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广东省“放大招”:中医治未病纳入医保 影响1.096亿人

广东省“放大招”:中医治未病纳入医保 影响1.096亿人

  • 作者:句凤翔
  • 来源:县域卫生
  • 发布时间:2021-12-17 11:40

广东省“放大招”:中医治未病纳入医保 影响1.096亿人

【概要描述】将中医治未病诊疗项目纳入职工医保个人账支付范围,势必会给医疗机构发展治未病科提供强劲动力。

  • 作者:句凤翔
  • 来源:县域卫生
  • 发布时间:2021-12-17 11:40
详情

为了进一步深化医保支付改革,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近日,广东省医保局印发《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医保支付改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对中医优势门诊病种、中西医并重门诊和住院病种、基层中医药服务付费方式进行了明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符合规定的中医治未病诊疗项目纳入职工医保个人账支付范围。权威资料显示,2020年,广东省职工医保参保总人数达1.096亿人。

 

中医在“治未病”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广东省在此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资料显示,广东省是全国首个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2014年以来,在省级层面上,建立了2个省级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广东省还要求,二级甲等以上中医院均要成立“治未病”科。早在2015年,广东省就将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咨询调养、中医经络检测等12个项目列入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

 

中国县域卫生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医疗机构在院建有治未病中心。主要开展体质辨识中心(体检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等,对健康、亚健康、易患疾病人群、慢性病患者及病后康复等服务对象,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指导、中医临床营养指导等特色服务项目。

 

此次《指导意见》专门提出,将中医治未病诊疗项目纳入职工医保个人账支付范围,势必会给医疗机构发展治未病科提供强劲动力。

 

事实上,广东医保此举走在了前列。近两年,海南、安徽等地也有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医保的呼声,但尚未真正落地。

 

海南省自今年1月1日起,新增审批18项中医治未病项目,并且会同海南省卫健委出台医保收费政策,由医院自主定价,试行2年后经专家评审是否纳入医保报销。安徽省也相继出台相关中医药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在医疗机构中推广中医治未病技术方法,医疗保障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医治未病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中的其他措施也将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开展中医药服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指导意见》明确,各医疗机构由省统一组织专家分批遴选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临床路径,开展支付制度改革。对中医优势门诊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对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建立全省统一的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分值库,合理确定分值,实施动态调整。对安宁疗护、康复医疗、精神病等需长期住院治疗的中医优势病种,可按床日付费。对中西医并重的门诊和住院病种,按按现行支付方式付费,实行中医与对应的西医病种同病同治同价。以西医治疗为主的门诊和住院病种,增加特色中医治疗服务的,可适当提高该病种的门诊费用或住院分值。由广东省统一组织专家遴选病种,确定特色中医治疗服务内容和相应的门诊费用或住院分值。

 

同时,鼓励建设中医日间病房,对诊断明确、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中医日间治疗实施按病种付费,合理确定付费标准。

 

 

推进“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

 

 

《指导意见》要求,支持互联网中医医院建设,鼓励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开展“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提高参保患者获取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为复诊参保患者提供“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诊疗和药品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做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医保支付工作

 

 

《指导意见》指出,各级医疗机构要统一制定适宜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中医基层病种,医保统筹基金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基层病种均实行同标准支付。按规定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中医诊所备案证的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护理院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医疗康复等中医药服务,优先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纳入门诊特定病种用药和治疗范围,探索实施按病种付费。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药服务,促进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制定全省统一的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包,将中医药服务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内容。将符合规定的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包纳入普通门诊统筹支付范围,实施按人头付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对家庭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