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医生集团「七年之痒」,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核心!

医生集团「七年之痒」,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核心!

  • 作者:郭俊(特约)
  • 来源:健康界-看健日报
  • 发布时间:2021-12-15 10:37

医生集团「七年之痒」,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核心!

【概要描述】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 作者:郭俊(特约)
  • 来源:健康界-看健日报
  • 发布时间:2021-12-15 10:37
详情

 

 

前几天,笔者看到了一篇有关医生集团在2021年进展的分享。说实话,中国医生集团市场土壤本身虽然具有独特性,但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从 2014 年的兴起,到 2019年的回落,再到2021年频频的亮相,无论是技术的发展成熟度、医院用户的需求,还是医疗行业的生态环境,中国医生集团的未来或许会逐渐明晰起来。从逻辑上讲,医疗服务形态日益变化,医生集团这个业态的走向,产生了些许“解放医生价值生产力”的可能性。

 

在此,笔者就医生集团“磨刀霍霍”七年的“靶心”问题,以及在医生集团的宣传中“语态极化”问题做一个分享。

 

 

 

「独行快」还是「众行远」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医生集团应依托自由执业医生资源作为基础,走出自己的路,深入医疗行业内部,以兼具医生资源均衡属性的特有产品能力,去发力医疗行业服务流程的改进。

 

在这个领域里扎的越深,越容易提前预测用户需求,同时也能在该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但站在行业发展趋势高度来看,医生集团目前的工作业绩服务量是符合预期的,其雄心壮志依然无法和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预期目标相提并论。

 

实际上,任何医疗服务业态进入市场都有其规律可循,不要试图跳过或忽略某个阶段。更不要总是“唯经验论”而不“理论与实际结合”。按理说,医生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该是为医生集团追求执业尊严、维护信念而进行的设计和铺排,是培育品牌IP内核、创业情怀与价值观共鸣,如此才会有共赢发展。但现实中,医生集团发展则刚好相反,总是关注自己在做什么,而不看自己正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亦或是,比较看重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短期活跃度,而未能找准为医生集团实现更多市场表现、带来正面作用力的“轴心”。这种做法会使自身发展的 “轴心”缺乏根植土壤和成长养分,对于官方的重视、行业的关注度、医生资源吸引力都存在明显不足。

 

所以说,医生集团经历了长达7年的市场运作策略尝试之后,缺少的正是医生集团价值内核的深度探索。要看远,先站高,才有可能获得市场认同的底牌,才会更加有底气。其次,千篇一律的服务业态、半梦半醒的状态,正是医生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痛点!

 

时代发展越来越快,每个深以为然的过去式都时过境迁。若能把现在贴合实际情况的行业变革和自身业务发展放进要讲的“新故事”里,或许方能讲出医生集团发展的跌宕起伏。典型如医生的自由执业,必然是体制内医生先对医生集团所能发生的故事满怀期待,同时医生集团也能让体制内医生感同身受其境遇,如此体制内医生才会在喜出望外和身不由己地做出选择,这才是医生自由执业价值观能够把握住符合时代趋势的命运本质。

 

医生集团应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打法赢得更多空间。具备了这样的格局,才自然对医生自由执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度。

 

 

 

 

释放什么样的价值?

 

 

“医生自由执业”这个话题具有很高的讨论度,但医生集团进展信息的分享却鲜有互动,给出医生自由执业状态的描述也远比现实滞后。即便医生集团正在觉醒,却常常各自为战,更关注自己的业务,更关注自己具体业务线面临的市场化挑战。这往往就会忽略自己要回答的一个问题,究竟为医疗行业的进步做出了什么有价值的贡献?

 

显然,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既不能缓解从纯粹技术到行业趋势认知上的提升,又不能解决自身成长需要标杆参照的尴尬。其实就医生集团的成长而言,自始至终的关键点,都是要先得到自由执业医生的认可。

 

其次,从公开的资料看,医疗行业整体、包括官方的关注度,并没有显示出医生集团应有的行业关注度、品牌影响力、运营成效。对于医改政策不同发展阶段的节奏重点,医生集团缺乏契合其业务与愿景落地的合理性分析,应展示出不同于传统医疗,体现出其价值链的能力与实力。也就是说,能够专注做好这些方面成绩,并得到官方政策层面的重视,且能入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集体,远比自评“最具影响力、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医生集团要提气得多。

 

这才是推动医生集团可持续发展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底气。再者,医生集团想要迎来发展新机遇,仅仅靠喊高大上口号或凭借热点话题炒作,很难获得官方的认同。也就是说,医生集团曾以挑战者的姿态,促进医生资源的合理流动,为医疗健康需求用户提供更多选择,但若致力于打破由官方制定的医疗行业规则,则期望过高。但由表及里,医生自由执业正是医改政策方面的敏感点。

 

“多点执业”并非是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医生自由执业服务的一个过渡,实际上政策口径的“多点执业”是基于医院资源调度的,其实也是医疗服务平台本身所要承担业务的一个策略描述而已。医生集团若能建立起医生资源的生态,就有打破现有规则的可能,也能体现出医生价值最大化的竞争力。毕竟这种竞争力的获得足以证明这套打法的价值:既要懂得国情,又能深刻改变现有医疗服务形态。

 

从落地实践来说,医疗健康时代,存活下来的医生集团适应力也不弱。但到如今,摆在医生集团眼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把掌握的医生资源变为核心竞争力,需要更多的思考、讨论和关注。

 

未来,医生集团需要打破传统思维认知,讲出可圈可点的故事,需要用新的概念、新的业态来激活体制内医生的流动性,才能将医生集团资源优势效应放大、让医生集团少走弯路。换句话说,当下医生集团除了要知晓其处在医疗行业中的位置,更应该契合大众对于公立医院的需求缺口,坚持把自己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放到和医疗健康产业领域资源配置同等维度的发展路线中。

 

就某种角度而言,既能达成医疗服务供需资源生态最优化的传播效果,还能吸引体制内医生关注医生集团基本面的目光,同时也能从这里看出官方对于医生集团的态度和做事方法的认可度,以及靠行动做出成绩的重视程度。这可能是医生集团区别于其他医疗服务新业态的优势所在。

 

没有医生集团的时代,只有时代的医生集团。医生集团并不决定时代会如何,但时代的机遇给予了医生集团从「nobody 到 somebody」的机会。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