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世界上有1.4亿人不会这件事,巨星科比也在其中……

世界上有1.4亿人不会这件事,巨星科比也在其中……

  • 作者:​何剪烛
  • 来源:健康界
  • 发布时间:2021-11-08 10:54

世界上有1.4亿人不会这件事,巨星科比也在其中……

【概要描述】「人们常说晚上睡不着就数羊,但当我闭上眼睛后,这些羊的形象从来没有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过。闭上眼,就连一起生活多年的父母的模样,我都想象不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可能患有心盲症——一个被系统研究不久的症状。」30岁姑娘成娜娜对健康界说。

  • 作者:​何剪烛
  • 来源:健康界
  • 发布时间:2021-11-08 10:54
详情

「人们常说晚上睡不着就数羊,但当我闭上眼睛后,这些羊的形象从来没有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过。闭上眼,就连一起生活多年的父母的模样,我都想象不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可能患有心盲症——一个被系统研究不久的症状。」30岁姑娘成娜娜对健康界说。

 

 

成娜娜从小就以为,能在脑海中想象一个东西「是动漫中修者才会拥有的超能力」,可后来她才发现,她才是那个与众不同的人。

 

 

发现自己竟是心盲症 我和小伙伴互相震惊

 

 

闭上眼睛,想象一个篮球、奔驰的救护车、正在打针的护士、正在做手术的医生……

 

大部分人可以毫不费力地想象出以上场景,这种与生俱来的「脑补」能力,似乎是人类的「出厂配置」。但你知道吗,目前全球大约有2%的人无法在脑海中进行视觉表象的想象,比如一个篮球,在一些人脑海中只是一个圆形甚至是空白,没有颜色,更不会动。

 

这种症状在学术界被称为aphantasia,一般译为心盲症,或者视觉表象障碍。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2015年,由英国艾克赛特大学医学院认知与行为神经学教授泽曼命名。它的词源是古希腊语「想象」,亚里士多德将其定义为「精神形象呈现给我们的力量」,但显然,这种精神力量并未传递给所有人。其实早在1880年,就有人类学家提出「想象障碍」的概念,但泽曼的研究,让心盲症重新受到关注。

 

 

 

 

请闭上眼睛并在心中想象一颗红的的五角星,请尽可能关注它的细节,10秒后睁开眼睛。现在请对照上图,如果在一片混沌的黑暗中,你脑海中的五角星是介于1和2之间的形象,你可能是心盲症。(注:本测试为粗筛)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心盲症呢?成娜娜认为是在小学的那堂写作课上。当时老师要求大家作一段景物描写,她却迟迟不能动笔。她发现自己脑子里完全没有关于风景的画面,她觉得奇怪,为什么其他同学都能写出来。

 

此外,在看小说时,她会跳过大段的场景描写,因为这对于她来说很枯燥。在背古诗时她的画面感也很差,「那时候背《蜀道难》,同学说边想象画面边背诵会更容易,其实我当时就有点疑惑,是不是我想象力太差了?」

 

不过,儿时的她对此并没有太在意,直到很多年后,她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个心盲症个体的帖子,才醒悟,原来自己可能是患上了心盲症!

 

「知道后的第一反应是豁然开朗,原来在大家的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东西都是灵动的、有色彩的。」她至今都觉得很神奇。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视觉表象研究课题组联系到了成娜娜,并发给她一套测试题,其中「有一个题目是想象你的妈妈正在走路」,然而,在成娜娜的想象中,妈妈是完成不了这个动作的,她十分不解和震惊:「在我的脑海中,妈妈本来就只能呈现一个非常模糊的脸了,更别说想象她还在动,这是我完全做不到的,难道大家都能想象出来吗?」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这不是脸盲吗?其实不是的。据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视觉表象研究课题组博士后常帅解释,脸盲只是记不住人脸,但大脑中是可以形成对事物的视觉表象的。而心盲症则是由于脑海中不能形成视觉表象,自然也不能分辨人脸。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官网显示,2021年10月,常帅获得了美国实验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学会暨美国心理学会第三分会颁发的年度青年学者奖,是该奖创建26年以来获奖的唯一中国学者。

 

常帅为孟明教授团队成员,该团队长期从事基于脑成像和心理物理学方法的知觉认知、注意及意识的脑机制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而孟明教授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主持并完成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项目及脑与行为研究基金项目。

 

得知自己是心盲症后,成娜娜告诉了朋友,好友被震惊到「瞳孔地震」,毕竟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打腹稿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成娜娜硕士学的还是艺术策展专业,时常需要接触一些绘画作品。

 

至今成娜娜仍觉得不可思议:「我一直以为大家跟我一样,现在才知道正常人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原来大家的脑海中都有一个‘小剧场’。」

 

 

心盲症个体更倾向于「用事实说话」

 

 

其实不只是成娜娜,很多心盲症个体都不知道自己患有心盲症,直到被发现,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常帅解释道,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事物或者场景叫做表象,一般来说,生成表象的能力强弱,很难自查:心盲症个体是不知道别人可以生成表象的,所以他们一直无法察觉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

 

心盲症从哪儿来,学术界一直在探索,但目前仍无解。 在大部分情况下,人的想象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想象的内容通常来自记忆。人在想象时将记忆的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表征并引发大脑中与视觉相关区域的活动,就形成了或生动或模糊的想象。那么心盲症的个体为何无法做到这一点,是哪一个过程出现了问题?常帅表示目前正在研究。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疑惑,既然不能想象画面,那心盲症个体是如何形容画面的呢?成娜娜说,她脱稿去形容一幅画时,眼前是不出现画面的,但会对(展览上)具体画面的位置有概念,然后记下它们去描述(事实)而已。

 

此外,另一心盲症个体炜江也强调了「事实」的作用,她说:「我一般会用逻辑、事实去表达,比如别人问我你家有几扇窗户,一般人会在脑海中先浮现出家的样子,但我不会,我会直接回答窗户的数量,我家有几扇窗户是我知道的事实。」

 

 

豆瓣微信小组内在心盲症的帖子下方的讨论

 

 

心盲症对个体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有时也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扰,比如比较难以记住出行路线和其他人的长相。但是这也并没有阻止他们在专业领域中取得成绩,甚至在最需要想象力的艺术领域,也可以应对自如。

 

回忆电影画面,对于心盲症个体来说,是不可能的,「别人的脑海可能就像一张画布,人们的想象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我根本没有那张画布」。

 

可偏偏,「造梦工厂」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前总裁卡特姆是一名心盲症个体,设计出《小美人鱼》主角艾莉儿、《美女与野兽》中的野兽、《魔发奇缘》主角乐佩公主等知名动画角色的迪士尼设计师葛连·基恩,同样患有心盲症。据说,他画出小美人鱼来时,只是一堆杂乱的圆圈和线条。

 

成娜娜也表示,她非常善于模仿各种口音,似乎在语言上有着特别的优势,目前她是一名翻译。「心盲症个体确实会有功能性代偿,因为个体无法用视觉表象进行工作,所以相比其他人他们更多的采用一些逻辑记忆或者是言语的策略去进行代偿。」常帅博士后解释到。

 

有调查发现,心盲症个体更多的从事一些比较严谨的工作,比如数学推理、化学研究、代码编写等。在心盲症最初被发现的19世纪(1880年),「科学家不产生视觉表象」的结论被一些人所接受。

 

 

心盲症不是病!竟然还有优点?

 

 

从2003年学界系统地对心盲症开展研究以来,围绕心盲症是如何产生的,取得了一些进展。常帅博士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科学结论,但从接触到的一些案例来看,心盲症大多是先天的,与遗传因素紧密相关,但是仍然有一些想象能力丧失是与生理、心理或精神类疾病相关的案例报告。

 

比如,泽曼博士在其文章中提到的案例:在接受了一场心脏小手术后,一位建筑测量员失去了想象能力。此外,不少研究者认为,心盲症的产生或许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

 

大家都听过鬼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脑补」出一幕幕具象的恐怖场景,将文字描述变得「可视化」,故事也被想象渲染得更加夸张。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读恐怖故事时,那些能够将故事可视化、具象化的人,监测器显示其皮肤导电性会迅速变强。另一群人没有把故事可视化的能力,他们的皮肤导电性则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视觉研究课题组接触过的一些案例中,有一个案例是一名30岁的男性。他曾经有段时间焦虑症和抑郁症混合发作,在发作之后产生了想象能力丧失。但后来,该病例在进行过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后,心理疾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想象能力也逐渐恢复,自述达到之前的60%。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心盲症或许能给个体带来一些好处。在豆瓣相关的小组中,不少心盲症个体表示,自己入睡很快,他们猜测可能是因为大脑里没有不着边际的幻想。对此,常帅博士后表示,确实有不少受试者反馈自己入睡特别快,但目前这一说法还没有科学依据。

 

科学家还发现,有一些心盲症个体虽然缺少模拟视觉的能力,但是他们的空间表征能力很强。他们能完成心理旋转(一种同样是放在脑海里的操作能力),还有很好的空间记忆能力,有些个体空间几何题接起来飞快。

 

在泽曼教授最新的研究中,他和同事们正在收集线索,探究大脑中视觉中枢和其他区域神经连接的变化,是如何引起这两种症状的。他们开始探索神经网络中的某一环,会如何在大脑中激活其他感官,比如听觉。最终,这项研究甚至可以实现用磁脉冲强化「心灵之眼」。

 

由于心盲症的发病机制还缺乏结论,所以目前还没有权威专家提出治疗或改善的方法。就目前的认知来看,心盲症的范畴涉及神经学和心理学,所以在治疗上也在参考这两种学科涉及到的疾病的治疗。在国外的一个以心盲症命名的网站上,有人会分享一些「民间偏方」,比如吃褪黑素,还有人会去冥想,来试图增强他们的视觉想象能力,但是并没有办法证明其有效性。

 

对于一些习惯用「心灵之眼」看东西的人来说,心盲症似乎是一种疾病,但研究者们并不这样认为。正如泽曼教授强调的那样,这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人类经验中有趣的差异,「我们只是走在不同的路上」。

 

(注:成娜娜、炜江为化名)

 

 

参考资料:

[1] 搜狐网:皮克斯前总裁其实无法在脑海中想象任何画面,因为他有“心盲症
https://m.sohu.com/a/309224152_506163?dt_dapp=1&dt_platform=com.douban.activity.wechat_friends
[2]简单心理:“心盲症”:我是真的脑补不出来啊|每日罐头
https://mp.weixin.qq.com/s/0j12EyIPuoOf8KuaRHHPNQ
[3]果壳:在脑子里和自己聊天,居然不是人类的默认设置?
https://mp.weixin.qq.com/s/QZ4E17snLV4dXE_-sE2HNQ
 
参考文献:
[1]Fernyhough C. (2004). Alien voices and inner dialogue: Towards a developmental account of auditory verbal hallucinations. New Ideas in Psychology, 22, 49–68.
[2]Heavey, C. L., & Hurlburt, R. T. (2008). The phenomena of inner experience.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17(3), 798-810.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