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
以人民至上的理念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三明医改为例

以人民至上的理念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三明医改为例

  • 作者:詹积富
  • 来源:健康县域发展
  • 发布时间:2021-12-22 12:06

以人民至上的理念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三明医改为例

【概要描述】三明医改经过十年实践,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明显增强,看病负担明显减轻;医院的收入增速明显放缓,结构更加合理,医疗服务收入不断提升;在岗职工收入大幅增加,职业风险下降;医保基金扭亏为盈,医院财务状况保持平稳,成为全国医改的示范。

  • 作者:詹积富
  • 来源:健康县域发展
  • 发布时间:2021-12-22 12:06
详情

医疗保障关乎人民健康,也是世界性难题,已经走过近十个春秋的三明医改给出了可供全国借鉴的答案。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明市沙县总医院考察调研时说,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条即提出“进一步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三明医改之所以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并要求推广,主要原因在于三明为全国医改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模式,改变了“九龙治水”的管理体制,找到了“三医联动”的改革路径,揭示了改革红利的来源。可以说,三明医改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正确领导、省委市委共同推动下取得的成绩,真正还给白衣天使一片蓝天白云的行医环境。当前,在“全国医改看三明、三明医改再出发”背景下,总结三明医改经验为全国医改提供可复制样板、解决现阶段存在问题为医改探明前路,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明医改的理念及主要做法

 

  

三明医改的目标是建设好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即政府办医责任体系、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健康管护组织体系、健康绩效考评监督体系),让医务人员从过去希望病人越多越好收入才能越多,转变到希望病人越少越好越健康收入还能越高,真正实现以健康为中心。十年来,三明医改做到了:第一,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三明医改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健康为中心进行“三医联动”改革。第二,抓住关键“六个头”:“管好医院户头、斩断药品抽头、激励仁心笔头、用好基金寸头、减少病人床头、延长健康年头”。这“六个头”是三明医改十年历程始终不变的改革脉络,首先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表象问题,进而解决医疗行为与医学本质不吻合的根本问题,彻底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改变医院的运行机制。党委政府一把手敢于担当,从领导体制到管理体制,再到运行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政府承担办医责任,把医疗当作健康服务的民生保障部门,切实做到“既让院长不愁没钱花,也让院长有钱不能乱花”。以健康为中心斩断药品耗材灰色链条;调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薪酬制度,大幅度提高医务人员阳光工资;建立健康管护组织,做到“四个明确”,明确管护主体、明确管护对象、明确管护责任、明确管护利益,实现健康责任共担、经济利益共享、县乡村人财物一体化管理;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医保基金用于看病医疗只是基础,用于健康才是目的,把医保基金从只能支付医疗上升到医疗和健康管护,并按人头年度打包支付给健康管护组织,让白衣天使的医疗行为与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同向而行,真正让医务人员“左手做预防、右手下处方”。第三,攻克五道难关:一是斩断药品耗材的灰色利益链条;二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实现“腾笼换鸟”;三是彻底打破过去用包含药品耗材和检查化验收入在内的医疗总收入来计算提成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以基本年薪为主、绩效年薪为辅的全员岗位职责目标年薪制;四是重新制定以健康为中心的医保支付制度;五是建好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管护组织,并建立一套对人民健康负责的健康绩效考核评价监督体系。三明医改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改革工资总量核定办法

从2013年起,在全市所有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实行新的工资总额核算制度,将医院总收入分为药品耗材、检查化验、医疗服务性收入。切断过去医务人员的收入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挂钩的工资制度,仅与医疗服务性收入挂钩,遏制医务人员“大检查、大化验、大处方”的问题,破除医院逐利机制。同时,将查处的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从工资总额中直接扣除。从2016年开始,剔除床位费,并要求医院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从2017年开始,医保基金实行打包支付后,结余资金按80%计入工资总额。2019年,进一步明确医院当年度发放工资总量由当年度工资总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DRG)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慢性病一体化管理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入4个部分构成(注:参见《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二)实行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年薪制

从2013年起,在三明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实行院长年薪制改革,年薪由同级财政负担,由院长代表政府对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调整目标年薪基数。2016年,为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实行总会计师目标年薪制,并制定总会计师绩效考核办法;院长考核得分与总会计师考核得分互相挂钩,即院长考核总分数=院长考核得分×80%+总会计师考核得分×20%。2019年,为进一步强化三明市公立医院党建,还同步实施了公立医院党委书记目标年薪制,党委书记年薪与院长相当,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断提升医院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注:参见《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三)改革医院内部分配办法

实行医师(技师、临床药师)目标年薪制。2013年,参考医师收入高于社会一般平均收入3至5倍的国际惯例,实行临床医师类、临床药师类、技师类人员等全员目标年薪制,提高阳光工资。医师年薪由基本年薪(档案工资)和绩效年薪两部分构成。医师年薪按照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2倍~3倍来确定,并动态调整目标年薪水平,目前不同职称等级的医师其目标年薪从11万元~30万元不等(注:参见《三明市人民政府转批市卫生局等部门关于实行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和试行医生(技师、临床药师)年薪制的通知》)。

  

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从2015年起,三明市全面实行公立医院“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实现目标年薪全员覆盖。院内人员年薪以工分制计算,即年薪计算由基础工分、工作量工分和奖惩工分三部分组成,彻底打破了人员工资与科室创收挂钩的分配模式。另外,还要求医院必须对本院上一年度薪酬发放情况进行院内公示,让每个职工相互了解薪酬发放情况,体现公平公正透明,防止暗箱操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逐步实现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注:参见《中共三明市委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

  

(四)建立健全薪酬保障机制

三明市以“堵浪费”为切入点,挤压药品耗材流通领域水分、规范医务人员不合理医疗行为,推动药品耗材价格、数量双下降,腾出来的空间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医保基金结余和医院总收入增长幅度控制在10%左右的情况,“腾笼换鸟”动态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优化医院的收入结构,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性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重。从2017年起,还增设药事服务费并动态调整(药事服务费从2017年的门诊10元、住院30元,分别提高到2021年的门诊30元、住院50元),由医保基金全额支付,逐步实现医疗服务性收入、药品耗材收入、检查化验收入分别占比50%、30%、20%的目标。2012年至今,先后9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共调整8421个项目,调高6966项,提高了医院收入“含金量”(注:参见《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报告》。),为实行工资总额核定下的全员目标年薪制提供财力保障,解决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基本实现了群众负担减轻、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医务人员收入增加的多方共赢局面。

  

(五)严格执行工资总额制度

一是严格执行“两条红线、一条底线”的原则。“两条红线”,即医院工资总额由三明市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核准,医院不得突破核定的工资总额,院长必须在核定额度内自主分配;同时,不得亏损兑现。“一条底线”,即当医院无法兑现医务人员档案工资时,不足部分由当地财政补足,保证档案工资发放。二是明确分配比例。严格规定工资总额的分配结构,医生(技师、临床药师)、护理和行政后勤管理团队的分配分别占工资总额的50%、40%、10%。各级医院结合工作量完成情况,将普通药师放在护理团队分配。三是规定最高薪酬比例。明确把握好医师、护士和行政后勤人员的最高年薪比例,护士应在医师的70%以内,行政后勤人员应在医师的50%以内,突出贡献医务人员个人最高奖励不得突破规定目标年薪的1倍,即60万元。

  

(六)改革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一是实行总会计师制度。2016年,在三明市县级以上医院设立总会计师岗位,实行总会计师年薪制,年薪收入根据院长考核得分和总会计师考核得分,分别占40%、60%比例,计算公式为:总会计师应得年薪=最高标准×(院长考核得分×40%+总会计师考核得分×60%),由同级财政拨付发放。二是规范医院结余管理。规定医院年度收入分配后结余资金的管理办法,分别提取事业发展基金90%,职工福利基金5%,奖励基金5%,并明确各种基金相对应的支付范围和目的。三是强化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实行全面预算和全成本核算,完善财务报表,明确各项收入、支出和结余,加强基本建设、设备购置、运行经费监管,提高医院运行效益。[1]

  

(七)激发基层内生动力

2014年起,三明市从乡镇卫生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入手,打通编制内外人员使用界限,实行同工同酬,改革工资总额核定办法,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人员工资核定总额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所有人员(含编制外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由财政核拨;二是扣除成本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的收入(参照福建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偿参考标准,2020年人均74元,根据卫生院承担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数量、质量及群众满意度,经考核后拨付,这部分收入扣除物耗直接成本后,剩余纳入工资总额,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和物耗成本的节约);三是鼓励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所得收入的医疗服务收入部分,扣除运行成本后的80%用于发放工资。2020年三明市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年平均收入达16.94万元,医务人员年平均收入达12.39万元,已经出现县级医院骨干愿意到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的良好势头① [ ①参见《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八)探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

2017年,在三明市妇幼保健院、三明市皮肤病医院、三明市台江医院(精神专科)参照执行公立医院薪酬政策,充分调动专科医务人员参与预防的积极性。同时,动态调整、持续完善专业公共卫生单位考评机制,调高3家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基数年薪至27万元,并且明确年终绩效考核时以80分为合格线,低于80分只拿档案工资;高于80分,每增加1分,增加年薪基数一个百分点。此外,从2020年起,明确在公立医院内从事预防医学的公共卫生医师执行医师目标年薪标准,与同级别医师享受同等待遇,这有助于稳定基层疾控队伍。[2]

  

探索疾控机构综合改革。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即允许疾控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以购买服务的模式,通过建立医防协同以及对外提供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获得的收入,在扣除必要的成本后,可提取60%作为绩效工资增量,40%作为本单位事业发展基金。据统计,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在岗职工年人均收入12.89万元,同比增长24.05%,疾控队伍参与医改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3]

  

(九)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动态调整的绩效考核方案。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每年根据上一年度考核情况,结合当年度改革重点任务,制定《公立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目标年薪制考核方案》,引导医院正确的办医方向,采取定性与定量、年度与日常考核相结合方式,从医院服务评价、办医方向、平安建设、医院管理、医院发展等方面设置对应的考核指标,按百分制在每年年终统一由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组织三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局等成员单位对院长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二是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结果与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年薪及医院工资总额核定挂钩,有效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参与医院运行管理的积极性,也促使党委书记、院长切实履行职责。同时,明确考核以80分为合格线,不合格的仅发给基本年薪。高于80分,每增加1分,增加年薪基数一个百分点;每减少1分,扣减年薪基数一个百分点;院长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将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予以免职。以下情形直接评定为不合格:虚增或变相虚增门诊人数、住院人数及分解住院天数的;拒收患者被举报查实的;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的;党委书记(院长)个人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应追究主要领导责任的,同时对发现的分解住院现象,每发现一例扣除院长年薪5000元(注:参见《公立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目标年薪制考核方案》。)。

  

 

 

 

二、三明医改取得的成效

 

 

三明医改通过多年的制度改革,在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中主要取得以下七方面成效。

  

(一)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日趋优化

2012—2020年三明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药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从改革前的16%以上下降到6.57%,如果未实行改革,医疗总收入如按改革前16%的增速计算,改革以来医疗总费用按16%增长计算,要达到343.41亿元,实际232.74亿元,相对节约110.67亿元;药品耗材费用按16%增长计算,要达到206.30亿元,实际82.20亿元,相对节约124.10亿元;医务性收入按16%增长计算,只能达到63.09亿元,而改革后实际达到88.10亿元,改革没有使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性收入减少,反而增加得利25.01亿元,比重从改革前的18.37%提高到现在的41.46%,真正实现了“腾笼换鸟”(注:参见《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情况报表》。)

  

(二)公立医院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通过改革,三明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工资总额由2011年的3.8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5.57亿元,增加了3.08倍。人员经费占医疗费用的比重由25.15%提高到45.98%。在岗职工平均年薪由2011年的4.22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13.37万元、改革后年均增长11.87%,其中医师队伍人年均收入由5.65万元增加到16.93万元、改革后年均增长11.59%。2020年,医师最高年薪达59.80万元。[4]

  

(三)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2011—2020年,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城镇职工住院均次费用持平;个人自付费用从1818元,下降到1664元,报销比例由72.26%提高到74.61%。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均次费用只增加了29.7%;个人自付费用从2194元,下降到1712元,报销比例由46.25%提高到70.53%。[5]

  

(四)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明市通过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组建总医院,构建区域健康管护组织。2017年三明市以县域为单位,整合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鉴于人口少,一个县组建一个总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同时三明市区由市管的市第一医院、中西结合医院牵头组建城市医联体,至年底全市组建了10个总医院和2个城市医联体,实行县乡村、人财物高度统一管理。2019年在总医院的基础上,将县域所有参保对象委托总医院管理,为群众提供生、老、病、死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总医院随即变成了区域健康管护组织,实行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激发医务人员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健康知识普及等健康促进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医疗服务从“治已病”转向“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最终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2020年,三明市人均医疗费用167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医防协同融合初见成效

通过建立医师定期驻乡驻村制度,把医师到基层服务的时间和成效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推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2020年三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926.78万人次,占总诊疗量的57.36%,比2016年诊疗量增长16.80%,比同期公立医院诊疗量增幅高11个百分点。对已确诊的高血压等六类慢性病患者免费提供39种基本药物,累计供药123.05万人次、2404.7万元;三明市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3.02%、82.48%、90.25%和99.68%,分别较2017年增加7.22、7.65、6.52和24.33个百分点(注:参见《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情况报表》。)。

  

(六)医疗质量相关指标稳中向好

2020年,在医疗服务方面,新技术、新项目有234项;在建的重点专科数(含院内重点专科)有90项;2018年,已实现了辖区内所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设置全覆盖。在医疗质量方面,患者住院总死亡率从2011年0.46%下降至2020年0.03%;手术患者总住院死亡率从2011年0.17%下降至2020年0.01%;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从2011年91.98%上升至2020年96.88%。Ⅲ、Ⅳ级手术例数从2014年14116台上升至2020年37089台(注:参见《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情况报表》。)。

  

(七)医院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通过改革,医院工资总额在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医院财务运行依然保持平稳。从2014年三明市22家县级及以上医院首次转亏为盈结余1.2亿元开始,直到2020年累计结余11.52亿元。[6]另外,从2017年开始,以县(市、区)域为单位,以“总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自付”为原则,实行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政策。政策实施以来,累计结余9.38亿元作为奖励金,直接奖励给各总医院(健康管护组织)。

 

  

 

 

三、建设好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推动医改再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3月23日在三明市沙县总医院考察调研时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肯定三明医改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觉悟担当,并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新要求。三明医改已经进入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牢固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7]

  

(一)构建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

 

1.政府办医责任体系

清醒认识到医疗医药是市场规律失灵的、特殊的民生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隐蔽性、垄断性。政府要把准定位,把医疗、医药、医保作为公共产品向人民群众提供,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理清职责,承担应有责任。一是承担建设责任,形成公立医疗机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软件和日常管理依靠医院自身、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的良性发展机制。二是承担管理责任,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财政保障措施,为公立医疗机构正常运行承担兜底的财政保障。三是承担监督责任,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监督,督促健康管护组织落实好健康管护职责;加强对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医改政策的监督,发挥好职能作用。

2.医疗保障服务体系
清醒认识到医保是医改的关键环节,医保基金用于看病医疗只是基础,用于健康才是目的。医保基金只限于支付医疗,医务人员只能通过治疗病人获取医保基金以增加收入,助长了不正确医疗行为,开发病人、制造病人、基金浪费等问题无法根本改变。医保部门要转变落后、错误观念,树立起既要确保基金安全,更要增强基金使用健康效益的理念;要以健康为中心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把医保基金从只能支付医疗上升到医疗和健康管护,提高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
3.健康管护组织体系
清醒认识到区域内公立医疗机构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健康促进合力,区域内松散的医疗联合体往往是“跑马圈地”,都将损害老百姓的健康利益。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县域为单位建立健康管护组织,即总医院(医共体),主要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健康管护主体,整合县域内(包含县乡村)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打破行政、财政、人事等方面的壁垒,赋予其办医自主权,实现一体化管理,健康管护责任共担、经济利益共享。二是明确健康管护的对象,即打包管护的所有人员,同时实行患者自主选择健康管护组织的新机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三是明确健康管护的责任,不仅要提供治疗,还要提供健康管护、医防融合、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素养,让所管护的人员少生病、迟生病、不生病。四是明确健康管护的经济利益,以“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为原则,按人头年度打包支付给健康管护组织,明确医保基金由为老百姓健康管护负责的组织所使用,结余的医保资金纳入工资总额,“让白衣天使的医疗行为与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同向而行比过去不尽吻合甚至相背所得到的利益还更多”,从而引导医务人员主动提供健康服务,真正做到“左手做预防、右手下处方”。
4.健康绩效考评监督体系
清醒认识到医改是长期持续的过程,过度医疗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但医疗不足也不可忽视。卫生健康部门要健全健康绩效考评机制,将人均期望寿命、地区年度医疗总费用增长幅度、每年人均医疗总费用、每年人均个人支付医疗总费用、每年人均财政投入金额等医改惠民考核指标和体现健康的指标融入考评当中,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评以及年薪制考核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总量核定挂钩,既避免过度医疗,也避免医疗不足。[8]

  

(二)着力实施“六大工程”

为进一步建设好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三明市按照党中央和省委要求,高举三明医改旗帜,聚焦现阶段突出问题,推动医改再出发,着力实施“六大工程”。

  

1.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健康管护组织内部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上下联动不够紧密的难题,将县乡村三级人、财、物、事、绩、管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人才、病种下沉,实现健康责任共担经济利益共享,真正成为一家人、一条心、一本账,增强健康管护组织内部协同性,目标一致为管护对象提供全周期、全过程健康管护。同时,完善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政策,建立“钱随人走”激励机制,鼓励各健康管护组织之间或内部良性竞争,不断提升健康管护水平。

2.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完善工程。兼顾公平与效率,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分配导向制度。一是薪酬改革全覆盖,将年薪制扩大到县、乡、村公立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是改革工资总额计提办法,明确年薪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年薪总额和绩效年薪总额;乡镇卫生院和公办村卫生所的工资纳入总医院年薪工资总额统一核算。三是建立以基本年薪为主、绩效年薪为辅的全员岗位职责目标年薪制,年薪基数不区分医院等级,确定主任医师30万元、副主任医师25万元、主治医师20万元、住院医师15万元;技师、药师为同级别医师的80%;护师为同级别医师的70%;行政后勤人员为医师平均的40%;村所人员10万元;市级医院书记院长50万元、县级医院40万元、市专科医院30万元,促进薪酬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推进分级诊疗。四是强化优绩优酬,可根据岗位职责履职考评情况最多上浮20%或下浮50%,奖优罚劣。对有重大贡献人员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奖励。五是合理设计总医院对内部岗位职责履职年度考评和薪酬计算办法,明确个人年薪总额与个人基本年薪工分数、个人岗位职责年度考评分、工分值的关系,由总医院先对每个考评单位(科室、分院、村卫生所)进行岗位职责年度考评打分,然后各个考评单位再对每个人员进行岗位职责年度考核评分,目的就是进一步鲜明地确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分配导向制度,促进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价值取向与患者的利益诉求同向而行,促使医务人员从过去希望病人越多越好收入才能越多,转变到希望病人越少越好越健康收入还能越高,提升医疗资源使用健康效益,增进老百姓健康福祉。可以说,此次薪酬制度完善工程从过去按医务性收入来提取工资总额彻底转变到按基本年薪总额和10%的医务性绩效工资总额,总医院内部从过去按医疗数量分配转变到按岗位职责履职考核情况打分来进行分配。过去考核的是医疗收入多与少,现在考核的是岗位职责履职好不好,这是本质区别,是一次变轨,是一次薪酬分配制度的彻底变革(注:参见《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
3.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结构优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吸引知名专家来三明开展临床治疗服务、指导学科建设、培养人才;组建临床重点专科团队、搭建高水平卫生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复合型医防人才。
4.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北中区域医疗中心,并与高水平医疗机构共建,提升市县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病在基层解决。
5.医防融合提升工程。建立医疗卫生联动机制,逐步建立“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医防协同融合服务新模式。
6.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与管理体制,挂牌成立市、县中医药管理局,加大人才招聘与存量人员中医技能培训力度,争取实现县乡村中医医生全覆盖。创新完善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机制,强化中医药医保扶持政策,健全院内绩效向纯中医治疗倾斜制度。

  

总之,三明医改目标就是建设好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让医务人员从过去希望病人越多越好收入才能越多,转变到希望病人越少越好越健康收入还能越高,真正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作者简介]詹积富,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参考文献]
[1]詹积富.我所经历的三明医改[A].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322.
[2][3]詹积富.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A].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72.
[4][5][6]詹积富.看三明医改数字答卷[N].健康报,2021-6-1.
[7][8]詹积富.三明医改瞄准哪些“新靶标”[N].健康报,2021-11-1.
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文心
[作者简介]詹积富,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