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收回8.3万事业编!基层医生还有「铁饭碗吗」?

收回8.3万事业编!基层医生还有「铁饭碗吗」?

  • 作者:晓琳
  • 来源: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
  • 发布时间:2021-10-20 11:20

收回8.3万事业编!基层医生还有「铁饭碗吗」?

【概要描述】收编仍在持续,基层医疗机构会卷入其中吗?基层医生还有获得“铁饭碗”的机会吗?

  • 作者:晓琳
  • 来源: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
  • 发布时间:2021-10-20 11:20
详情

 

 

 

事业编这池水活起来了

 

 

 

十年前,中央统一部署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间表,共涉及126余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其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20年成了最为关键的一年,“去编化”“铁饭碗被打破”等话题也成了医疗领域的热门讨论内容。

 

十年的事业编改革并没有在2020年落下帷幕,同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掀起一轮新篇章。随后,作为全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全域试点省之一的黑龙江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大刀阔斧。

 

近日,该省亮出了一份成绩单——一年来,黑龙江全省共精简事业单位2735个,收回事业编制8.3万余名。

 

 

收编利好基层医疗机构

 

 

对此,有不少基层医生提出疑问和担忧,“力度如此之大,基层医疗机构卷入其中了吗?”“今后基层医生还有获得‘铁饭碗’的机会吗?”值得高兴的是,从这次黑龙江深化事业单位编制改革中,能够看到一些利好基层医疗机构的动作。

 

据黑龙江省委编办透露,本次改革并非“一刀切”,充分保障了重点领域发展用编需求。以医疗领域为例,注重强基层,重点保障基本医疗。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发挥机构编制基础性作用,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

 

 

动态调整基层医疗机构编制 且占编率在提高

 

 

从国家层面看,今年年初,就医疗领域编制问题国家卫健委给予明确答复,“公立医院资源编制必不可少,公立医院编制非但不能弱化,还需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医疗领域编制必不可少并不意味着呈一潭死水局面,近年来“编制池”、“编制备案制”“定岗定编”等政策不断蓄力,开创新局面。

 

此次黑龙江发出信号,更是给基层医务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放眼全国,这一年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基层医疗机构编制上的变化。

 

 

一是基层医疗机构编制问题引起国家关注,并迅速落地。扬州疫情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江苏工作组在该中心调研时发现人员严重短缺,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提出增编建议。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机构编制委员随后,扬州市广陵区汤汪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原来62名在编人员基础上,又增加50名事业编制。

 

二是,基层医疗编制发生动态调整。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其中提出按照服务人口1%左右的比例,以县为单位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允许编制在县域内统筹使用,用好用足空余编制。如江苏省射阳县探索实施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统筹使用管理的“县管乡用”制度,每年调剂3-5个乡镇卫生院编制。

 

三是基层医疗机构增编数量大。以湖北省为例,今年省内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大量空编,拟招聘一万名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人才。招聘对象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应届或择业期未落实工作),另设一定比例招聘在岗不在编人员和乡村医生。

 

 

是水中捞月还是行之有效?

 

 

当然,有些基层医生对此持质疑态度,“我在基层几十年了,这种好事也没轮到我身上。”
事业编的改革对基层医生来说究竟是水中捞月还是行之有效?医改研究专家徐毓才向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解释到,“本质上,这不是有没有编制问题,而是用人制度问题。不是缺编,而是缺符合条件的人。”
 

 

针对这个问题,徐毓才作出进一步分析:一方面,基层医生学历、年龄不符合要求。比如考编门槛学历设定在大专、本科以上,年龄30岁以下。那么像40多岁,中专学历,但有执业(助理)医师证或执业医师证的基层医生就会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条件放宽后,基层医生考试通不过。有些地方针对基层医生考编的门槛是降低的,但在实际考试中,有些基层医生却考不过。

 

基层医疗机构用好编,需多方多维度发力 改革编制制度的同时,用人制度改革也要跟上。徐毓才建议,可重点看基层医生是否有执业(助理)医师证或执业医师证,对于年龄和学历可稍微放宽些。的确,现在大专的含金量可能还没有以前的中专含金量高。黑龙江某卫生院副院长王华萍(化名)向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反映,现在的大专医学生即使入编,但几年都考不过执业助理医师证,临床经验不足,甚至把基层当跳板,没几年就走了。

 
同工同酬不是一句空口号。基层医生朱顺生向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讲述,“现在基层医疗机构编制对人不对岗,无法实现同工同酬,导致人员缺乏竞争性和流动性。有些基层医疗机构拿着财政拨款,却没有动力去搞基本医疗,一味推诿患者,并不利于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根据服务人口或业务量核定单位的总编制数(岗位数),编制不用给到哪个人,财政按照总编制数来拨款,所有职工同工同酬,没有正式与临时之分。这种形式比较好,有利于人事管理,鼓励竞争,可以奖勤罚懒。”他建议道。

 

 

入编真的就一劳永逸吗?

 

 

入编真的就一劳永逸吗?基层医生刘立红对此发表了自己看法,“现在基层医疗机构编制并非是不可触及的梦,只有有能力和资格就有可能获得。不过,编制未必是最佳选择,编制内轻松、旱涝保收、风险低有可能是表象。同时,收入方面可能不会有大突破。”王华萍对这一说法深有体会,“编内人员也苦恼,你知道吗?”王华萍直接向笔者抛出这一问题,说完她沉默了几秒。“嗯?”笔者试图打破电话中的寂静,心中困惑不已。王华萍接着说,“在地方上一些政策实行差强人意。比如,编内基层医生职称晋升很难兑现,即使有能力考取了高级职称,却无法兑现工资。”“随着社会的发展,编制、身份对于医务人员的影响力可能会越来越模糊,自身能力才是最主要的。”刘立红提出预判。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本网注重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本文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请仅做参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