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
杭州儿童医院:学科发展与大健康息息相关|管理新主张

杭州儿童医院:学科发展与大健康息息相关|管理新主张

  • 作者:陈丽金
  • 来源:健康界
  • 发布时间:2022-01-04 13:35

杭州儿童医院:学科发展与大健康息息相关|管理新主张

【概要描述】已有12年历史的杭州儿童医院把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感染科、新生儿科发展为医院的特色学科,每年吸引着众多省内外患儿前来就诊。

  • 作者:陈丽金
  • 来源:健康界
  • 发布时间:2022-01-04 13:35
详情

学科建设是所有医院的头等要事。对于儿童医院来说,更是如此。儿童医院整体营收不及综合医院,儿科又属于传统的弱势学科,医生钱少事多压力大,跳槽转科人员多,人员不稳定,科室水平难提升。同时,儿童疾病多集中在呼吸科,发烧、感冒、手足口病等都是常见病。尤其是在优生优育政策出台后,儿科的先天性疑难杂症减少了,这也限制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在上述现状之下,杭州儿童医院的管理者们认识到:医院要想实现突破式发展,就必须要转变方向,优先发展高质量的优势学科。因此,已有12年历史的杭州儿童医院把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感染科、新生儿科发展为医院的特色学科,每年吸引着众多省内外患儿前来就诊。

 

目前,杭州市儿童医院的专科建设已经涵盖了儿童医疗的各个领域,以满足区域内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危重急症救治和康复服务需要。杭州市儿童医院这种先集中精力发展优势学科然后再拓展的模式,值得借鉴。

 

 

杭州市儿童医院满足区域内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危重急症救治和康复服务需要

 

 

优先发展有学术高地和门槛的学科

 

 

在传统儿科中,百分之六七十的病人来自呼吸道疾病。“很多儿科医生原来很忙,前几年儿科都是一号难求、一床难求。”杭州儿童医院业务副院长盛文彬说,在感冒的高发季,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来得急,医院都是集中力量优先治疗这些病人,先挂号,先安排床位,其他的学科的力量都被分走了。

 

然而疫情改变了现状。疫情常态化后,每个人出门包括儿童也要带口罩,大规模带口罩降低了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此外,校园里包括幼儿园、中小学也非常重视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从前很多幼儿园小朋友发烧感冒还去上学,现在进入校园都测体温,有一点异常都让家长带回去,不会出现像以往那样一人感冒,全班感染的情况。

 

这样一来,呼吸道的病人大幅下降。2019年12月中旬,杭州市儿童医院一天的甲流患者超过1000人,2020年12月份一个礼拜没有10个甲流患者。病人少了,医院和医生的收入也少了,杭州市儿童医院迅速地把医疗的力量资源向那些不会被疫情影响的专业倾斜,优先发展有学术高地和一定门槛的专业。

 

“如果是一个口罩就可以打败的专业,我认为是缺乏技术含量的,这些病社区也可以看。那些在其他地方解决不了的学科,才是我们要优先发展的,比如外科系统,要做手术,普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骨科、小儿肿瘤、小儿神经或者神经、遗传代谢等方面的罕见病。”盛文彬说。

 

 

杭州市儿童医院优先发展有学术高地和一定门槛的专业

 

 

学科发展,首先是要增加投入,资源倾斜,然后再细分学科。盛文彬举例说,原来小儿神经科就是神经科,现在以神经电生理为抓手的儿童癫痫专病门诊,神内神外联合的MDT门诊就很有特色;儿童保健原来就是一个大的儿童保健,现在医院把儿童保健拆分为营养,心理和行为发育。“分出来后,这方面的病人多了,一个医生每天只看一种病,自然更专业了。”

 

“今年杭州市儿童医院之所以发展势头好,也是因为医院把各个学科都细分了,由专科的医生做专业事,就能手到擒来。”盛文彬介绍,经过调整后,医院很多学科都发展起来了,包括像皮肤科的病人比之前要多出很多,业务量快速增长,今年三季度的业务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50%多。

 

 

增加医生收入,还要回到学科建设上

 

 

学科建设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盛文彬表示,医院建立了人才培养的体系,让每个人才有不同的阶段和目标,有一定的反馈机制。“要做年终回顾,一年来作为人才你做了什么事情。”

 

杭州市儿童医院医院还会根据医生的学科建设和实力情况,设置一个竞争的体系,以培养科室间、人才间竞争的氛围。“你的实力PK到什么程度,就给你什么样的平台。让人才之间相互竞争,这样才能让他们快马加鞭。”

 

目前,杭州市儿童医院医院培养了浙江省名中医、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浙江省医坛新秀、杭州市医坛新秀、杭州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等各类人才;组织和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选派优秀业务骨干赴德国、英国等知名医院参加国际进修项目。

 

然而,培养人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对儿童医院来说,因为儿科、急诊都是传统的弱势科室,急诊科医生三班倒,生活没有规律,压力大,风险高。加之儿科不挣钱,愿意从事儿科的人并不多。“好不容易招了几个人,后来觉得太累,收入太低,他又不愿意干,所以儿科的队伍不稳定。人少了以后,单个医生的工作量就大了,合理的奖励机制永远都是激发人奋发向上的动力。为此,杭州市设置了人才培养的相应配套政策,被评为人才后,会在购房购车上享受福利,税收也有所减免。”盛文彬深有感触。

 

作为浙江省传染病的定点医院,杭州市儿童医院汇聚了全省的很多传染性疾病的儿童,重病儿童的病况变化快,儿科医生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像普通的甲流,有些体质不好的人,也可能有致命的并发症,比如说重症肺炎、脑炎、心肌炎等。”

 

盛文彬深知:单靠情怀是留不住人的,医生也需要养家糊口,向现实低头。离开了物质支撑,人是不可能走得远的。因此要留住人才,首先要提高医生的收入;其次要提供发展的平台,培养医生的学术能力,让他能晋升职称,有学术地位,有获得感,荣誉感。

 

“要想增加医生收入,还是要回到学科建设上,学科发展起来后病人就多了,手术也多了,收入自然就高,医生的地位也跟着提高,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很厉害的专业,在全市甚至全省都享有名气,那时就不怕没钱了。”盛文彬说。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紧密相连

 

 

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是一个闭环,这关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不是单家医院就能改变的。杭州市儿童医院的做法是一方面努力增加职工的收入,另一方面做好人文关怀。比如普通的职工或者科主任生日了,院级领导给他们送花和蛋糕,医师节搞活动,增强医院文化,加强思想引导。“跟他们说世界上并不是只有钱才能解决一切的,我们还是要讲情、讲奉献的。”

 

这两年来,杭州市儿童医院的人才需求基本上能达到平衡,虽然流出去了一线基础的人才,但却引进了相对高端的,博士或副高级以上的人才,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人才趋势。

 

 

注重消杀,但也要避免过度卫生

 

 

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大家对日常环境的各种消杀工作都习以为常,有时还会担心消杀不到位。但盛文彬认为,还要当心越卫生越过敏的现象。

 

“我以前有个病人,他们家住的房子是全封闭的,终年保持恒温恒湿,但孩子过敏得一塌糊涂,哪都不能去。”盛文彬说,后来他分析认为,问题出自所处的环境太高档了,孩子跟外面接触的东西太少,孩子就像养在温室里的花朵。

 

过敏性疾病的普及的根源是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拿气候来说,原来四季分明,现在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之后,人们的物资条件丰富了,夏天可以开空调,冬天有暖气,四季变得不再分明,温差也不再那么明显。人们待在室内的时间增加,在户外接触变少了,吃的食物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反复清洗烹饪的,总的来说就是人与自然亲近的机会少了。

 

由于城市化的进程,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人类体质变得越来越敏感,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不平衡,容易对自然的物质过敏,同样也容易被自然中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但是医疗无法逆社会城市化。盛文彬认为,医生只能建议家长多增加孩子的户外运动量,多与自然接触,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盛文彬的专业是儿童呼吸道疾病与过敏症,如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食物过敏与湿疹等,他告诉健康界:现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非常高,达到25至30%,大致在4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患有过敏性鼻炎,来医院就诊的患儿,发病率甚至达到了50%以上。

 

 

由于社会环境和遗传的相互作用,儿童呼吸道的疾病开始增多

 

 

过敏性鼻炎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鼻塞、很痒、影响情绪、食欲、睡眠,睡眠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另外当孩子出现反复喘息又发哮喘时就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早治疗早管理,这种呼吸道慢病的系统化治疗是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比如说1~2年,这就需要医患之间形成一个相互的理解与良好的配合。

 

盛文彬称,这个过程中家长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自认为孩子病况好一点了,暂时没什么症状了,就可以擅自停药不来复查,但实际上早期发现的只是冰山露在水面上的一角,大的问题是在水下面。

 

“何时停药是要经过医生评估的,一定要遵医嘱去处理,找专科医生去看,有些不是专科医生,是看不了这个病的。他对这个病只是一知半解的话,治疗不系统,疗效就会差。另外花费也多,副作用还大。”盛文彬说。

 

 

医教联盟,把健康理念带进校园

 

 

立足“大健康综合体”建设,杭州市儿童医院还设有中医治未病、视力健康、脊柱健康、心理健康4个保健中心。其中,健康中心负责普及儿童大健康的知识,提升儿童的身体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2020年疫情后,杭州市儿童医院指导了全市2000多所学校的复学的防疫工作。在与校长和老师的沟通中,杭州市儿童医院了解到学校迫切需要健康方面的知识,于是跟教育系统,特别是学校,包括幼儿园形成一个医教联盟,增加儿童医疗跟儿童教育的相关性,把医疗健康的教育引入到学校,让小朋友从小培养健康的理念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杭州市儿童医院成立与市内中小学成立医教联盟,开展疾病筛查

 

 

建立医教联盟后,杭州市儿童医院得以进入校园给学生做慢性疾病筛查,包括近视、肥胖、先天性的心脏病、哮喘、罕见病、以及儿童心理问题的筛查。目前,杭州市儿童医院与全市50所中小学展开合作。但是在推行疾病筛查时,杭州市儿童医院也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多筛查项目没有专项经费。

 

在近视、口腔龋齿、牙齿窝沟封闭的筛查上,国家有这方面的经费,其余的就没有经费支持。虽然医院会因筛查出疾病后间接获得治疗费,但弥补不了人力物力的支出。“目前公立医院的绩效分配机制的压力还是很大,作为医院的管理者,不讲究效益,医院将无法生存,学科也无从发展。”盛文彬说。

 

盛文彬提到,疾病筛查现在还没有形成全市的统一行动,没有政策文件和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只是个别医院按照情怀在做。但医院不是行政单位,没有强制力,因此还会受到来自教师层面的阻力,教师觉得麻烦,增加了工作量,一些学校的配合度不高。“如果尽量劝说,大部分教师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让医院对每一位教师都苦口婆心,将会耗费大量时间,仍然不现实。”

 

盛文彬希望中小学生疾病筛查的项目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像肿瘤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跟晚发现完全是不一样的,而且做得好的话,能减少医保的支出,将是利国利民的。”

 

盛文彬是浙江省政协委员,去年省两会的时候,他提了一个议案——促进医教联盟提升儿童的健康成长。在他看来,单靠医院来提升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很难推行下去的,应该由医疗机构、教育系统加上社保三方来做。因此,盛文彬希望政府能重视儿科专业事业的发展,希望社会各界也能加强对儿科医生的关心关爱,希望家长们不要站在医生的对立面。盛文彬认为,家长与医生,其实是鱼和水的关系,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对医生职业的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对医学的发展也不利,最后受影响的还是广大的患者。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