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
探索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特色应对之道

探索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特色应对之道

  • 作者:
  • 来源:大众报业
  • 发布时间:2021-12-28 16:13

探索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特色应对之道

【概要描述】本世纪初,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1%,老年人口达到9062万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9亿人,占比13.5%。

  • 作者:
  • 来源:大众报业
  • 发布时间:2021-12-28 16:13
详情

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许多发达国家都进入老龄化社会或处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当中。本世纪初,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1%,老年人口达到9062万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9亿人,占比13.5%。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迅速增加,必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面、深刻、持久的影响。今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因此,我国必须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应对之道。

 

 

01
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对我国当前面临的形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客观地看,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人口老龄化将推动人口和生育政策调整、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速全社会从注重人力资源数量到注重人力资源质量转变,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成长空间广阔,将有力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并推动以养老金融体系为核心的资本经济长足发展。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老年人口数量大、发展速度快。一方面,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给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和医疗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适龄劳动力比重下降、社会抚养比上升,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城乡不平衡,农村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但养老保障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却远低于城镇,农村的养老、医疗压力更加突出。此外,人口老龄化还带来代际利益矛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老年人社会参与等问题,衍生出一系列社会治理难题。

 

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具备独特的自身优势。一是经济优势。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政治和制度优势。老龄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老龄工作中也显著体现出来。三是后发优势。相对发达国家,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起步较晚,可以充分汲取前者的经验教训,减少走弯路的几率。四是人力资本优势。我国劳动力人口基数庞大,总量达8.9亿人,就业人口7.8亿人,劳动参与率处于较高水平,为提升产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提供了有力支撑。五是文化优势。我国历来就有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良好的社会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基础。

 

当然,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劣势。面对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我国总体上还处于“未备先老”的状态,全社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理念、制度安排、产业转型、社会治理、公众意识等诸多方面,尚缺乏足够的准备和系统性的统筹协调。尤为紧迫的是,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的不可持续性在增强。2019年我国各类养老金总计大约11.6万亿元,仅占GDP的11.7%,且三支柱养老基金发展极不平衡。同时,医保基金也出现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现象,给老年人医疗保障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02
“积极老龄化”的中国特色实践探索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社会提出“积极老龄化”的理念,认为老年人口不再是一种负担或是一种“负资产”,而是可以继续开发利用的人力资源,是一种“人力资本红利”。这极大改变了传统观念中对老年人和老龄化的态度,是人类老龄观的重大变革。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健康”“参与”“保障”为三大支柱,构建了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一些国家将之付诸政策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老龄事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积极老龄化”进行了持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探索。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前瞻性规划和全局性统筹,推动中国特色“积极老龄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的应对模式。200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确立了老龄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出战略部署。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家长期的战略任务。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外,为了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和三孩生育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促进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的配套衔接。

 

从总体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顶层设计的思路理念已逐步明晰。应对老龄化的法治和制度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已形成涵盖生育、教育、就业、退休、养老、医疗、长期照护和老年优待等全生命周期的应对老龄化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和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进行“积极老龄化”实践创新,不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未富先老”或“先老难富”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03
统筹推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特色创新实践

 

 

在新发展阶段,应从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积极应对、共建共享、量力适度、创新开放的基本原则,继续统筹推进“积极老龄化”的中国特色创新实践。

 

一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要树立和强化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战略定位。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财政投入力度,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提供强有力战略指引和制度保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在政府托底和加大投入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广泛动员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利用市场化的机制和手段,构建覆盖养老、医疗、护理、教育、社会参与等领域全方位的人口老龄化应对工作体系。

 

二是健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增强养老保险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和城乡差异,建设具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加大农村养老服务投入和养老设施建设,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加强适老社会建设,加快各类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广泛开展老龄化国情教育和政策法规宣传,传承发扬“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营造养老、敬老、孝老的社会环境。

 

三是大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健全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建设老年大学及各类老年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老年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适时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适当延长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社会紧缺人才的工作年限,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优势,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引导老年人群体保持积极心态,形成“老有所为”的积极老龄观,实施企业和社会机构雇佣老年人的优惠政策,支持、鼓励有能力和意愿的老年人通过多种方式再就业、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或自主创业,在进入老年阶段后继续实现自我价值。

 

四是推动老年产业发展。充分把握利用老龄化带来的产业转型和产业发展机遇,发展老年产业。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市场增加老年人生活和医疗健康用品、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推动老年人消费结构升级,活跃老年用品市场和老年服务市场,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支持老年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形成新的老年服务业态、创新老年服务模式,提供高品质、差异化的老年人生活、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旅游出行、理财等服务,促进老年服务消费。

 

五是调整完善人口和生育政策。根据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出生率急剧下降的发展态势,及时调整人口和生育政策,加快完善三孩生育相关的配套政策,实施进一步鼓励生育的奖励政策。统筹推进人口、医疗、教育、住房、户籍、劳动用工等领域的改革,注重人口和生育政策与社会政策的结合,增强政策之间的协同性,不断完善生育、教育公共服务,降低家庭和社会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通过加强政策统筹,实施系统性改革,实现整体性推进,从根本上改变导致低生育率的高压力、高竞争社会环境,切实有效地提高育龄人口生育意愿,尽快遏制住生育率快速下降的势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亦欣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