行业下半场:用“需求端”革命,打造轻负担健康社会

疫苗行业下半场:用“需求端”革命,打造轻负担健康社会

  • 作者: 旧梦
  • 来源:深蓝观
  • 发布时间:2022-11-10 16:29

疫苗行业下半场:用“需求端”革命,打造轻负担健康社会

【概要描述】如何以更小的代价和不断变异的病毒共处,做到不惧疫情,不惧免疫,有足够的理论与知识能去应对破坏力更强的新型病毒,有更充分的基建和配套去保证这些应对之策得以落地,让整个社会,对于传染病的防控不再成为负担,也是一种新的进化。

  • 作者: 旧梦
  • 来源:深蓝观
  • 发布时间:2022-11-10 16:29
详情

 

疫苗技术的突破,无疑是在这次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存在。

 

2020年12月,新冠疫情防控正酣,当德尔塔毒株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眼前时,mRNA当红炸子鸡、德国BioNtech公司总裁Uğur Şahin曾公开表示:“从纯粹技术角度看,公司可以在六周内生产出针对这种突变病毒的疫苗制剂。”

 

这是在路易斯·巴斯德奠定微生物学之后,疫苗行业经过近200年的发展,整个行业因为技术积累所有的一种底气。在现在各种技术路径齐全、分子层面理论完善,以及大数据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工具加持之下,疫苗在技术上的迭代越来越快,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疫苗上市。

 

但是,过去很多疫苗公司都只聚焦在手段方式,而没关注纵向的产业联接,在解决疫苗供给的问题上,我们却终究有一个无法逾越的天花板。

 

2021年,据世卫统计,全球范围内超过2500万[1]儿童没能接种一剂百白破疫苗,这一事实背后想必少不了很多患儿家庭的心酸,同时想必也给多地的卫生系统带来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下。一言以蔽之,如何把工厂里生产的疫苗很好地送到待接种人群的手里,这同样是一条很长的路。

 

然而,针对疫苗“不可及”问题的解决,除了简单的公众认知层面的提升,更涉及到一个多领域交叉的问题。这背后是三个层面的需求:待接种人群需要更便捷的接种方式和宣传教育;行业层面需要更好的检测工具、供需匹配体系;而整个社会层面,需要一个持续的疾控体系建设。

 

这需要各方一同努力,在“疫苗可及性”这个问题上做进一步探索。2022年11月,第五届进博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作为最早把新款疫苗带给中国百姓的外资疫苗巨头们,如今也都在探索如何去建立一个完备的疫苗接种体系,以需求端为切入点,进而与供给端实现相互促进的两条腿走路,进而更好的服务公众。

 

比如默沙东与中国疫苗行业协会联合设立了“公卫助学金”,旨在帮助建设公卫人才梯队,来更好地建设传染病预防力量;GSK携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希望从健康意识培养这块入手,提升大众预防接种理念。

 

而赛诺菲疫苗,从整个接种流程出发,分别从病原体检测、智慧接种、创新产品和公卫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入手,联合各界合作伙伴,致力于通过“全链路“的综合疾病预防创新解决方案,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促进体系,旨在打造一个轻负担健康社会的解决方案。

 

外资疫苗企业,在疫苗服务链上的探索,从小处而言来说,每个家庭和个人有望能获得一个更好的健康管理方式;对于整个社会层面的疾病预防来讲,这是在打造预防先行健康策略之路上的新的探索;而对于疫苗公司来讲,则是新的商业模式的挖掘。

 

-01-

从“有苗难用”看疾病预防的挑战

 

2022年的前三个季度,不少消费类疫苗均出现批签下滑迹象:水痘疫苗批签下滑3%,狂犬疫苗减少19%,轮状病毒疫苗下降4%,而带状疱疹疫苗直接停止了批签发。这其中,一方面是让位于新冠疫苗接种,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疫情防控之下接种条件的不完善,所导致的接种放缓。接种可以暂缓,但病毒传播的脚步不会主动放慢。

 

一款新的疫苗产品,如果能够在促进联合防治多种疾病,那将在成本上极大地降低医疗投入成本。例如赛诺菲疫苗生产的流感疫苗,在真实世界中展现了“超越流感”的保护效果:在预防流感的同时,对改善老年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结局,降低相关的住院风险和死亡风险,也有所助益。这不仅是疫苗公司开发产品的创新预防方向,也节省整个社会的医疗投入。

 

事实上,随着大众的消费水平提升带来更大的健康需求,慢病发病率日渐走高,各种新的传染病层出不穷,几大因素再遇上中国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卫生费用支出已经呈现高居不下的状态。

 

虽然中国不是卫生费用大国,但越来越高额的医疗GDP占比,正在一步步侵蚀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每在医疗费用里多花一块钱,就都需要从制造、文化、娱乐、科技等其它领域里出。而抑制卫生费用的过快增长,需要从疾病的预防做起,毕竟不生病是 “最理想“的健康状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如果想达到同样的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多投1元钱预防,治疗费用就能减少8.5元,还能节省100元抢救费;90%的人通过健康管理和教育,能把医药费降低10%。

 

虽然目前在国家层面上,传染病防治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在去年,国家疾控局在一片呼声中正式挂牌。但是整个传染类疾病的预防控制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曾在一篇报告里提到当下公卫资源配置面临的五大短板:1)公卫支出不足;2)疾控人员和规模不足且流失严重;3)疾控系统职能和力量偏弱;4)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硬件设施配置不足;5)传染病医院等专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不足。

 

疫苗,作为疾病预防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需求端上存在各种使用上的漏洞,这也是国家各个层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疫苗行业靠着三十年的积累走过了“无苗可用”的境地,但产品只是一方面,能更好的把产品送到大众手里,是“有苗可用”之后需要面对的新挑战。提升可及性,解决“有苗难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避免整个国家滑向高医疗负担社会。

 

可及性既包含产品覆盖疾病范围的扩大,也包含接种能力的优化,在要让更多疾病可以被预防的同时,也让大家能够方便地获得预防的机会。而国家层面这种对疫苗接种可及性的要求,以及人民在认识到疫苗重要性的大环境下,更迫切呼吁疫苗公司在供应链上的解决方案。

 

-02-

从产品到供应链:打造疫苗公司发展新引擎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产品管线是各大疫苗公司竞争的核心要素,大家围绕免疫原性、变异性等技术、临床适应症、生产工艺等等方面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的军备竞赛。比如,2022年进博会上,赛诺菲疫苗带来了全球首个且唯一的针对广泛婴儿人群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预防性单抗,RSV是导致全球婴儿住院的首要致病因素,全中国每天约2500名5岁以下儿童因感染该病毒而住院。目前这款产品已经被纳入CDE授予的“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

 

11月4日该产品刚刚在欧盟首次获批,11月5日它就来到了进博会的现场,这也是该产品的全球首秀”。RSV预防性单抗的问世,也预示着疫苗公司们,在预防手段设计上,又迈出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与产品方面的“军备竞赛”不一致的是供给端不断精进,却没有带来疫苗行业需求侧的革新。疫苗的流通,仍然沿用的是二十年前疾控渠道体系。少有疫苗公司对此有所探究,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问题太“大了”。

 

这里面既涉及到疾控体系降低自己的办事成本,去做好病原体检测和流行病学的监控,并更好的去做好学术建设、信息等资源积累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对于有疾病预防需求的人群,如何在恰当的时间里,最方便的(比如足不出户?)去获取到最需要的疫苗;对于疫苗公司和接种医院来讲,如何打造最合适、匹配度最好的供需体系。

 

把疾病预防里面的各个环节全部打通,也是这个市场蛋糕做大的过程,也能反哺疫苗等产品市场天花板的打开。产品只是个抓手,而社会需要的确是一个真正好的“预防生态”。

 

那么疫苗公司到底能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为这个生态的建设做出什么样的探索?在这一次的进博会上,赛诺菲疫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03-

用“全链路”疾病预防创新解决方案,打造需求端的新革命

 

2022年第五届进博会上,赛诺菲针对疫苗接种,携手知了云科技和中科院带来了一项黑科技:第二代智慧无人疫苗接种舱,接种一剂疫苗平均只需35秒。该接种仓具备的全环境标准冷链存储、自动识别疫苗、包装拆解安装、传输等功能,因此可以实现疫苗的可追溯与安全存储和接种场景下的“零差错”取苗。

 

这意味着未来的疫苗接种,可以不用再受到接种场地和人手不足等问题的限制。这是赛诺菲在提升接种的便捷性上做的一种的尝试,而除此之外,要通过提高疫苗接种,来降低传染类疾病在单个家庭和整个社会层面上的负担,核心是要去围绕疫苗从工厂到患者手里这个过程里的各个痛点,来一同打造一个轻负担健康社会。

 

首先,病原体检测是制定有效的免疫策略的重要前提。此前,抗原标本的采样、运输和检测都需要一套完整的基础设施,而不同厂家的检测设备没办法互相适配,也给检测的落地带来一定的困难。而缺少病原体检测的传染病预防,在实际操作中便很难实现精准的“大海捞针”。中国在新冠病毒的检测上,举国之力完成了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但对于其它传染性疾病,就缺少这方面的条件。

 

这次进博会上,针对呼吸系统疾病,赛诺菲疫苗联合梅里埃检测,带来了高效的呼吸道症候群检测方案,通过一站式流程让1份标本最快45分钟出结果,覆盖22重呼吸道感染性病原体成为了可能。而模块化的检测平台不仅在便捷性上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保障了监测能力可以实现快速拓展,这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其次,疾控体系人才的缺位也导致预防和接种人才缺失。针对该问题,赛诺菲疫苗携手深圳市疾控中心,联合打造了预防接种研修基地,建立教学培训和实操演练的一体化培训体系,帮助预防接种人才加满“技能点”。

 

此外,大众层面的科普教育,需要疫苗公司和国家层面的共同努力。此次赛诺菲和深圳疾控的签约,也包含了疫苗科普基地的建设,在公卫机构的官方合作之下,依托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从最底层的免疫学知识出发,通过高度互动的方式,去科普疫苗、预防知识,来增强公众对疫苗的认识和信任——让高质量的健康意识“轻”起来。

 

最后,在便捷疫苗预约接种方面,除了无人接种仓,赛诺菲疫苗和健康云(上海)就共同推进疫苗可预防疾病、开展疫苗接种数字化智慧服务方面达成了战略合作。从线上预约到线下接种,全链条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在谈及赛诺菲疫苗在中国市场的期待,张和平用三个更多来概括:“未来我们希望更够加大在华投资,我觉得可以用三个更多来概括我们在华的未来期待,那就是包括引入更多的新产品和更多的本地机构以及伙伴合作,探索更多可以助力“健康中国2030”实现的健康模式和解决方案。”

 

对于和病毒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疫苗公司来讲,在疫苗公司们都在探索更细的技术、更好的转化的同时,如何去解决疫苗在落地过程中的各种痛点,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病毒,不断变化的疫情防控,也是公司在经营模式上的一种变革。

 

而对于整个社会层面讲,如何以更小的代价和不断变异的病毒共处,做到不惧疫情,不惧免疫,有足够的理论与知识能去应对破坏力更强的新型病毒,有更充分的基建和配套去保证这些应对之策得以落地,让整个社会,对于传染病的防控不再成为负担,也是一种新的进化。

 

 

参考文献:

1、疫苗犹豫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科学报,张思玮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仅用学习和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图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