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医药行业:变化中寻找长期趋势,不变中探索新的突破
- 作者:高翼
- 来源:深蓝观
- 发布时间:2022-01-01 14:39
2022年医药行业:变化中寻找长期趋势,不变中探索新的突破
【概要描述】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产业内部,大家聊到这个行业,都会提到的一句话就是:医药永远是一个朝阳行业。
- 作者:高翼
- 来源:深蓝观
- 发布时间:2022-01-01 14:39
券商分析师(俗称卖方),是一门“服务型”行业,及时的去帮助资本梳理最新的投资线索,最后赚取基金们的交易费派点。这种生意模式注定了卖方是一份“身心俱疲”地工作,一方面需要扎实的研究去吃透整个赛道,另一方面有需要用足够贴心的服务去帮基金经理们答疑解惑。
医药行业是门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生意,行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灌溉。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两块市场里的发生的大小事,基本都在券商日常的研究清单里,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把资本的目光和产业里的最新动向绑在一起。所以医药卖方是资本流动很大的一块催化剂。
每年的年底,知名、非知名的卖方们都会交上一份年终答卷,也就是新一年的年度投资策略报告。虽然这份报告的真正用途,用来指导投资的少,帮助买方写年终总结报告的居多。但无论是匠心工笔还是敷衍了事,年度报告里的观点,大抵上也反应了这个行业的一些趋势。
-01-
关键词的更迭
但这两年来,以支付方牵头的价格压缩政策,不断地给创新药行业降温,即使有百济、荣昌等企业国际化License out大单的烘托,但并没有一改创新药下行的颓势。以恒瑞为代表的老牌传统药企创新转型受阵痛,不断地向行业传达负面预期,直到7月份CDE发表的肿瘤药临床指导原则,成了压倒创新药估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创新药是个长周期行业,两三年前正值行业火热,涌进来一批玩家,如今自己种的果再难吃也得咽下去,所以当下创新药的项目其实仍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天南海北涌出来的创新药项目,养肥了不少CRO/CDMO公司,得益于新冠相关订单催化以及营收增长,CXO在这一年,很好地接棒了此前火热的创新药。所以,即使今年涨了一年、已经是“高处不胜寒”的CXO领域,仍然是各大卖方在2022年的首推板块之一。
海外订单向中国转移,以及中国本土医药的增长红利,这两条CXO领域的核心驱动逻辑直到目前并没有改变,整个市场对于“美国禁运”呈惊弓之鸟之势的关键,还是因为它的估值实在是太高。资金们都想要一个增长空间大,安全边际又好的去处,比如常年只有十几倍估值的流通行业,比如中药。
要知道,券商分析师都是一群生命科学背景、循证医学出身的高材生,让他们亲自去向投资者们介绍基于中医理论的中成药,不能不说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都非常擅长做思想斗争。
行业控费承压之下,大家都在寻找政策免疫。今年上半年,以眼科、牙科和医美为代表的消费型医疗服务,扛住了抱团资金的大撤退,成了自去年大涨后仍保持上升势头的几个赛道之一,但在反垄断和消费税的双杀之下,高ROE成了众矢之的,如今基本也都失去了“政策免疫”这部分的溢价。但凡行业的负面政策终究没有有针对性的控费那般有压力,明年也不会是一个政策小年,所以这些“降价免疫,但增长前景好”的板块,也成了不少卖方的力捧赛道之一。而这其中,康复医疗借着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在年终收到一波政策的关注,成了消费性医疗服务中唯一逆势上扬的那一块。但康复这种靠医师和床位周转率说话的赛道,能不能真如券商们所说迎来市场规模的大幅扩大,还得看居民的消费意识以及政策的持续性。
从“创新”到“消费”、“制造崛起”,从大白马股到中小市值,关键词不断更替的背后是种景气度的切换,但更多时候也是行业情绪的一种涌现。比如恒瑞作为曾经的“医药一哥”,以往即是各个基金经理的绝对底仓,也是几乎所有券商在年度策略里都会关注的一家公司,如今只剩下不到一半的卖方覆盖;再比如曾经和恒瑞齐名的传统大厂正大天晴(中生制药),今年一家覆盖的都没有;而以前长时间没有人关注的中小市值票,如今却都成了香饽饽。
医药行业里,没有一个板块永远在低谷,也没有一个赛道一直享受增长红利,大家都会迎来自己的上行周期。因此,谁能够在上升期借力跳跃,在下行阶段坚守本心,则显得尤为可贵。

-02-
新的机遇
长时间以来,中国甚至全球的生物制药耗材市场大部分被海外龙头所占据,无论是用于过滤和分离的色谱填料/层析介质,还是一次性/不锈钢生物反应容器,包括培养基、分离病毒用的滤膜,几乎都被Cytiva、Merck(德国默克)、ThermoFisher、Danaher等国外巨头垄断。国内虽有零星公司布局,但大多市占率低。这些设备和耗材,基本都是生物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首先是今年拼命扩产能的生物药CDMO,除了凯莱英、药明生物、康龙化成这些CXO头部玩家都在拼命新建生物发酵产能之外;众多中小型生物药CDMO厂扩产都各自有各自的妙招,甚至三生国建、复宏汉霖以及百奥泰这批提早布局过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在腾出自己的罐子兼职做生物药CDMO。
这只是生产环节,试剂和耗材这一块,今年科创板已经上了一批相关公司,都在借着资本市场的热度疯狂迈进。政策免疫的光环也确实让这一板块受到了不少资金青睐,相关标的一直位居今年医药涨幅榜的前几位。
因此,基于这一点,当医药产品品类日渐丰富,治疗方法逐一成熟之后,下游的流通行业,也将逐渐迎来自己的上行周期。只是,谈到医药流通没办法避免医生的薪酬待遇问题。长时间以来,中国医生的明面收入一直靠体制内的固定工资和科室创收,但实际上,在处方药的制度下,药品的一部分溢价,成为医生收入的一种转移支付手段。这是医改一直药要决的一道难题,也是集采一直针对的问题之一。

-03-
永远的朝阳行业
就在今年的倒数第二天,药监局牵头国家八部门联合印发的药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出炉,除了在监管体系完善上下了不少功夫之外,也强调了药品的保障机制,加快上市。也就是说,至少在未来五年之内,药品审批这一块仍然是一个“胡萝卜加大棒”的顶层设计。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