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
“大城养老”样板|高品质养老设施供给;高素质养老人才队伍

“大城养老”样板|高品质养老设施供给;高素质养老人才队伍

  • 作者:
  • 来源:浦东文明网
  • 发布时间:2021-12-31 14:06

“大城养老”样板|高品质养老设施供给;高素质养老人才队伍

【概要描述】在浦东,我们如何养老?作为上海老年人口总量最大的区,截至2020年底,浦东新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到102.78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32.9%,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

  • 作者:
  • 来源:浦东文明网
  • 发布时间:2021-12-31 14:06
详情

在浦东,我们如何养老?作为上海老年人口总量最大的区,截至2020年底,浦东新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到102.78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32.9%,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

 

面对日益加快的老龄化形势,新区加快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围绕“高品质养老设施供给、高质量养老服务管理、高水平养老资源集聚、高素质养老人才队伍”的目标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多方努力下,一份具有高质量发展、体系化推进特征,符合实际的“大城养老”浦东样板已经成型,并仍在不断完善。

 

 
高品质养老设施供给
 

 

今年8月初,位于康桥镇秀海路197号的红日璞华养护院正式启动运营,作为红日养老集团的一家“旗舰店”,不仅满足了周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还为新区的高品质养老设施建设添砖加瓦。

 

区级推进“东西南北中”较大规模、专业化、标准化养老机构建设,社区实现养老机构设施全覆盖、标准全达标,这是新区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和建设指标、推进养老床位建设的模式。

 

截至目前,全区养老机构已达到170家,总床位数31529张,其中保基本床位数20230张。为保障养老床位的合理安排,新区建立了公办养老机构轮候床位公开登记制度。外环以内户籍老年人入住外环以外机构,身体状况评估等级达标的,根据入住机构区域,每月享受400元至800元不等的财政补贴。

 

与此同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网也在不断织密。结合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城区重点发展嵌入式养老,农村地区重点发展互助式养老,分层次、分区域合理布点社区为老服务设施。

 

目前,新区已建成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6家,长者照护之家28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5家,老年助餐场所221家,老年活动室1518家,社区养老睦邻点734家,“15分钟养老服务圈”项目布局100%到位。依托“家门口”养老服务站、老年活动室等场所,新区还因地制宜叠加设置了微型助餐、微型日托、爱心洗衣坊等养老“微空间”。

 

新区政府部门还主动让渡、积极挖掘存量办公用房,将142处存量资源优先用于嵌入式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新增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等为老服务设施。

 

居家养老也是当前养老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区不断丰富完善街镇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继续做实助餐、助洁等各类上门服务,包括深化长护险试点工作,2020年评估人数达到4.74万人次,接受服务6.62万人;推进“老吾老”计划,为社区轻度失能老人及其家属提供家庭照护能力提升辅导;扩大“老伙伴”计划服务范围,发展老年志愿者8340名,结对关爱4.17万人,月上门探访近20万人次,实现全区孤老关爱全覆盖。

 

 
高质量养老服务管理
 

 

构建科学化智能服务体系。依托新区养老行业协同监管大数据平台,在全市率先探索制定并运用养老机构信用等级和风险等级评估标准,对不同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差别化监管措施,实现治理现代化。重点推进区级科技助老平台迭代升级,开发手机端软件“浦老惠”App,形成浦东养老服务电子地图,做到“一图可知、一键可办”。

 

推动建立规范化运营模式。以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及质量监测为重点,同步探索制定日间照料、老年助餐、认知障碍建设等标准化规范,加速养老服务规范化进程。会同消防部门推进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标准化工作,开展民办机构消防达标建设工程,同时加强机构服务质量监测,指导开展等级评定工作。2020年度上海市民政养老机构行业窗口社会公众满意度指标测评中,浦东新区养老机构行业总体评价为100.99,在全市16个区中位列第一。同时在2020年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中,新区位居全市第三,其中民办民营、公办民营各有两家机构分别位居全市第一。

 

新区深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管办分离改革,成立浦发、新金桥、浦惠3家区属国资养老公司,充分发挥国企在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上的示范作用。新区还培养了230多家为老服务组织,形成了福苑、瑞福、红日、吴越人家、缘源等一批服务品牌。借助区域化党建的统筹协调作用,新区还引导企业、公益性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爱心牛奶”“每日饭饭”等为老服务项目,受到老人及家属的普遍欢迎。

 

 
高水平养老资源集聚
 

 

今年年初完成改造的惠南镇文源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年中新增了卫生服务站,成为惠南镇首个实现医养结合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设置了全科诊室、中医诊室、药房等,配备了全科医师、药剂师、公共卫生医师等,开展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加快促进医养康养资源集聚,也是新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新区引导为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毗邻或就近设置,鼓励存量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为老服务机构签约共建率达到100%。

 

此外,新区还发展了56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认定了13873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同步试点建设“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开展“中医进机构”工作试点,以点带面,探索医养康养结合之路。

 

加快社会资源集聚,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养老服务,举办或运营各类为老服务机构,也是新区在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方面的探索。数据显示,全区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65家,床位13242张,占全部床位数的42%。一批央企、外企、民企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成立经营性养老机构6家。

 

依托“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举办地优势,新区大力吸引优秀养老服务企业落户浦东,推动产业创新优势资源集聚。此外,新区还组织养老论坛,助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搭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物业服务企业探索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引导企业适老产品及服务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场景中落地应用。

 

为加快长三角区域养老资源集聚。2019年,新区率先成立长三角社区养老服务联盟,目前已与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江苏省南京市、常熟市,安徽省合肥市等地对接并签署共建协议,就养老机构运营管理、人员队伍培养发展等共享资源,推进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

 

 
高素质养老人才队伍
 

 

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是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新区民政局数据显示,全区现有养老护理员6152人,其中机构护理员3424人、居家护理员2728人。

 

为实现从业人员规模与养老服务需求相匹配,新区鼓励和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农村地区待业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同时加强对养老从业人员职业群体的社会宣传,增进社会认同。

 

与此同时,新区还鼓励引进康复、护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为老服务机构就业,扶持首席技师工作室及团队建设,建立养老服务“工匠”工作室,开展青年养老管理人才“珠峰计划”,定期组织院长提升班、青年骨干培训班、一线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班等,致力于让从业人员能力与职业体系建设相匹配。

 

为了让从业人员贡献与激励措施相匹配,新区还开展养老护理类专项技能竞赛大比武、塑造“孝动浦东”养老文化品牌等。而在2020年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浦东获得团体第二、个人获奖数第一的好成绩。

 

今年国庆前夕,浦东新区第二届养老服务社工大赛正式落下帷幕。自9月初启动以来,大赛吸引了71家养老服务机构的81名社工参加,通过比赛提高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助推“大城养老”浦东样板的能级提升。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