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医生马秋华马秋华:“医”往无前,做太平洋岛民的一枚“小太阳”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医生马秋华马秋华:“医”往无前,做太平洋岛民的一枚“小太阳”

  • 作者:
  • 来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发布时间:2023-03-13 13:38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医生马秋华马秋华:“医”往无前,做太平洋岛民的一枚“小太阳”

【概要描述】作为一名内科医生,除了积极予以诊疗,让患者定时检查,马秋华还从根源入手,探究背后的缘由,她发现其实这里90%患者高发的糖尿病,心脏病和乙肝病,都和当地民众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糖尿病是由于当地人从小把蔗糖水当水喝导致的。

  • 作者:
  • 来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发布时间:2023-03-13 13:38
详情

坚守初心,建功海外。《齐鲁海外职工展》栏目通过记录山东省各行各业“走出去”海外职工奋斗拼搏、建功海外的故事,诠释海外职工在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良好的中国形象等方面发挥的桥梁作用,有力彰显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力量。今天,让我一起来看看正在基里巴斯执行医疗援外任务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马秋华的故事。

 

远在千里之外,在南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汤格鲁中央医院,每天早上当地时间九点,一个35岁的扎着马尾辫的中国女性面孔总会准时出现在内科门诊,她年轻爽朗,总是挂着春日阳光般的笑脸,去迎接她长长的一条当地病患队伍,她叫马秋华。

 

 

作为2019年中基复交以来第一批医疗队三人中的唯一一名女医生,来自山东省滨医附院的内科医生马秋华已经在这个岛国度过了她的300个援外日子。300个日夜,如同当地炽热的阳光,她也将自己化作一枚温暖的“小太阳”,照进了当地患者阴郁的心里。

 

抵达世界最早迎接日出的岛国

 

时间如白驹过隙,再过两个月,就正好是马秋华来基里巴斯援外一周年的日子,一年前刚刚抵达这里的日子仍历历在目——

 

“记得第一天来到基里巴斯,从首都塔拉瓦机场到入住的隔离酒店,在全国唯一的一条公路上,我们看到了无数散落在道路两旁由椰树叶搭成的草屋,总是坐在树下的忙于手中生计的妇女,赤脚追逐汽车的孩子。虽对这里的艰苦条件有过预想,但第一次见到如此景象,我还是大感震惊”。马秋华这样描述她对基里巴斯的“第一印象”。

 

的确,如她所震撼的,作为世界上最早迎接日出的国家,基里巴斯也是世界上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之一,这里没有农业、工业和制造业,人们过着几近原始的岛国生活。

 

“水电缺乏,物资奇缺,气候常年干旱,网络不稳定,基础设施极其落后,新冠疫情反复肆虐”都是这里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成为了马秋华和两名男队友遇到的首要困难。

 

“刚开始我们还没有专门的中国医疗队驻地,先住在酒店里吃当地人做的食物,我们就经常拉肚子,吃不饱,起口疮,后来我们又辗转租了一套房子安定了下来,没有自来水,做饭就用雨水,洗澡用有一股特殊气味的井水;买不到新鲜的各种蔬菜水果,我们就吃些维生素片作为营养补充……”

 

尽管在生活上有诸多不适,但对于马秋华来说,初次到达一个陌生国度的好奇感和新鲜感远远胜过了不适应感。但一个月后,新鲜感慢慢褪去,“想家”的思绪却慢慢萦绕上来。

 

基里巴斯的网络设施极其落后,如果想要和家人视频通话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如果不刮风不下雨,还能有信号,我和家人可以视频通话一会儿,但常常通话过程中信号不稳定会被中断,平时工作也比较忙碌,所以一般我和家人孩子好几天才能视频一次。”

 

“妈妈,你可以邮寄一个和你一样的积木妈妈过来给我么?妈妈,我想让爸爸找一个和你相同的妈妈在家里陪我,可以吗?妈妈,你可以画一个你的画给我邮过来么?”

 

马秋华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硕硕,正处在需要陪伴的年纪,见不到妈妈,通话时间又少,硕硕便常常央求妈妈,提出这些让她哭笑不得的请求,对此,马秋华只是无奈笑笑,总是一遍遍安慰硕硕:“妈妈过半年就结束任务,很快就回去了啊,乖宝宝。”

 

好奇与不适,陌生与熟悉,思念与不安,构成了在马秋华来到基里巴斯最初日子的关键词,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这些思绪也在慢慢地流走,“大概三个月后,我就克服了这些种种不适,慢慢融入这里的生活,全心投入到了援外工作当中”,而且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友好和热情,也给了马秋华身处异国的莫大安慰。

 

“教育部长都成了我的铁杆粉丝”

 

在这个太平洋岛国,最不缺的就是炽热的阳光,常年保持在30°左右,但在光亮之下笼罩的,却是当地民众苦不堪言的落后医疗条件和反复侵扰的疾病阴影。

 

马秋华援外所服务的汤格鲁中央医院,可以说是基里巴斯全国最好的医疗机构了,但是放到中国,却相当于一个乡镇街上的医院,医疗条件落后,医疗人员不足,而且大部分医疗人员医学基础知识薄弱。

 

“这里的医生一般是到隔壁岛国医院接受非系统的医学学习就回来做医生了,对于很多医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欠缺的。”如此一来便造成了许多疑难重症患者无法得到更好治疗的窘况。

 

 

曾有一位患者由于胸腔积液位置特殊且积液量少,仪器可以探测的范围较小,当地医生完全束手无策,不敢给患者进行穿刺手术,一直到马秋华的到来。

 

在不借助仪器的情况下,马秋华依靠扎实的临床基本功为患者进行了高难度穿刺手术,后来,这位患者才得以彻底康复,这也让当地医生和患者纷纷为这位来自中国的女医生投来钦佩的目光。马秋华说:“其实放到中国,这样的穿刺手术并不罕见,我们在滨医附院就经常为患者做。”

 

类似这样的疑难危重症病例救治多了,马秋华的名声也悄悄传到当地领导人的耳朵里,当地国会议员、部长、职员等也开始纷纷前来就诊,其中就包括当地教育部长。

 

教育部长的膝关节由于有炎症一直没有得到根治,需要坐着轮椅工作。马秋华就利用中国膏药及膝关节腔穿刺为其进行膝关节治疗。

 

在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在基里巴斯没有这种中国的贴膏药疗法,在起初的时候,部长收到膏药还不敢贴,当天凌晨其女儿与我视频,我指导着给他贴上,他才敢用的。”马秋华笑了起来。

 

治疗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教育部长竟然跑到了马秋华的门诊室,他颤颤巍巍走了过来,抑制不住地搂着她,无比兴奋地说道:“马医生,你知道么?我今天竟然可以走着路去教育部了!我可以不用坐轮椅了!”

 

除了膝关节疼痛,教育部长还有长期手指关节晨僵及关节疼痛症状,由于当地风湿性指标检查受限,马秋华医生经过仔细询问病史,为教育部长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托第二批医疗队员带来了中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给部长送去。

 

又过一段时间,马秋华在公众活动上见到教育部长,他无比激动,伸出他的五根手指灵动地在她眼前晃动着,“马医生,你看,我的手指可以自由张开了!我现在完全好啦!我还可以去跳舞啦!”

 

经过两番有效治疗,教育部长彻彻底底成了马秋华的“铁杆粉丝”,每一次在公众场合见面,逢人就向别人炫耀治疗好他的“中国名医”。

 

尽管在工作中受到频频赞誉,但马秋华深知,作为短暂停留的外援医生,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真正把在中国习得的医术留下来,成为当地医生掌握的技能,这样中国医学才能像种子一样落地扎根,造福更多当地的岛民。

 

 

于是,马秋华把“手把手教学”纳入了自己的另一项日常工作。在每天查房时针对当地内科医生及实习生薄弱的地方,重点讲解,“手把手”教学及传授内科常用穿刺操作技能,并且在科内专门开展讲座传授医学知识,宣讲中国医学。

 

与此同时,针对内科患者中急危重症病例的棘手问题,为更好的培训实习生,无论门诊还是病房,马秋华就一遍遍实操和发问,着重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培训他们如何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及教授他们如何在缺乏辅助检查的情况下利用临床基本功处理问题。

 

“如花年纪却因病痛苦,太可惜了”

 

在内科室接诊过程中,马秋华发现糖尿病,心脏病和乙肝患者极其普遍,其中90%患者都有糖尿病,而且年龄普遍年轻化。

 

“这里大部分百姓都没有收入,家里好几个人只有一双鞋子轮着穿,蚊虫多,卫生条件差,而且由于物资贫乏,当地人平时主要吃大米和蔗糖,也造成了营养极度不良。”

 

马秋华一直记得那样一双14岁少年的眼睛,明亮有神,充满着对生命的渴求,但是却因为疾病永远黯淡了下来。

 

和当地的许多孩子一样,年纪尚小,这位少年就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重度心力衰竭就诊,到达诊所的时候已经病入膏肓,那时候他躺在病床上,总是喜欢拉着马秋华的手,抬起那双眼睛问道:“马医生,你觉得我还能活过来么?”

 

每一次触及那样一双眼睛,马秋华总会心头一紧,无奈摇头叹着气,心疼极了,“太可惜了,太遗憾了,这么年纪轻轻就得这样的重病,没有办法治疗。”

 

“太可惜了!”“太遗憾了”,在马秋华接诊的过程中,她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除了14岁的心脏病少年,她还接诊过20多岁就因糖尿病并发症太严重而不得不截肢的青年患者,15岁的高血糖少女……还有太多太多,这样数不清的患者例子。他们本在青春如花的年纪,却饱受疾病缠绕,生命不得不慢慢枯萎。

 

作为一名内科医生,除了积极予以诊疗,让患者定时检查,马秋华还从根源入手,探究背后的缘由,她发现其实这里90%患者高发的糖尿病,心脏病和乙肝病,都和当地民众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糖尿病是由于当地人从小把蔗糖水当水喝导致的。

 

如何预防更多这样的情况出现,避免更多严重患者出现,便成了马秋华接诊之余想的最多的事情。

 

马秋华从生活习惯入手,一方面在医院里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一位15岁的少女来了测了血糖很高,我让她回去不要再喝糖水,再过两周回来,她的血糖指标就正常了。”另一个方面,马秋华还带着医学知识走进社区,走进高中生课堂,开展糖尿病科普知识讲座。“我要让更多受到良好教育的高中生学习如何预防糖尿病,然后让他们再把这种意识带给他们的家人,这样可以慢慢改变当地人的不良习惯。”

 

最近,马秋华又有了新的想法,在国内新冠疫情期间,随处可见的“戴口罩,多通风,勤洗手”海报为提高国人的预防新冠意识提供了很大的作用。她想着接下来把糖尿病的预防知识画成易懂的漫画做成海报,张贴在岛内的社区内,让糖尿病预防知识尽可能宣传到每一户岛民家庭中,提高当地人的健康意识。

 

“延期一年,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2022年12月20日,本是马秋华和队友一起结束首批外援任务回国的日子,那时候她已经为当地诊疗患者1000余人,其中危重症患者148例,开展临床教学112人次,开展讲座5次。

 

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硕硕早就盼望着这一天可以拥抱妈妈,但是他没有等来妈妈的拥抱,因为妈妈主动延期到第二批服务任务中了。他撇着小嘴,连着好几天不愿意搭理妈妈,在电话里嗔怒道:“妈妈,你说话不算话。”

 

其实马秋华也多么想拥抱海洋那边的孩子,可为什么还是要选择留下来,继续延期一年服务呢?前一秒说起孩子还有些低落的马秋华,此刻,又扬起了她阳光般的笑脸——“因为还有很多想做的喜欢的事情”。她想到更多社区进行糖尿病海报宣传,让糖尿病知识深入到更多岛民心中。

 

此外,基里巴斯是一个多岛国家,她在首批任务期间一直待在首都医院,今年她还想走出去,到其它外岛去做医疗调研,“像探案一样,一步步深入当地,看看当地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有怎样的棘手医疗问题,然后再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去尽可能解决它,这样我会觉得很开心”……

 

这样的行动其实已经开始了,在2023年2月,她已经前往一个外岛做调研,发现虽然同属一个国度,但外岛的居民生活医疗情况比起首都的居民更加堪忧,相比之下,首都已经算得上是“国际大都市”了,这令她感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等到今年年底,第二批援外任务结束回国时,马秋华希望预防糖尿病的意识可以真正深入到当地人的内心,她希望她所教授的当地医生都能把中国的医术留下来运用到实际治疗中去,这是她的美好心愿。

 

而这样的心愿也带领着她继续行走在这一个太平洋岛国的更多地方,走进更多患者的心中,成为他们阴翳生活里的一抹阳光,闪耀着,明媚着……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仅用学习和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本网注重分享,请仅做参考。图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