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好的医患沟通不该有过多的“技巧”

好的医患沟通不该有过多的“技巧”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19 17:04

好的医患沟通不该有过多的“技巧”

【概要描述】就当下我们国家的实际状况而言,医护缺口巨大,医患沟通问题更突出。还有一点,大家也可能认可,我们的普通民众,更多地关注智商,对情商时有提及,而“健商”很是缺乏,稍微的一点所谓“医学知识”也多来源不正,甚至完全错误,所以,他们更容易被善于花言巧语的“大师”所骗,更容易被煽动,也更容易愤世。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19 17:04
详情

  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种是药物,一种是语言。

  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福冈宣言》更是说:所有医学生必须学会交流的技能,否则,应该看成和缺乏技术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

  就当下我们国家的实际状况而言,医护缺口巨大,医患沟通问题更突出。还有一点,大家也可能认可,我们的普通民众,更多地关注智商,对情商时有提及,而“健商”很是缺乏,稍微的一点所谓“医学知识”也多来源不正,甚至完全错误,所以,他们更容易被善于花言巧语的“大师”所骗,更容易被煽动,也更容易愤世。

  凡此种种,作为正规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关于沟通不够的投诉很多,一些相应的沟通规章和培训也应运而出,但效果并不理想,除去“僧多粥少”等客观原因外,还有什么呢?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是运用知识的思维。现在知识获得越来越容易,手指一动,你想了解的不想了解的都涌到了你的眼前,运用知识的思维就尤其重要。由此,对于医患沟通,我们也应该想想,沟通效果不好的深层次原因在哪儿,仅仅是看一些或听一些所谓的沟通技巧,甚至是背诵一些公式化的语言,这种方式对医患沟通并不有效,医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更应该关注什么是沟通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下究竟如何实现有效沟通,这个不能教,也教不了,应该让医生这个还不算愚笨的群体去自己体会。

  沟通能力高低不否认天赋因素。台湾有位医学教授给报考医学专业的高中学生讲座时提醒到:有效沟通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医生很重要的素质,否则,报考医学院,将来你会感觉很吃力而不幸福。梅奥诊所,作为世界最著名的医院,曾经调查30名公认的优秀本院医生,在很多应具备的素质选项中,这些优秀医生最多地选择了交流。

  因为从事重症,我对重症病人的医患沟通就有所感,这儿没什么技巧,只是些暂称为“原则”的东西吧。

  一、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和干预是良好沟通的前提。

  尽管医学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仔细的观察并辅助相应的监测手段是能够早期发现危险,并能尽量减轻对机体的损伤程度。

  大家想想,很多病人不满意,往往是你认为的没问题,而出现了问题,你认为的简单,实际上却很复杂。反过来想想,如果我们能通过细致的工作,及早发现并干预了疾病的进展,相信绝大多数病人及家属能够体谅,甚至对你的及早判断表示赞赏,也就有效避免了很多纠纷。

  我们说:诊病要逐末,治病要求本。就像一名高明的园艺师,一片叶子不正常的飘落,就会引起关注,不能等着树干都干枯了,你才知道。当然这需要责任心和医学能力的持久训练。

  二、我们不要骄傲,要谦虚,我们还有很多未知。

  现代医学进步了,但再仔细想想,这种进步有多少是医生的贡献呢?我们有了更好的药物、更快捷清晰的设备……医生知道你这儿长了息肉,那儿有了结节,更多的是因为杰出的科学家、药学家和高明的工程师们,并不是医生突然长了本事,相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思维反而退步了。你再见到医生对着结节纠结时,就可以理解地点点头了。

  Paul Marik教授是重症医学的知名教授,他有一本书,《Handbook of Evidence-based Critical Care》,在书的附录中提到,有些常识性的东西不用循证医学证明,比如:不要侥幸——万一没事呢?一直要问自己,我在干什么,还有哪些不知道?针对病人,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等等。

  

 

  我们重症医学也有两句话,尽管有点偏颇:

  1、任何治疗措施都会出现因为这项治疗措施而带来的新问题;

  2、没有病情的突然变化,只有病情的变化被突然发现。

  就像一本书的名字: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三、医患沟通的核心是病人。

  这一点多被误解,尤其是对急危重症病人,尽管当事人已经没有了有意义的沟通能力,我们是和家属沟通,但是,我们的出发点一定是病人的康复或生存质量,家属的意见和实际状况是重要参考,但不是医学决策的核心,尤其是对家属内部分歧较大,牵涉到第三方,甚至多方的复杂情形时,只有以病人利益为核心,以病人为导向的交流,才不会犯原则的错误。

  四、诚恳的态度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缺少诚恳,我们才如此迫切地需要诚恳,尤其是当自己的亲人危重时,谁不想有一个真心与其交流的医生,这个时候,无关年资,无关性别,无关职务。你站到对方角度谈问题,更大可能得到的是配合及支持。

  我们科几位医生,平时偏于木讷,但他们谈过病情的家属,往往都对其有依赖性,我知道,他们的谈话很诚恳。

  五、个体化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每个人的教育程度、成长环境、家庭关系等等,差别巨大,对疾病本身的认识、对花费的考量、对治疗措施的配合程度也都不一样,而你,仍然一成不变的谈话方式,满嘴医学词语,说了一通,家属一脸茫然,怎么可能达到有效沟通。

  记得有个教授讲到这个话题,说:你不要抱怨某某家属迂腐,你把一个傻瓜讲明白你才是高手。尽管有点过,理是这个理。比如,家属就是对医学一窍不通,你就不要再端着高深的姿态,如果家属对医学本身有需求,又不甚明白,不防谈点学术,拿出相关的检查报告,简单讲讲。

  六、重症病人的沟通更需要庄重一点的场所。

  庄重一点的场所代表了你的态度,尤其是第一次。

  这时候更需要谈病情的总体状况,谈发展方向,谈能力所及和能力所限,哪些问题目前医疗措施能帮助,哪些又无能为力,不要局限于一数值一指标的变化,否则,就会陷入无休无止的询问和纠缠,而效果极差,因为这是重症,指标的不稳定就是其特点。

  七、重症病人的沟通更要及时。

  一定要避免掩耳盗铃,避免鸵鸟心态,并及时做好记录。

  八、亮明态度,不卑不亢。

  全力以赴并重点关注是你的态度;相信自己才能获得病人的信任,才能使病人获得更多的慰藉。

  九、及时请教,病得其所。

  请示上级医生是你的职责,上级医师及时提供指导也是其职责;把重症病人及时转到能提供更多帮助的病房,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我曾经写过一件事,那是因为爆发性心肌炎用ECMO救治的一个青少年,家里的独苗。查完房,我把孩子的父母叫到办公室,两人眼神空洞,一脸的麻木,泪痕未干。

  我平和地给他们说了三点:

  1、最近我们抢救了两例这样的病人,比你这个还严重,都恢复的很好;

  2、这个孩子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全科上下,都会尽最大努力;

  3、你们有什么想法,直接和我们说,咱们共同努力。

  听完这些,孩子父母眼里有了光亮,只是频频点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孩子后来恢复的很好,没有一点后遗症。当时我和他们谈话时知道,我们的医生肯定多次地给他们谈了病情,这种病死亡率实在太高,只能一遍遍交代吧,我不想再给他们强调病情的严重性,我们想要家属的信心和支持。

  医学沟通是严肃认真的事,是专业的事,不该有过多的所谓技巧,引向庸俗化,更不是迎合,否则,做成了买卖,失去了信任和尊严,使真正有利于病人的沟通更困难。

  至于如何提高沟通能力,责任心、同情心之类自不必说,多读点书肯定是好的,书虽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更多的感受,更多的自信。也应了西医经典《西氏内科学》上对医学的定义: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的职业。

  作为医护人员,有很多无奈,但不能一说起沟通的重要性就瞪眼,其实,任何国家都很重视沟通,不可能指望政策解决一切问题。当然,医患沟通的问题很复杂,这里谈的只是一个侧面,一部分人群。

  作者: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田锁臣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标注作者及来源。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