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三级医院突破3000家,医疗格局正在生变!
- 作者:刘文阳
- 来源:健康界
- 发布时间:2022-01-07 10:35
全国三级医院突破3000家,医疗格局正在生变!
【概要描述】2021年这一年,据健康界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00家医院成功「上岸」,迈入「三级医院」行列。这和近三年的步调基本保持一致。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近10年来,我国三级医院数量增长「步幅」,维持在每年100~250家间。
- 作者:刘文阳
- 来源:健康界
- 发布时间:2022-01-07 10:35
什么事情能让一家医院举全院数千人之力,上下一致地去朝同一个方向努力?「创三甲」可能是最能调动积极性的。为了迎接等级评审,医院可能会让所有人取消休假、加班加点地准备各式各样的文件,以迎接评审委员们的突击检查。
2021年这一年,据健康界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00家医院成功「上岸」,迈入「三级医院」行列。这和近三年的步调基本保持一致。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近10年来,我国三级医院数量增长「步幅」,维持在每年100~250家间。
健康界制图 数据来源:《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3月底,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河南省三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0年~2025年)》,提出到2025年,规划新增162所三级医院。其中,省级7所、省辖市级85所、县级70所。正是从2020年开始,河南省才结束县域无缘三级医院的局面,当年共有13家县级医院升格为三级医院。而在2021年,河南县级医院升级还在加速。据健康界不完全统计,全年有不下15家县医院晋升三级。

健康界制图 数据来源:《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成都市卫健委、成都市委组织部等九大部门联合发布一则通知,表明成都将对新获三级甲等资质的社会办医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三甲综合医院可获500万元奖励,三甲专科医院可获300万元奖励。
2020年7月7日,东阳市人民医院成为浙江省县域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该院排到了全省第16位、县市医院第一。而在相邻省份江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省县级医院中已有9家是三甲医院,仅苏州一市就拥有3家县级三甲医院,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和邳州市人民医院这4家县级医院更是同批次跻身三甲。

2021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至少设置1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和1家中医医疗机构。
2019年6月,中央财政下达《2019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合计37.9亿元,其中「县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获27.56亿元财政补助,而县级医院作为龙头医院,是重点建设和提升对象。这两年通过三级医院评审的县级医院,绝大多数乘了这股东风。
「创三甲」成功之后,医院时常用「圆梦」来表达成功后的心情。2021年1月21日,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医院举行三级综合医院揭牌仪式上,县委书记李显庆说,镇平县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是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多年来辛勤努力的结果,圆了几代医院人的梦想。
12月15日下午,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现场执业评审反馈会上,专家组组长宣布宜阳县人民医院符合三级综合医院标准,「顿时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全体起立为之激动欢呼」。

据悉,这家医院由「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转型发展而来,目标是为了健全完善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增加康复医疗服务供给。

2020年5月,在新冠确诊患者清零后两个月,郑州六院开始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的总动员。2021年1月,郑州六院再次进行了争创三甲医院的大动员。2021年3月份,郑州六院被授予「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牌匾,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2021年7月31日,郑州六院实行闭环管理,停止诊疗工作,成为引发郑州市乃至河南全省疫情的「风暴中心」。后来,郑州六院疫情被国家卫健委认定为一起院感事件。郑州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和郑州六院党委书记等,多人因此被免职。
新晋三级县级医院当中,以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为主。其中,综合医院约占76%,中医医院占21%。新晋城市区级三级医院中,综合医院大约有三分之二。其次为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眼科医院。新晋省级三级医院,特点是民营医院居多。
「曾经,县级医院『创三甲』被认为是『冒进不可取』。如今,可以说是大势所趋。」江苏省一家三甲医院管理者常乾坤表示。「地市级、县级医院晋升三级,和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相匹配。」原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咨询中心副主任王吉善向健康界分析。
「县医院是近年来医疗改革的『重头戏』。」王吉善表示,县医院是一个「纽带」,上面接着省、市级医院,下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我国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以及「大病不出县」战略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近几年国家及省份接连下发政策文件,鼓励县级医院转设三级,或者提升能力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这既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水到渠成,又是卫生主管部门政策鼓励的结果。」常乾坤说。
也就是说,医院的设置和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地方政府区域卫生规划统一确定。一家医院是一级、二级,或是三级,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确立。而医院的档次,是甲等、乙等,还是丙等,才是基于周期性评审,对医院质量、安全、效率的综合评价而得出的结论。「医院需要创的不是三级,而是甲等、乙等、丙等。」陈平表示,现在问题是,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中,等和级有些混淆。
「如果评审标准失当、评价不准,尤其是出现了导向错误,可能导致整个工作的失败。」董炳坤表示,在这一系列制度中,医院评审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却是实现这一系列制度中的基础工作。
「然而,如果创三级成功以后,却还是二级医院的水平,这样的创建就是徒有其表。」常乾坤说,「创三」之后,县医院更应该注重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练好基本功。在常乾坤看来,县级医院去「创三甲」,有可能使得县级医院也和省市级医院一样去拼设备、技术、教育、科技,忽略了最基本的医疗功能和对下的指导与扶持作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县医院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并未能强化医疗的基础和网底作用。他认为,县医院要承担起在当前医改进程中应有的作用,而非打乱整体的医疗结构布局。这需要医院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家底,也根据区域医疗规划的实际需求,厘清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