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
她,用执著和爱心诠释天使职业

她,用执著和爱心诠释天使职业

  • 作者:王献华
  • 来源:《鲁西南文苑》
  • 发布时间:2023-03-17 15:37

她,用执著和爱心诠释天使职业

【概要描述】无疑,本玲就是这样一位精神极度崇高而伟大的最美的执著天使。

  • 作者:王献华
  • 来源:《鲁西南文苑》
  • 发布时间:2023-03-17 15:37
详情
1995年7月29日,刚跨出医学院校大门的护理学高才生李本玲,满怀着为家乡人民健康服务的美好憧憬和梦想,迈进了山东省第一人力资源大县——曹县人民医院。

  

从这天起,她把满腔热血献给了父老乡亲,把无限关爱播撒到了每一位患者心里,把最美青春交付了党的健康事业,一连几十年,不忘初心,不改初衷。

 

 

患儿妈妈

 

本玲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习惯于为病人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照顾,对病人的要求或痛苦总是竭力在第一时间解决和消除。一些患儿在她还是姑娘时,就自发地叫她“李妈妈”了,有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有时羞得她满脸通红,但她心里一直美滋滋地。

  

曹县手足口病爆发那年,被委任儿科护士长的本玲,不顾自己年幼孩子感染的危险,毅然决然地报名到抗疫前线,亲手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成一个标准化的手足口病ICU病房,为抢救急危重患儿赢得了时间和条件。一位刚入院的3岁患儿解不出大便,难受得嗷嗷直叫,本玲二话没说,走上前去,一边亲昵地安抚着患儿,一边轻巧地为患儿抠出了一粒粒干结的大便,及时解除了患儿痛苦。目睹此情此景,孩子的妈妈感动地泪如泉涌:“可怜天下父母心,您比孩子的妈妈还妈妈啊!小儿呆萌地注视着本玲好一会儿,嘴里喃喃道:“妈妈,妈妈……”,孩子的妈妈忙接口道:“是啊,她就是你的妈妈,李妈妈,亲妈妈!”孩子随即甜蜜的笑着叫:“李妈妈!”

  

她将人文服务浸润到每个工作细节中,当病人忐忑不安时,当病人逢年过节不能回家时,当遇到贫困病人时,她总是伸出温暖之手使尽关爱之心,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亲力亲为,常教育下级护士说,只有把病人当亲人,把患儿当己儿,才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才能用心体贴他们的痛苦和困难,才能真正做到医德好、服务好和技术好。

 

同事姐姐

 

本玲身高1.62米,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一头短发,一尊俏容,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干起工作来,总是风风火火。在科室,论年龄,论技术,论资历,她都是名符其实的“一姐”,有时戏称自己“本姐姐”。渐渐地,同事们也都叫她“本姐姐”,其中自然不乏一些年龄比她大的人。她说,这样象一家人,显得亲近。

  

2012年5月,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的神经外科学李松博士从省级大医院“衣锦还乡”,曹医神经外科开始涅槃。当初,院领导首先考虑的护士长人选就是本玲。自然,她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携手李松博士将神经外科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全市建科最晚获得重点学科最早的科室,如今已发成为省级县域重点专科和国家卫健委县域神经外科中心,在他的一手谋划下,更是建成了全省县域唯一一家实力超强的脑科中心。

  

医本仁术,德乃医本。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都有一颗仁爱之心。身为护士长,本可以只抓管理,她仍乐于干些具体的活儿,天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大家问她,你这样工作不累吗,她总是微微一笑,没有言语,其实都看得出来,她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起来坐下都困难,弯腰更是受不了。大家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又拿她没辙。2014年她患多发性子宫肌瘤,宫血量多,专家建议手术治疗。忙于工作,一拖再拖,办过住院手续后,因抢救重症病人再退账,继续上班。最后躺在了病床上,仍然挂记着科室和病人,手术病假还没过1/3,就急匆匆赶来,争分夺钞地投入工作,甚至都忘了复查。可她对于病人的诉求和员工的生病,都当作天大的事,极速处理。强逼身体不舒服的同事请假休息,她则当作一线护士顶上……

  

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她忠于职守、不畏牺牲的职业精神,乐于奉献、一心为民的大医情怀,常常感动着同事,也感动着病人。

 

 

急诊科,是她选择的第一个岗位。这是医院最忙碌最紧张的科室,危急重症病人较多,护理任务繁重,但也最磨炼人最成长人。她勤勉敬业,刻苦钻研,很快进入角色,练就了一个绝活,这就是穿刺技术,弹无虚发,百发百中,人送外号“一针灵”,以至于很多病人都以为她真名就叫“伊真灵”了。

  

一天深夜十点,来了一位重度腹泻的年轻患者,体重达125公斤,自称“二五仔”。身体常有小恙,挂瓶扎针成为他最可怕的一件事,往往要扎上多针甚至直接扎不上,在上级医院也莫不如此。当班护士虽是“老手+高手”,但第一次感觉没了准星,只好请来加班抢救病人还没回家的本玲。只见她这时迟,那时快,屏神,敛息,蹲下,直盯,轻按,持针,一刺,瞬间,见红,一股血液喷进针管,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更是惊得患者及家人一愣一愣的。患者的妈妈连说几遍:神啊,真神!之后的数日,无一例外。患者痊愈出院时,患者爸爸(是位老师)递交给本玲一封感谢信,直呼本玲为“李一针”先生。本玲似有不解,睁大眼睛问:“老师,您称我先生?”老师回答说:“您姓李,名本玲,字一针,号见血,‘一针见血’,是我们送给您的字和号。先生是既是对男人的尊称,也是对老师或医生的尊称,还用于称呼有较高学识与地位的女性,如张爱玲先生、林徽因先生、许广平先生……”本玲听后掩面而笑,红着脸,连声道:“老师太高看了,愧对了,为病人服好务是我的本分。”

  

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很多同道,经常请教她“独门绝技”的窍门所在,她则一本正经地回答:“勤补拙,熟生巧,勤练习,多用心,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谁能想象得到,在中国,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屠)呦呦以身试药,在曹医,为了练就看家本领,本玲暗地里曾无数次刺向自己,有时扎得鲜血直流,两个手臂都布满了针眼,让人不忍直视。

 

出圈的“敬业达人”

 

2022年7月底,新冠疫情首次袭击曹县本土,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空前爆发!全县全域实施“静态”管理,一瞬间人员一律不进不出不动。 曹医老院区作为菏泽市唯一开放的定点医院,成为全市新冠疫情阻击战火线上的中流砥柱。2000多名曹医人纷纷请缨出战,以实际行动发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铮铮誓言。

   

李本玲两年前在武汉疫情时,就用手指血写下了请战书。但这次事与愿违,在全县封闭的前一天,她带老母亲到济南看病被阻而无法返乡。看着自己的战友们不计安危,冲锋陷阵,用一颗颗仁心、一双双妙手,用一发发炮弹射向无情的毒魔,为一个个患者点亮一盏盏希望之灯,而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和医务人员却在“千里之外”“观战”,内心焦虑万分,连日寝食不安,急得体重迅速从之前逾70kg暴瘦至近50kg,大有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之势。

   

省医院胡主任和刘医生等医护人员见况不妙,都用心地劝导她说:做为同行,我们非常理解您此刻心情,但这不是您不做为,是因为封控才无法回院,索性就放下心好好侍侯老人。如果不是疫情,咱这行的绝对不会有这么多时间陪老人!她多次坚决请缨回乡参战,市县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婉拒了。本院院长李松、党委书记韩春慧和护理部主任沙启娟也只能安慰她此时安心侍侯老人,回来再上战场拼杀。话虽如此,但她为没能在与疫魔决战时刻与大家一起并肩战斗而疚恨于心,至今不肯原谅自己。

   

在精心伺候母亲之外,她硬是挤时间参加了肿瘤医院的志愿服务,她把曹医创造的“三米微笑志愿服务”法,活灵活现地引用到了这里——三米真诚微笑、两米主动问询、一米贴心服务,成了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线,饱受人们啧啧称叹。为群众耐心健康教育,为患者自掏腰包买饭送饭,为贫困家属送财赠物……都成了她额外的服务内容。其实,自个儿参加志愿服务,组织团队参加志愿服务,都是她的“拿手好戏”,为此她多次荣获优秀志愿者之誉。

   

有的人认为她“傻”,自找活干,自讨苦吃,自我罚累,一刻闲不下来,很是不解,她却累并快乐着,还语重心长地说:帮助、安慰、体贴,让更多人更方便更健康,这是医者的“任务”,更是医者的“责任”。

   

回曹后,本玲的心情愉悦得像一只冲破牢笼的小鸟回归蓝天的怀抱,“霎那间”就投入了一线战疫,直至2022年12月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定点医院关闭。在定点医院指挥部的那些日子,她如鱼得水,每天高效地管理着护理质控和人员调配工作,样样做得头头是道。特别是基础病感染新冠患者,病情重,用药多,一方面要保证医务人员不被感染,一方面又要保证患者安全,每天都在高度紧张中度过,但她认为,这样的状态才是我们医者应有的常态。虽然时刻绷紧每一根弦,却感觉每一天都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德斯蒙德·图图曾言:“在你所到之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正是这些小小的善行汇聚在一起,使世界更加美好。”一个人不一定要有大学学位,不一定要语法正确,不一定要熟知物理知识,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充满风度的心,一个被爱填满的灵魂。生命是可贵的,生命也是短暂的,有的人珍惜生命,利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本玲就是那种利他的人,当一个人沉迷于为他人服务时,也就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与幸福。

 

美事“刷爆”朋友圈

 

自2004年成为全院最年轻的护士长,本玲已在管理岗位上工作呆了20年,现在已升任大外科护士长了,可她还是和做护士时毫无二样,自认为做得还很不够。她有一颗仁慈而善良的心,只要是有利于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事情,总是义无反顾、奋不顾身,彰显了医者担当和仁者作为。

   

她坚持无偿献血至今多年,只因心之所向,故才一苇以航,多次荣膺模范党员、三八红旗手、优秀护士长和疫情防控先进工作者等至誉,但她总感觉愧对。现逾半百的她表示:“趁着还算年轻,趁着身体还好,要多献一些血、多做些公益活动,多为护理事业做点事,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2023年2月15日,我院胸心外科一位稀有血型患者冉大爷急待手术,血站多方动员仍不能满足需求!在紧急关头,本玲获悉情况,立即自告奋勇,毅然挺身而出,边吃两块糖果,边匆匆地赶赴现场,为患者挽起衣袖,让汩汩鲜血流向最需要的人,为生命续写了希望。冉大爷一家感激涕零,泪流满面:“感谢您的大义善举,感谢您的大爱无疆!让俺老人的生命得到重生,让俺的家庭得以幸福安宁!”

   

献完血已是中午十二点多了,她在医院旁边小吃一条街随意买了碗米线吃了,就径直来到班上。同事获悉后郑重地劝她休息一下,她却摇摇头笑拒了:除了有点轻飘飘的感觉外,啥事没有,不用休息!当她带着迷人的微笑献出300ML血液的照片突然间“刷爆”了朋友圈,大家纷纷点赞并致敬,她却淡淡地说:“小事一桩,不足挂齿。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时刻为患者着想天经地义,当患者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我们必须站出来。”在术后复查血常规时,冉大爷感觉良好,血红蛋白维持在92g/l,整体恢复得非常顺利。如今,已康复出院多天了。血液可以再来,生命不可重来!她的凡人善举是众多中国医者和曹医人的一个缩影,也是医务人员崇高职业精神的一个体现。

 

   

古人有训,“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传播正能量,她从未停歇脚步,善行道路上,本领一直昂首阔步。与她在一起,总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暖光。她对身边的人常说,做不了星星,就做盏明灯;做不了伟人,就做个有爱心的人。是啊,当人人都献出无形的玫瑰,世界收获的就是处处花香。

 

今生无悔,来生同愿。当一个人把他人置于超越自己的境界,在行为上已是崇高而伟大;当一个人把服务当作自己责任的时候,在行动上就会执着和顽强;当一个人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时,就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和象征。

   

无疑,本玲就是这样一位精神极度崇高而伟大的最美的执著天使。

 

 

作者简介

王献华,笔名墨泉,主管医师,高级政工师。现为曹县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山东省医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理事,《人文医学》杂志、《健康卫视》《领导科学报》《山东医院报》等特约记者,人文医苑微刊总编。作品获各级征文奖10余篇次。个人曾获菏泽市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市优秀网评员、全县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余次。为曹县人民医院创作了院歌《我们明天更辉煌》,提炼了“和谐、奉献、创新、卓越”的医院精神。创作的《医德规(医德医风规范三字经)》走进了全国许多医疗卫生保健机构。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仅用学习和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本网注重分享,请仅做参考。图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