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
南皮县人民医院:信息化“突围”,打造三位一体智慧医院!

南皮县人民医院:信息化“突围”,打造三位一体智慧医院!

  • 作者:张园园
  • 来源:县域卫生
  • 发布时间:2022-01-04 13:49

南皮县人民医院:信息化“突围”,打造三位一体智慧医院!

【概要描述】南皮县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信息化为抓手,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患者、服务临床、服务管理为出发点,逐步建立一套覆盖全院,实现县域医共体资源高效共享和互联互通,有力推进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 作者:张园园
  • 来源:县域卫生
  • 发布时间:2022-01-04 13:49
详情
南皮县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信息化为抓手,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患者、服务临床、服务管理为出发点,逐步建立一套覆盖全院,实现县域医共体资源高效共享和互联互通,有力推进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在当下的医院环境中,如果没有信息化支撑,不仅仅是缺少了一条‘腿’的问题,而是全院很难正常运转。”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院长刘玲对于信息化的重要性做出了这样的论断。
 
 

作为原国家卫计委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医院,南皮县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信息化为抓手,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患者、服务临床、服务管理为出发点,逐步建立一套覆盖全院,实现县域医共体资源高效共享和互联互通,有力推进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南皮县人民医院

 

 

2020年,南皮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电子病历应用水平4级评审,目前正在申报电子病历应用5级;无独有偶,就在今年7月,医院刚刚通过了国家互联互通成熟度四级测评。
 

 

01

打破“信息孤岛”

 

 

从“信息孤岛”到互联互通,南皮县人民医院走出了一条变革之路。“信息化建设就好比楼房打地基,地基不稳,高楼岌岌可危。”刘玲指出,2018年以前,医院使用的信息化系统仅能满足当下医院的需求,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刘玲提到,“当时HIS、LIS、PACE都不是一体的,内部数据的横向联通无法实现,工作量繁琐不说,更对精益化管理形成极大的障碍。”

 

刘玲敏锐地意识到,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迫在眉睫。“既然要改,就不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这么简单。”2017年,医院管理层奔赴各地开展调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秦皇岛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定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各级医院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历时1年的调研考察,包括跟各软件商的多番沟通和对比,医院最终选定了东华医为的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并于2018年10月成功上线运行。

 
“这其实是对原有信息系统推翻重来,改革总会伴着阵痛。”和刘玲预想的一样,新系统推进初期遭遇了极大的阻力。一方面,患者对信息化系统缺乏认知,嫌麻烦。“以前患者不建卡,有时候不挂号找个熟人或者上病房都能看病;现在就诊必须建卡,患者需要在候诊区登记、排号。”刘玲指出,规范化之后受到很多约束,患者的不满不难理解。另一方面,医务人员配合度不高,因为对新系统不熟悉,无法快速上手,尤其一些老同志难以适应。“此前随意、散漫的习惯被打破,医护人员首先会将其归咎于信息化,各种抱怨纷至沓来。”

 

 

医院医共体内信息化共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联动”

 

 

接下来的走势更加出人意料,在把关不严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开始按照习惯的思维方式修改系统,结果运行发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刘玲曾在会上这样描述,“原本非常漂亮得体的西装硬是被改成了‘小马甲’。”

 

循因施策,剑指顽疾。刘玲深知,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顺利推动其实施,最关键的还是凝聚全院力量达成共识。一方面,医院召开动员大会,按职业分类进行专项培训,安装测试环境练习试用并进行考核,同时新带老,责任到人,确保人人会用;另一方面,她定于每周四开展信息化调度会,只要没有外出,刘玲每次都会参加。大约半年时间,员工的一些错误观念开始扭转过来,慢慢打补丁,补领子、补袖子……

 

“如果只是从上到下层层施压,试图以行政命令推动信息化,这是行不通的。”刘玲指出,作为管理者,要始终保持清醒,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在关键的节点上,刘玲带领中层干部去各大医院学习,向行业榜样看齐;同时,通过动员、游说,让大家站在医院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最关键的是让医务人员意识到信息化为自己带来的便利。

 

此外,针对患者在信息化系统方面的疑问,医院专门增加了门诊服务人员,并利用电视、微信、院内公共区域等多种方式宣传自助服务使用流程,引导和帮助患者自助挂号缴费。

 

 

02

“持久战”下创新布局

 

 

“建设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打造一个高度集成、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平台。”在多年的摸索和尝试中,刘玲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谋篇布局也更加有的放矢。

 

“谁应用谁开发。”刘玲深知,信息化80%的工作服务于医疗,相较于信息科“单兵作战”,医务院长介入共管或许能够事半功倍。信息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怎么办?刘玲在每个科室设置了一位信息化联络员,及时发现、汇总问题将其提报到相关科室;同时,有两名医护人员完全脱产,全程跟进信息化的推行。

 
 
刘玲强调,“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更要舍得投入。”重建信息化系统远比在此前基础上改造费用高,但是整体考量下来,该系统独具优势,生命周期较长。这要归结于企业的前瞻性和软件开发的积极性。刘玲指出,医院跟东华医为签订了3年的战略合作协议,3年间其开发的所有软件,医院享有优先使用权。

 

在这场注定的“持久战”中,顶层设计很重要。刘玲认为,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坚持三点:第一不怕投入,第二不能重复投入,第三不能做没用的投入。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基于此,医院建立了自己的拓扑图,分步实施,为以后升级改造预留空间,这要求平台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医院重视网络安全建设,绝对不允许出现业务先行,安全滞后的情况,防火墙+网闸双管齐下,目前,医院内外网均已通过三级等保测评。

 

刘玲曾不止一次听到类似这样的话:信息化建设就是纯‘烧钱’的,真金白银投入这么多,却看不到实际的效益。她直言,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投入、产出的单线条过程,更多回馈是无形中实现的,包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

 

在刘玲还是医生时,曾看到多任院长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抓门诊病历,要求医生按时间、质量完善门诊病历,但是一直收效甚微。有了信息化助力,这个问题将不再是问题,病历填写有格式化要求,不按照要求完成,那么开不了药、做不了检查。“根本不用院长再去抓这件事,信息化的干预,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门诊部主任霍婷婷补充道,以前病历质控需要逐个核实,质控人员往往超负荷运转,如今能够实现诊疗数据全管理、诊疗过程全记录,质控人员得以解放出来。

 

此外,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全息视图,不断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霍婷婷介绍,借助信息化对于门诊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在后台可以直观看到各科室门诊量、就诊等待时长以及当前等待人数。如果某科室出现候诊人员较多,门诊部将会及时联系科室增加应急门诊,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通过不断优化服务打造良好的口碑,自然能够留住更多患者。刘玲以超市购物类比,“当你在一家超市购物效率更高,服务体验更优,那么它将是你下次购物的首选。”

 

王寺镇西古村54岁的患者宋先生正是信息化建设的受益者。回想起自己突然发病的情形,他至今仍觉得后怕。今年4月,宋先生突然左下肢无法抬起,说话不流畅,精神状态也不好,其家人见状当即拨打120寻求帮助。医院随即派出了功能强大、专注于卒中抢救的5G车载CT脑卒中救护车,同时由该院脑血管病专家、影像科技师、急诊科医生等组成的专业救护小组第一时间赶往指挥中心。

 

通过车载先进专业设备的检测、识别,患者在急救途中接受了脑部CT扫描,未见颅内明显出血,结合查体、影像和指挥中心的会诊意见,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医护人员立即给予溶栓药实施溶栓。20多分钟后,患者精神状态逐渐好转,言语流畅,左下肢能自主活动。

 
从见到病人到确诊病情,再到“对症下药”,这一过程仅用了8分钟。根据《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规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到达急诊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应小于60分钟。移动CT脑卒中救护车的“出马”,无疑让脑血管病抢救大大“提速”。

 

“换句话说,就是患者被抬上急救车的那一刻,就相当于进了一所‘移动医院’,实现边‘走’边诊治,把治疗‘关口’前移,不用再担心因急救设备不足、交通拥堵等因素导致的脑卒中患者病情发作得不到及时救治。”刘玲表示。

 

 

03

慢病管理智慧化

 

 

在慢病管理过程中,县域是主战场。而信息化,无疑为慢病管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9年4月,医院正式启动慢病管理中心创建工作。为有效解决手工建档及数据分析工作量大且无法实现对慢病患者全流程管理这一难题,2019年12月,医院与一公司合作主导研发适合县域慢病管理的平台,这也是刘玲助推的慢病管理3.0版。

 

该平台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对“五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分级分类分标的管理,对病种名称、病情程度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其中,高危人群用红色标显示,由县医院管理;中危人群用黄色标显示,由乡镇卫生院管理;低危人群用绿色标显示,由村卫生室管理,明确三级管理标准,有效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

 

 

南皮县人民医院在全省同级医院率先开展慢病管理工作

 

 

“慢病患者通过可穿戴设备或手机APP,可以直接将测量的血压、血糖等数据实时上传到慢病管理平台。”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张保军介绍,慢病管理系统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医务人员可以在预设的南皮地图上直接查看乡镇辖区各个村的慢病患者分布情况,一旦有数据超过了预警值,平台会自动语音报警,医生则会第一时间联系患者询问病情并锁定位置,协助其来院复诊或联系专科医生对其进行指导,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同时,平台上有患者的健康档案和实时监测的健康数据,基于此,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具有可行性的个体化管理方案,患者可以在手机端及时接收,省去往返医院奔波之苦。张保军指出,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慢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信息化、科学化、持续化的全程管理,这在河北省属于首例。

 

有一位50岁的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给张保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前的一天,平台接到报警,患者高压、低压值分别达到208mmhg、183mmhg。“情况非常危险!”医务人员立即电话联系患者核实情况,经过多次测量其血压值依然维持在同一高度。考虑到患者行动不便,张保军立即带领神经内科主任、乡镇卫生院医生以及村医上门进行干预。经过调药指导患者血压很快稳定下来,现在每次收到患者的数值反馈,基本上都保持在正常范围。“通过网格化的管理,实现了健康数据的监测进家庭,降低了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同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升生活质量。”张保军分析数据发现,目前门诊复诊率提高,住院率下降。这恰恰说明患者的依从性、粘合度提升,健康意识不断加强。

 
值得关注的是,南皮县人民医院成为全国首批通过慢病管理中心创建的单位。
 

 

04

“护士到家”创新服务模式

 

 

“‘护士到家’,做到我们的心坎儿里去了,真是太方便了。”曾有患者家属这样表示。“护士到家”是医院基于信息系统平台延伸出来的创新服务模式。随着人类寿命延长,老年人患病率和致残率逐年上升,有的一人多病或者带病生存,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所占比例也是逐渐增大,优质护理服务需求强烈。

 

聚焦到县域层面,刘玲提到,作为五金之乡,南皮县大小工厂林林总总有几千个,百姓普遍经济条件较好,但是往往工作比较忙碌,对于护士上门服务的市场需求量较为可观。“以前不少患者有这个需求,但是找不到门路,不得已经常四处求人。”试想,一位偏瘫老人要进行胃管置管,到医院路途遥远,家里的普通轿车可能坐不了,那就得求助于120;搬运患者困难,至少需要2个人配合,家属也要请假陪同。抛开急救资源的浪费不谈,仅仅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综合起来都是很不划算的。

 
2020年8月,南皮县人民医院正式启动了“护士到家”上门服务,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重点对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以及产后恢复期人群,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母婴护理和检验方面的护理服务。护理部副主任朱婷婷补充说,通过“护士到家”服务,解决了不少独居老人的就诊难题,工作在外的子女通过网络预约服务,即使不在身边也能尽孝心,及时了解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

 

据了解,医院目前开展的项目包括新生儿经皮监测胆红素、血糖监测、留置/更换胃管、留置/更换尿管、积乳疏通、中心静脉维护、采血、压疮护理等20余项护理服务。一年多来,“护士到家”服务已出诊700余次,平台注册患者超万人。如今,护士背着出诊箱奔波在大街小巷以及周边的县城村庄,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熟识,成为乡间小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让朱婷婷骄傲的是,自开展“护士到家”上门服务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投诉事件。朱婷婷解释,为了保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医院从护理人员资质筛选就坚持严把关,要求所有参加“护士到家”服务的人员都具备主管护士以上职称,有至少5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在严格的审核下,目前平台成功注册的护士仅有56位。不仅如此,这些护士经过了周密的出诊培训,以实现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双达标。“不同于院内护理,上门服务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这是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极大考验,我们必须保证派出去的每个人都是护理岗位的‘精兵强将’。”

 

此外,朱婷婷表示,外派护理人员也有学问。针对从本院出院的患者,医院会选择患者住院科室的护士,同时,护士上门前要和患者的主管医生沟通,一方面加强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另外一方面护患之间比较熟络,沟通会更顺畅,避免矛盾纠纷产生。朱婷婷记得,一位护士曾经上门为患者采血,血液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该护士立即联系其主管医生,让医生给予相应指导。“这其实是连续性的服务,当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异常后,会及时跟医生沟通妥善处置。”

 
 
与之相应的,为了保证护士上门服务的安全性,信息化同样“功不可没”。患者申请上门护理服务要经过身份审核和识别,包括提供本人身份证信息、照片等。护士接受派单后,在关键节点上要拍照上传系统,出发、抵达、完成服务、返回医院都需实时点击,这样后台人员可以随时追踪到护士的出诊信息,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护士到家”服务规定不出急单、晚上6点之后不接单。然而,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也会选择急事急办。曾有一位患者长时间配置导尿管,撤下后出现小便困难,晚上7点多求助于医院一位护士长,护士长得知情况后立刻驱车赶过去,辅助进行一些护理措施,顺利帮助患者排尿,整个过程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谈到信息化建设下一步的规划,刘玲指出,医院要逐步完成从数字化到全景智慧化的转型,包括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节能等。“归根结底是借助信息化‘突围’,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说到这,刘玲脸上的表情自信而笃定。环顾四周,她办公室一侧墙壁上赫然装裱着几个大字——“梦想成真。”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