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医疗领域重点是这些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医疗领域重点是这些

  • 作者:曾鸣 佘易鸿
  • 来源:基层医声公社
  • 发布时间:2023-03-15 10:50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医疗领域重点是这些

【概要描述】据悉,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 作者:曾鸣 佘易鸿
  • 来源:基层医声公社
  • 发布时间:2023-03-15 10:50
详情

 

据悉,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面向医疗领域,主要有两块重点:

 

医疗领域重点部分
 
 
一、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要在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提升疫情监测水平,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附: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医疗健康领域核心内容盘点

 

居民医保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2年: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

2021年: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

2020年: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

2019年: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坚持预防为主,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务必让基层群众受益。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3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2022年: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

2021年: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

2020年: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2019年: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抓好传染病、地方病、青少年近视防治。

 

分级诊疗

2023年: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2022年: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

2021年: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2020年:提高城乡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

2019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2023年: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要在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防控工作,提升疫情监测水平。

2022年: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促进医防协同,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2021年: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2020年: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加快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药振兴

2023年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2022年: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2021年: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2020年: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019年: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确保生产供应

2023年: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2年: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

2021年: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2020年: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强化质量安全监督

2022年: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

2021年: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

2020年:严格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安全。

2019年:药品疫苗攸关生命安全,必须强化全程监管,对违法者要严惩不贷,对失职渎职者要严肃查办,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2023年:稳妥有序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

2022年: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2021年: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2020年: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

2019年: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优化医保支出结构。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机制。

 

推进健康中国,防治重大疾病

2023年: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2022年: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慢性病和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研究和用药保障。

2021年: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

2020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2019年: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加快儿童药物研发。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完善生育配套政策,加强妇幼保健服务。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仅用学习和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本网注重分享,请仅做参考。图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