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在临床医生眼里,信息化能做些什么?

在临床医生眼里,信息化能做些什么?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4-01 17:55

在临床医生眼里,信息化能做些什么?

【概要描述】或许是因为工作重心和精力问题,Hiters(医信人)平时更关注的是医院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对临床专科信息化涉及不多。

  但是,临床毕竟是医院信息科最重要的“用户”之一,因此,了解他们眼里的信息化,一定会对自身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4-01 17:55
详情

  或许是因为工作重心和精力问题,Hiters(医信人)平时更关注的是医院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对临床专科信息化涉及不多。

  但是,临床毕竟是医院信息科最重要的“用户”之一,因此,了解他们眼里的信息化,一定会对自身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中国为什么没有“问题列表”?

  “问题列表”,即患者的核心信息,包含既往病史、治疗手段、过敏史、家族病史等,对患者临床治疗非常重要。“但现状而言,中国医生却用不上‘问题列表’。”

  李昱熙解释道,以问题列表为核心来管理患者是常见做法。在病房交接班、开会中大家交流的核心就是患者的问题列表,该列表需要实时更新维护。

  但是,在目前的医学场景中,医生只能掌握患者当次就诊信息,无法了解其过往就诊经历。一旦患者出院,下一次就诊需要重新梳理患者状况。低效、易出问题的同时,也没有发挥信息系统的有效价值。

  

 

  日常运营和临床科研,是医院信息化两大应用场景。通过信息化,能够保证医院运营高效、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但临床数据无法互通共享,无法在患者层面发挥出医院信息化的价值与作用。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临床科研信息化之中。

  信息化与临床的错位

  “疫情期间,我发现一些医生还在用纸质笔记本。病历录入之后,医生再用纸笔抄写自己需要用的信息。”

  李昱熙表示,临床对于数据的需求,主要集中于科研层面。然而,“手抄数据”下,临床医生无法从信息系统中拿到他需要的数据。在这背后,是HIT与EMR的发展与临床科研模式间的矛盾。

  

img

 

  根据2019年临床研究汇总,跟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医疗信息化相关的重要研究只有APPLE识别房颤研究,绝大多数仍然是RCT或干预性试验。

  这意味着,尽管电子病历系统在全世界医疗科研中已成为重要支撑。但临床医生对数据提出的要求,电子病历系统仍然无法完全满足。

  李昱熙指出,医疗数据无法满足科研要求,从某种程度上并非技术自身导致。

  医疗困境数据何解?

  根据Google 2018年发表的文章,在不进行非常多数据调用之下,就能基于深度学习对死亡率进行预测。而在现实层面,对于心衰30天后再入院率的准确率只有0.59,类似于“扔硬币”的准确率背后,李昱熙指出,主要原因不在于技术本身。

  他指出,技术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取决于训练数据。在国内的其他行业,数据获取途径相对廉价,虽然模型不那么精确,但可以用海量数据实现好的结果。但同样的结果,在临床场景中不可能实现。

  在临床中,医生往往处于“灰区”决策。医生可以在电子病历里记录下患者接受某种药物,但无法记录使用该药物的决策过程。导致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能力发挥有限。

  此外,我国距离真正使用电子病历数据进行高质量临床研究仍有较大距离。中国的患者及病例数量极其庞大,但全国及区域数据较少。以急性心肌梗死数据库为例,从2001年到2011年,我国10年的数据体量总共是16,000多人。而在人口只有1100多万的瑞典的全国登记的注册数据库里,从1998年到2018年,涵盖了37万例。

  针对医疗数据困境,李昱熙提出几点倡议:

  1

  跨医疗机构数据联动,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构建专科术语标准、疾病注册数据字典标准、疾病诊疗评价标准等标准体系。

  2

  构建不同层次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真实世界数据的价值。

  3

  培养人才,特别是由临床医生和数据科学家组成的跨专业团队。 (玉玲)

  来源:医信邦公众号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标注作者及来源。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