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
普惠养老并非中国独有,发达国家的普惠养老模式,值得借鉴!

普惠养老并非中国独有,发达国家的普惠养老模式,值得借鉴!

  • 作者:
  • 来源:《环球》杂志
  • 发布时间:2022-05-20 15:04

普惠养老并非中国独有,发达国家的普惠养老模式,值得借鉴!

【概要描述】许多发达国家更早地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长寿而不健康、空巢老人多、老年抚养比高等是普遍面临的问题。

  • 作者:
  • 来源:《环球》杂志
  • 发布时间:2022-05-20 15:04
详情

许多发达国家更早地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长寿而不健康、空巢老人多、老年抚养比高等是普遍面临的问题。而新冠肺炎疫情也像一面镜子,照出老年人健康的脆弱性,尤其是集中养老面临的防疫困境。未来,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养老产业的发展等等,能否满足老年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呢?

 

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就此,《环球》杂志记者于近期调研了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做法,以期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老年人真实需求的“普惠养老”模式。

 

-01- 美国

 

1.对老年人住房有较明确的区分

在老龄化已数十年的美国,基础养老制度、设施、人员和服务相对完善和丰富。美国有5000万65岁以上老人,绝大部分采取居家养老模式,75岁以上老人入住养老院的比例相对较高。传统美国人代际间保持较高独立性的做法,催生了养老社区,美国有专门针对55岁以上人口的社区。政府采取措施把养老服务导入老龄人口家中,并对其住房进行适老化改造。

 

美国老龄住房分为独立生活社区、协助生活社区、失忆症患者生活小区、养老院,以及综合性的连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和生活规划社区(LPC),功能和服务有不同定位。

 

在美国密西西比州阿克曼的一所养老院,一名老人与亲属在保持社交距离的前提下会面

 

以CCRC为例,这种养老服务模式已在部分西方国家逐渐兴起,它集合了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并有效避免其不足,该模式已日益被中国养老产业所关注。在CCRC模式下,根据各人的身体健康状态、生活自理程度及专业医疗护理介入程度,老人被分为自助型、介助型及介护型三类。

 

其中,自助型老人一般在55~65岁,生活能自理,居住在独立生活社区。社区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老年大学、兴趣协会等,丰富自助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介助型老人一般在65~75岁,当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帮助照料时,将从自理转入介助型护理。介助型老人住在协助生活社区,居住个体分开,但公共设施在同一区域。除社区服务外,介助型老人得到的服务还包括日常生活照护,如饮食、穿衣、洗浴、洗漱及医疗护理等,社区还为介助型老人提供与身体状况相适应的各类活动,丰富其日常生活。

 

介护型老人多在75岁以上,当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料时,将转入长期护理区,社区提供24小时有专业护士照料的监护服务。

 

不同的CCRC,在收住老人类型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比如,由护理院演变而来的CCRC,多由非营利组织赞助,侧重于收住需长期护理照顾的老人;一些专门开设的CCRC,若是营利性质,则倾向于收住能独立生活的老人,因为对于CCRC而言,主要利润来源于可独立生活的老人,这些老人生活能够自理,几乎无需生活辅助或专业医疗护理照顾。

 

美国全国老年公寓及护理业投资中心(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美国有2.45万个投资级老人居住和看护小区,涉及住宅数量314.8万套。其中,养老院(护理院)占比最大,小区数量和住房总数分别为1.03万个和132.8万套。成本最低的独立生活社区每月平均租金3239美元,失忆症患者生活小区月均租金6709美元。老龄住房居民的平均年龄约85岁,平均入住年龄为80岁以上。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网站公布的数据,2016年美国有1.56万个养老院(护理院),其中营利性养老院占比为69.3%,总床位170万张。

 

2.公共医疗保险是养老院主要收入来源

为应对老年人缺少社区服务的挑战,美国于1965年颁布《老年美国人法》,为60岁及以上个人提供家庭营养、防止虐待等服务。该法后期修订侧重于为老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使老人可居家养老,不必进入成本更高的养老机构。

 

以《老年美国人法》为基础,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州政府老龄部门和地方服务机构合力构建起一张全国性的老龄网络。Medicare是美国的老年保健医疗制度,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廉价保健医疗服务。Medicaid是医疗补助制度,旨在为穷人或残疾人提供医疗经济补助。Medicaid针对低收入人口,支付标准显著低于Medicare。

 

美国1987年出台《养老院法》,规范养老院发展,所有接受政府医疗保险福利金的养老院都要接受监管。在联邦和州政府资金支持下,养老院成为永久性公共设施,既可以提供长期的居住照料,也可以提供短期康复看护。

 

美国大部分老龄人口选择居家养老,其养护、生活和医疗服务需求催生了众多社区家庭健康服务机构,形成“协助生活社区”。与养老院收入主要来自政府资金不同,约70%的“协助生活社区”居民的养老开支主要来自投资组合收益、个人储蓄账户、房屋出售收入以及家庭成员的支持。据统计,美国依赖Medicaid支付相关服务的人数约为11.5万人。

 

协助生活社区进入门槛较低,经营机构利润率也较低。非营利性协助生活社区在进行融资时可以获得免税支持,并有资格获得慈善捐赠。现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州开始允许Medicaid向协助生活社区提供公共财政支持。美国总统拜登今年3月31日宣布规模达2.25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揽子计划,其中4000亿美元用于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改善居家和社区服务。

 

-02- 德国

 

1.提供完善的家居养老服务

德国是欧洲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一度被媒体称为“欧洲养老院”。德国主流养老模式包括以下四种:

 

一是居家护理型养老。老年人依旧住在自己原居所内,由周边养老机构提供上门服务,如每天早上派人为老人进行日常护理。老人白天可根据各自需要,选择去日间照料中心,参加针对老年人的剪纸、阅读、棋牌、烹饪等活动;晚上老人回家后的晚餐、洗漱等,也可由上门的护理人员协助完成。

二是老年住区式养老。这是德国近年兴起的一种居家养老模式,以监护式公寓为主。公寓整体采用无障碍设计,配备许多为老人服务的硬件设施,相比老旧住所更适宜养老。老人入住后,不会脱离社区人际环境。社区还组织老年人之间互助,使其真正实现晚年不孤单。

三是老人与年轻人合租。德国联邦家庭部的一项调查显示,5%的德国老人对与年轻人合租感兴趣。部分不愿离开自己居所的德国老人,会将空置房间低价甚至免费出租给年轻人,只希望有人陪伴。对于囊中羞涩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不错的选择,帮助老人做家务、购物等可以抵消部分房租,一些外国学生还将合租视为学习德语、体验德国文化的好机会。德国有不少专门为老人提供出租房服务的网站,政府也鼓励这种养老模式,并为相关房屋设施加设楼梯升降椅等改造工程提供资助。

四是养老机构型养老。目前,德国有1.24万家养老机构,包括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以老年公寓为主。多数德国老人在人生最后时刻才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德国养老机构多分布在居民密集区,少数分布在郊区及度假区内,均提供24小时服务。以首都柏林为例,在养老机构查询网站上随机输入一个邮编,一般可在方圆5公里范围内找到约50家养老院。

 

在德国柏林一家养老机构,一名老人依靠放大设备阅读

 

2.独特的“时间储存”养老制度

目前德国所有的养老机构中,54%为慈善组织或地方社会组织(主要是教会)所办,36%为私人养老院,公立养老院仅占10%。私人养老院收费最高,主要对象是富人。无论是哪种养老机构,政府均对开办护理养老机构的企业提供每个床位1.6万欧元的一次性财政补贴。

 

德国还建立了特有的“时间储存”制度,年满18岁的德国人可以到老年公寓义务服务,照顾老年人,老年公寓定期统计其做义工的时间并提供给政府,这项数据被存储起来,等将来入住老年公寓时,此人从前为老年公寓义务服务多少时间,就可以享受相应时长的义务服务。

 

-03- 英国

 

1.95%的养老服务在社区内

英国养老服务以“医养结合”为特征,十分重视医疗功能配套,多数具有准医疗机构水准。据英国政府统计,英国95%的养老服务在社区内,包括老年公寓、日间照护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护理机构等。老年公寓是为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的服务设施,有医疗、安保人员,还配备有紧急呼叫装置,适合大部分老年人。

 

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英国居家养老分为个人照顾,如洗漱、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照料;家务援助,如打扫卫生、购物、铺床等;医疗服务,如换药、药物治疗等。英国目前约有5500个机构、41万人经营1.13万个养老院,每年产值约159亿英镑。

 

 

-04- 新加坡

 

1.政府主导建设养老综合体

近年,新加坡政府主导建设了首个集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公共养老社区——海军部村庄养老综合体。该社区是分层式设计建设的“垂直村庄”,下层为社区广场,中层为医疗中心,上层是为老年人提供的、带有社区公园的住宅公寓。三个楼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设施,并与城市的医疗、商业及其他设施无缝对接,为不同代际的交流提供便利,促进了老龄工作的开展。

 

新加坡还注重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一般身体较为健康、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会选择居家养老,由专业护理人员为其提供上门或居家服务,老年人也可享用日间活动中心和社区之家提供的养老服务。这类机构类似中国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住在附近组屋区的老人唱歌、跳舞、玩游戏、阅读等提供活动场地,也可满足老年人基本的护理需求。新加坡卫生部运营的活动中心对公众免费,但私立活动中心收费。

 

除传统的由企业自行购地建设运营的养老院外,新加坡政府“建造、拥有、出租”(Build-Own-Lease)养老院的模式成为最新发展方向。新加坡政府直接建造养老院并拥有其产权,然后将养老院的经营权开放给养老企业投标经营。这种模式有助于降低经营养老院的门槛,也有利于政府选择那些能提供合理价格及优质服务的经营者。

 

2.八成住养老院的老人有政府津贴

新加坡养老服务市场比较发达,基本能做到“老有所养”,其背后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政策支持。新加坡宜康医疗保健集团是新加坡养老行业的领先企业,集团执行主席王再保说,新加坡人入住养老院,政府会根据其家庭收入给予比例不等的津贴。新加坡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中有80%享受政府津贴;另20%完全自付入住养老院的,属于比较富裕的人群,在饮食、居住条件、独立卫浴设施等方面待遇稍高。

 

此外,新加坡政府有大量让老年人“老有所用”的规划。新加坡是小国,虽然人口老龄化,但也不能无尽地引进外劳。因此,健康老人会主动自愿参加工作。从健康角度讲,老年人适度劳动和运动,对他们自身健康也有好处。

 

 

-05-

中国

 

中国90%以上老人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建设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养老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老年人养老意愿的模式。

 

截至2020年末,中国有3.8万个养老机构,同比增长10.4%;各类养老床位823.8万张,同比增长7.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普惠养老服务有望成为高增长行业。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宜从三方面发力建设。

 

进一步推动“康养结合”政策落地

中国90%以上老人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建设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养老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老年人养老意愿的模式。据民政部数据,“十三五”期间,中国在203个地区投入50亿元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正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欧宗荣说,“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是社区养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议积极推动“康养结合”政策落地,不断完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全面总结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做法,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打造精准化、个性化养老服务能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研究员张瑾说,社区驿站和社区照料中心是提供养老服务的主力,应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养老中的作用,使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护理服务市场化,打造精准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引导机构通过连锁化运营等方式进入社区,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在居家环境中得到专业服务。

 

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商美国护明德居家养老公司国际业务首席运营官迈克·布瓦耶(Mike Boyer)认为,中国构建养老生态的着力点在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需要在规模化和个性化之间达成平衡,让定制化的产品、科技和服务满足部分老人的需要。

 

工作人员在承德市双桥区石洞子沟街道永安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核对社区老年人线上订单

 

实现政府与养老机构的良性互动。

据了解,中国多数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仅在50%左右,远低于日本或英国等发达国家80%~90%的水平。养老院收费高、人手少,让有意入住的老人望而却步。

 

德国专家认为,中国养老院传统的经营模式缺乏经济效益,多被视作养老地产项目,远没有达到德国养老服务标准,需加强软件建设。

 

新加坡宜康医疗保健集团执行主席王再保说,新加坡政府提供个人养老津贴,也对养老院运营商提出要求。中国则是市场自由运作,政府在项目建设时给予补贴,但养老院自己负责经营。养老院谁来住、住多久、多少钱,需要政府与企业之间有更好的互动,才能提高运营效率。

 

张瑾说,政府作为养老服务供给的核心与主导,需要在完善制度设计、优化财政支持、强化统筹监督等方面有更多作为,建议鼓励和支持发展互助式养老、“抱团”式养老、旅居式养老等新型养老业态。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仅用学习和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图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