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这家上海区级医院 凭什么在这件事上跑赢大三甲医院

这家上海区级医院 凭什么在这件事上跑赢大三甲医院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1-18 15:42

这家上海区级医院 凭什么在这件事上跑赢大三甲医院

【概要描述】2020年2月25日,上海市互联网医院的首张牌照,颁发给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区级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之后不久,其它五家包括华山、仁济在内的上海市知名三甲医院,陆续获得了互联网医院牌照。

  疫情之后,互联网医院成为一个风口。而不过在两年前,它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新生事物”。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1-18 15:42
详情

  2020年2月25日,上海市互联网医院的首张牌照,颁发给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区级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之后不久,其它五家包括华山、仁济在内的上海市知名三甲医院,陆续获得了互联网医院牌照。

  疫情之后,互联网医院成为一个风口。而不过在两年前,它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新生事物”。

  2017年,是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执行院长朱福推出上海首家“云医院”——徐汇云医院——的第二年,距离他首次”触网”,用EXCEL管理慢病病人的时间更久,已有17年。

  那年夏天,朱福被上级主管部门邀请参加了一场“线上医院”的分享会, 作为院长代表之一,朱福分享了互联网医院的经验。潜意识里,他认为这是一场“表扬分享会”。但随后,相关部门官员的一番话,四两拨千斤,对互联网医院的担忧大过表扬。

  在场的朱福有点尴尬,甚至生出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难道真如坊间传言那般,政府想取缔掉线上医院?

  互联网医院这一新生事物,颠覆了以往医患双方只能面对面诊疗的几千年的传统经验,难免会让“将病人安全、降低医患矛盾”极其看重的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一些秉持传统观念的医院院长质疑其可靠性。

  20年前,在整个中国没多少台电脑、中国互联网几近一片荒漠时,就开始对医疗信息化感兴趣的朱福,无疑是一个怪人。

  2000年,一个靠着Excel表格、一个人管理了其他医生好几倍患者数量的医生故事启发了朱福,他申请去做了一个高血压病的专家复诊辅助系统,成了医院第一个申请买电脑的医生;2010年,朱福把原先的单机版高血压病专家系统连接到网络,升级为一个高血压专病网络医疗平台;在2015年,这一系统再次升级为徐汇云医院,病种也不局限于高血压,已经是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的朱福为此专门成立了徐汇云医院这一部门。

  当中国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时,互联网医院却还是一个新得不能再新的事物。在2017那场不过二十几人参加的研讨会上,就泾渭分明地划分出了几大阵营:等待政策大开闸的院长、审慎严谨的政策制定者们、秉持专业判断的教授们。

  但幸运的是,这是在上海。

  那场研讨会,在政府官员外,还有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的18位专家们,他们不仅没有批评互联网医院,无一例外,18位专家都极其肯定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方向:“虽然现在线上医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政策,但将来肯定是个方向。”

  上海的官员们并没有太多官本位思想,他们一向尊重专家,听完专家发表完意见后,反倒一改批评和担忧的态度,对朱福说,“你们可以试试看看。”

  

 

△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来源:人民视觉

  “ 网上可以买衣服,为什么就不能买药、看病?”

  即便上级主管部门对互联网医院的态度开始松动,但靴子仍旧没有落定。这种时候坚持尝试的人会不断在“砸人、砸时间”的狂赌和煎熬中。

  随后的一年,2018年,对朱福来讲,是最难熬的一年。政策依旧摇摆不定,有支持他的主管部门,也有其它部门的官员对朱福说,你的互联网医院违规,要关停。一度,书面文件都下发到了医院。

  即使在医院里,也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2015年,徐汇云上线,到2018年,前三年每一年的平均收入不到100万。第一年,赔本赚吆喝时,医院尚且没有紧张感,到了第二年,收入只达到了100多万,到第三年才达到200多万。不仅不挣钱,还要养七八个人的一个团队。这种亏本的买卖,对于许多公立医院院长而言,是一个烫手山芋。

  每当有人质疑朱福,他总是谈到2003年,他看到淘宝网成立时的想法:“网上能买鞋、衣服、帽子,为什么不能买药?

  ”

  一旦能买药,肯定需要医生开处方。这个逻辑,几乎是顺藤摸瓜的,那为什么医生在网上不能看病,尤其是慢性病?

  讲完自己的道理后,朱福还会给别人打点鸡血:“如果你早做,早坚持,将来肯定会占有这个市场。”

  多年之后,一批又一批前来徐汇区中心医院来取“互联网医院”经的院长,仍旧会问朱福,做高血压的复诊软件系统到底是为什么?朱福说,那个时候没想太多。“让看病变得简单,不管是对医生来讲,还是对病人来讲,都不要太复杂。”

  这种简单的想法,更早的启发是源自于一台电脑。2000年,到秦皇岛开会的朱福,碰到了一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同行——那个年代,中国人拥有台式机的都不多,能拥有笔记本电脑,实在更是凤毛麟角。那台电脑配置怎样,朱福记不太清了。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这位大夫在电脑上建了一个Excel表格,把高血压病人的信息都输进去,用什么药、疾病几期,一个医生那时管理几十个病人都有些吃力,这个医生通过这个方式能管理几百个病人。这让还处于“手写信息时代”的朱福觉得,这个理念挺新鲜、高效。

  当他试着整理Excel表格,发现工作量也很大。能不能开发一个高血压病复诊软件系统?回到上海后,朱福就开始琢磨。他当时在上海南汇区中心医院担任心内科主任。南汇位于上海最东边,那时南汇还是上海的农村,还没有并入浦东。乡镇上的百姓到南汇区中心医院看病,坐车也要坐一个小时。

  有些病人复诊高血压疾病,一听症状,朱福就知道是什么毛病了。这些奔波几个小时的患者,来了以后,量个血压,听听心率,问问情况,配一两个药就走了,吃了一周,又要奔波几个小时,所有流程再重来一遍。

  这种操作方式,不仅让患者不便,对于一些没有太多诊疗经验的新医生,也非常麻烦。

  高血压诊断流程复杂,朱福从业多年,一听病人讲述症状,就能清晰地知道处在几期病程,但对一些年轻医生,需要记住很多指南才能下一个准确的判断。

  如何能让慢病病人复诊足不出户?如何能把高血压诊疗流程化操作?朱福带领人花了长达2年的时间,开发了高血压专家复诊系统。最先的系统功能也比较简单,病人来了以后,讲一下病情,在系统输入几个数据之后,会出来就一个诊疗结果——不管年轻医生还是有经验的医生,得出的是同一个诊疗结论。但具体开哪一类药,系统还给不了答复。

  这样一个平台,离朱福心里的构想——患者在自己电脑上,就可以直接和医生沟通,差距还是甚远。

  从高血压病人管理平台到云医院

  2003年左右,朱福靠着上海市卫计委的立项的20万的费用、找了两个上海交大毕业的博士生,吭哧吭哧地,高血压病人管理系统一做,就是10年。

  开发信息系统,绝对是烧钱的项目。据一位上海相关部门的官员透露,上海的院长们向来重视医院内部信息化建设,最近几年,每年几千万、一个亿投的,一大把。但涉及线上问诊部分的,几乎为零。

  朱福坚持的,就是那“几乎为零”的线上问诊部分。外界也不看好。2008年上海市相关部门曾有一个科技立项的通知,朱福把自己的“线上问诊”项目报上去之后,专门去了一趟那个部门。

  那一个下午,朱福记得,一个处长非常认真地接待了他,也花了一下午时间听朱福讲述自己的远大理想。朱福记得那位处长很真诚的一番心里话,“你太入迷了,网络上看病,没有这个先例,国外也没有的,这个事情肯定是不可能做成的。”

  2010年,朱福被调往徐汇区卫生局任副局长,2015年,他调任徐汇区中心医院任院长。这五年里,他从一个医生转变为行政管理者,反倒不仅没有放弃互联网问诊的念头,还比之前的想法更深一步——单纯看一个高血压病,只能解决这一点点病人,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个公共平台,内外妇儿的医生都可以上去看?

  又是一次漫长的立项过程,他跑到科技部去申报吴阶平医学基金项目,把过去做的高血压复诊平台做了一个成果鉴定。没想到,虽然13位专家轮番提问,朱福心里觉得可能要“黄”了时,专家这次却最终通过了评审,朱福拿到了200多万的项目基金。

  时代也逐渐开始变化。互联网之风,此时已经席卷到各行各业,但医疗的互联网化比起其它领域,依旧落后。

  已经是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的朱福,也面临着医院发展的一个瓶颈期。他所在的被华山、中山医院等一众大三甲包围的徐汇区中心医院,多年来是一个二甲医院,信息化基础一直投入不足。整个医院的发展在2015年左右也已经碰到了瓶颈,外科只有20张床,妇科只有8张床,内镜中心只有一台机器,老百姓一有毛病,就挤进周边的大三甲医院。医院主要靠老年病科这些非手术科室支撑着,一年的营业收入刚刚8个亿。

  朱福也在思考医院发展如何破局。前几年,徐汇区中心医院申请三级医院,一直没有通过,直到今年才通过三级医院的评审,这样的医院在获得病人上难以和大三甲比拼,在线上来做一些慢病管理,积累病人是另一条可能的发展道路。

  此时,朱福却看到了另一个省的一个消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在2015年上线了全国首家网络医院——广东省网络医院。

  几乎是看到消息的第二天,朱福就带了四五个人跑到广东。

  夏天的广东,比起上海,更为潮热。一落地,朱福并没有立马去拜访广东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而是去了广东省网络医院的使用端,比如药店、乡镇卫生院。他去当病人,在线上去买药。系统很简单,PC对PC的这么一个端口,能通过视频看到医生,医生能问诊、开处方。“老百姓看完病了,拿着处方买药就走了,这个理念很先进。”

  原先朱福开发的高血压复诊系统没有视频问诊,只是纯粹的图文问诊,一方面医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在上面。另一方面,只是简单回答几个字,表达不是很清楚,患者的信任度就很差。而视频问诊,两个都是真实存在的空间,病人看到医生放心,医生也放心。

  在广东住了5天,试了那么几家药店之后,广东省网络医院发现怎么网络上突然来这么多人。他们察觉到异常,通过网络查到了异常的电话,于是打电话问朱福。这让朱福意外,“他们这个反应很灵敏。”

  这一趟广东之行,朱福也意识到互联网医院发展的限制因素。作为一家公立互联网医院,如果平台功能不全,除了视频问诊之外,没办法看到心电图、核磁共振等检查报告,老百姓将来的用户体验肯定不好。此外,医生端这块的电子病史如果不够规范,也会限制线上发展。

  回到上海之后的3个月,也就是2015年12月,朱福推出了徐汇云——这家上海市首家云医院,更通俗说法是线上医院,主打的模式就是视频问诊。

  视频问诊对网络、传输的要求高,一旦网络质量差,就会卡。视频存储的流量大,相应的服务器量就很大,而建一个好的服务器,成本得几千万。

  如何压缩成本的同时,还能解决网络问题?

  这个时候,各大平台推出的云服务解决了难题。

  朱福的解决办法就是在中国电信、上海电信,还有腾讯的云上面,直接租用他们的服务器,本来自建服务器要花费3000万,现在一年100万都不到,成本一下就降低了。为了优化网络,先把视频压缩了以后传输,再去解压,这样一来,传输速度很快,延时性很短,也没有卡的问题出现。

  

 

△互联网医院改变患者就诊方式。来源:视觉中国

  信息化技术之后,是病人和医生思维的问题

  如果现在进入徐汇区中心医院,会发现门诊大厅进门右手边,有一个专门的用玻璃门隔开的区域,那就是徐汇云医院办公所在。房子是朱福临时修的,用钢架构搭起一个loft,有足足200多平方米。

  老百姓们一进到门诊大厅,就看到这一奇特的“空中楼阁”,他们免不了多瞅几眼,追着医护人员问,这是干什么的?

  时间一长,大家就都知道了,原来不用来医院,一些病也能在线上问诊。

  这个巨大的玻璃建筑,相当于一个广告效应。朱福测算,医院每天有4000个线下门诊量,一年就有100多万,如果这100多万的人上到互联网平台,服务量就足够了。”

  徐汇云医院这个部门,在朱福眼里,甚至和医院的重点科室心脏内科一样重要,它也是一个专门的部门、科室,同样需要制度规范化管理。线上问诊,医疗质量安全成为重中之重,需要医务人员有丰富的经验。朱福规定,所有调过来的医生都必须是工作三年以上的医生,所有的护士都是本科以上,“人员素质上去之后,他会判断远程的那个病人是有风险还是没有风险,病轻还是重,调过来的护士,也会做慢病管理、健康管理,不会放掉任何一个必须要到医院进行诊治的病人。”

  刚开始,只有3个兼职医生。慢慢地,朱福制定了一个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什么级别的医生才能到线上、如何保证安全质量等等,事无巨细地有了科主任制度,副主任制度、护士长制度、护士制度,50多条条框框合并归纳,形成了20多个固定下来的制度,延用至今——而这一管理办法正是上海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的雏型。

  光定规矩,没有激励也不行。“所有到互联网看病的医生护士,不以工作数量作为考核要求,是以工作质量作为考核要求的,收入不低于在线下实体收入,而且还略高一些。这样的话,他们就留得住。”

  等着病人到线上看病,肯定不是一个好办法。“你等,不行,没病人的时候,要去找病人。”比起守株待兔,朱福更建议医生拉下脸,主动去寻找病人。比如病人注册了徐汇云的APP后,他建议医生可以像微信一样,发起一个视频。高血压病人半年没来,医生主动去问他情况,把患者病史形成一个健康报告,发到他的APP上面。

  尤其是在上线的早期,没有几个病人通过线上看病。而政策也不允许线上问诊。“我们去做慢病管理、健康管理,随访病人,在这个基础之上,好多病人会产生依从性。”

  当患者开始习惯在线上咨询时,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健康咨询不能收费,医保也不能支付,医院怎么赚钱?在线上问诊政策尚未开闸之前,这部分患者在早期,几乎是占到了九成。

  那就砸人力、砸时间,彻底不收费。

  “互联网医院的这种创新模式,一定要培养用户就医的模式和习惯。我就花大量精力,不收费,就给做咨询。我们会得到啥?我得到了他的一个基本的信息,得到了病人的信任,他可能咨询了5次,下次看病就来找我了,我们在培养老百姓的一种新型的就医模式的习惯。”朱福的这一思维,是极其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当你想到中国互联网初期,那些不向用户收费的杀毒软件时,很容易理解;但真的用到医疗领域,又觉得这一理念极其超前。

  这一不计回报的尝试,就是五年。

  疫情带来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加速度

  这五年里,每一个周一的下午,朱福都会穿着一件简单的白大褂,出现在徐汇云医院的办公室。他的一名手下觉得有点不可理喻,“除了出差,他只要是在上海,云医院例会每周必开,他必定亲自参会,就是临床的科主任大概也不能做到每一次科室的例会都参与,但朱院长会。”

  参加例会的,有互联网医院主任和副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公司的技术总管,还有医务人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新的思路想法,迭代要做什么事情。各个部门汇报结束之后,再由朱福拍板。

  他不喜欢一场会议有过多争执,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视角,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顶层思维。

  每一天早上,都同实体医院的临床科室一样,有交接班,交接的问题重点就几个方面,医生端存在什么问题,病人端存在什么问题?合作的互联网公司如何解决这一天出现的技术问题,什么时候解决?

  有患者到互联网上开了药,做了检查,索要发票。朱福就去找上海市卫计委,找上海市财政局,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了线下电子发票问题的同时,顺带把线上也解决。有医生说,视频老是掉线。那就统计一下,有多少掉线的情况,成功率有多少,不成功率有多少。朱福要求合作的互联网公司派一个技术人员在云医院上班,“要和我们的人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进行技术上的升级迭代。”

  这五年里,朱福一直期待政策松绑。由于线上医院没有资质、牌照。就不能问诊看病,只能在做健康管理(并不纳入医保)。没有那么多收入,只能靠着家庭会员、单位会员模式支撑。

  每一年两会期间,关于互联网医院怎么审批下来,如何拿到资质的提案议案,都会递交政府。2018年前后,徐汇区中心医院和中山医院结合为医联体,中山医院的副院长周俭非常支持,他专门在市人代会上提出来,市领导批示以后,在2018年底,专门派人到徐汇区中心医院调研。 调研的过程很顺利,2019年开始有了上海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但一直没有审批的消息。

  直到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互联网医疗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到实体医院看病受到限制。徐汇区中心医院的线上问诊网络迎来了大爆发,最高的时期,一天有1万多个人进行线上问诊。但他们的网络和人力每天只能负责1000多个人,没有那么多医生,好多病人也因为拥挤的网络上不来。 2月8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到徐汇区中心医院视察,并慰问开在徐汇区中心医院的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新冠工作室的一线工作人员。2月25日,徐汇区中心医院拿到了上海市首张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牌照。2月26日,开通医保结算,徐汇云医院成为了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医院——从线上咨询拓展到了在线诊疗、线上处方、药物配送。5月13号,获得线上商保牌照。

  这3个月,是朱福在过去整整20年的互联网医疗试水中,最顺利的3个月。

  

 

△徐汇云医院。谭卓曌摄。

  只要熬过三、五年,互联网医院一定会盈利

  如今,徐汇区中心医院一天线上的问诊咨询量有1000多人次,加上健康管理有2000多人次。占到了线下数量的一半。

  这离朱福的预期还有距离。“如果每天线上门诊量达到1000多个,咨询量能达到1000~2000个,就达到我的理想的要求。”

  这份答卷,在众多公立医院院长眼中,却有极大吸引力。

  从2017年开始,一波又一波的院长过来取经。他们经常问,医院线上服务收益多少,投入多少,政策是怎样?他们最关心的是,将来有没有市场,赚不赚钱,有没有风险?

  但过去20年,是怎么做起来的,少有人过问。

  曾经有一个三甲医院院长在公开场合当面质疑朱福,“互联网医院怎么能看病,怎么保证安全,这个东西不是瞎扯蛋吗?”如今这些院长已经有了些转变,但大多数是从行为上转变,“思想上可能还不一定都转变过来。”

  唱衰的,自然也有——公立医院医生资源已经很紧张了,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提供服务。定价政策不出来,没有办法给病人提供收费服务。

  这些坎,这些困境,朱福都一一经历过。两周前,他测算了收入情况,五年的项目收入和营业收入,已经有了不错的盈利。

  “你会觉得过多少年,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能实现线上盈利?”最后一个问题,朱福回答说,我们已经实现了。其他医院实现盈利的话,我觉得只要熬过三五年就可以。

  “因为他们才刚刚开始做,我已经做了5年了。” (谭卓瞾)

  来源:八点健闻

  责任编辑安:文墨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