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
基层临床业务萎缩,拿什么去突破?

基层临床业务萎缩,拿什么去突破?

  • 作者:晓琳
  • 来源: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
  • 发布时间:2021-12-04 14:55

基层临床业务萎缩,拿什么去突破?

【概要描述】治好病不仅是让患者回归家庭,更要回归社会。

  • 作者:晓琳
  • 来源: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
  • 发布时间:2021-12-04 14:55
详情

 

 

一夜冷风,吹散黄叶;一场寒流,再次飘雪。近日,新一轮冷空气来袭,多地降温超12度。屋外行色匆匆的路人裹紧微张的领口,不断地向冰凉的双手哈气,用力搓一搓后再次加快步伐。

 

这一系列简单动作,对屋里的老张来说或许再无可能。老张今年62岁,是河南省汝州市杨楼镇黎良村的村民,多年前因脑梗住院。

 
据当地村医刘言回忆,“限于当时条件,老张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都没有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遗留了一些后遗症,至今他的左手握拳无力,走路一瘸一拐,失去自理能力,无法融入社会。”

 

 

康复患者的真实现状:“康复不了”也“康复不起”

 

 
“限于当时什么条件?”笔者追问到。“市医院无配套的康复科,也无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患者出院后,基层更是没有康复设备,基层医生同样缺少完善的康复理念和技术。”

 

停顿几秒后,村医刘言无奈地讲到,“我们基层常常看到病人出院只是带些口服药回来,卫生所真是无能为力。看到半身不遂的后遗症病人,只能叹息一声,唯一能做到的是为他们勤测血压,给予健康生活指导。”

 
像老张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每年至少7000万人需要康复治疗,住院康复却只有157万人次”,曾有业内媒体作出这一统计。医院“康复不了”是一因素,家属“康复不起”也是摆在康复患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曾有读者留言表示,“康复患者在接受系统正规康复训练中的一些项目,医保是报销不了的,对于一些家庭难以承担。”对此,村医刘言也表示,“尤其对村民来说,的确是不小的费用,村里康复患者基本没有去大医院接受康复的。”

 
命保住了,剩下的事情那只有认命了。当然,也有不认命的。康复患者家属王乐向笔者讲述,“我身边还有些康复患者是去小的私立医院治疗,费用相对会便宜些。”

 

“费用是一方面,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康复患者,至少需要一个家属放弃自己的工作或生活全程陪着训练,精力也熬不起。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有些家庭久而久之就放弃了。”曾在大医院工作的护士张霞深有感慨。

 

据了解,中国需要70万康复治疗师,目前却只有5万。现在很多康复治疗师只是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要点,做示范,无法做到全程服务,一大半的训练任务就落在了患者家属身上。

 

 

康复医学,基层医疗机构新突破口

 

 

康复医学,是挑战也是机遇。村医刘言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世界物理治疗日的那一天,他的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医学必须不断向两极延伸,向前是预防医学,向后是康复医学(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但无论在医生还是患者眼中,仿佛只看到了“临床医学”。
 

今年,国家卫健委印发有关康复的两大重磅文件:《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

 
 
发展康复医疗工作犹如弦上之箭,势在必行。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负责人黄良军向笔者表示,“近年来,基层临床业务逐渐萎缩,以我县为例,一半以上卫生院临床业务收入入不敷出,靠公卫养活,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康复理疗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比如现如今颈肩腰腿痛和中风后遗症病人逐渐增多,基层医疗机构离病人家近,费用也比大医院少的多,非常适合病人康复,这也是国家的大方向。”他继续讲到。

 

 

基层康复医疗如何发展?人、钱资金哪里来?

 

 

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去发展康复医疗工作?人、资金从哪里来?近日,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出台了《河南省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实施方案》,在这份方案中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01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什么?

 

 
《方案》明确,基层医疗机构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或者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

 

如优先为失能或高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有迫切康复医疗服务需求的人群提供居家康复医疗、日间康复训练、康复指导等服务。

 

 

02

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开展?

 

 
《方案》提出,制订出台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康复医疗服务。通过医联体、对口支援、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康复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鼓励医联体内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通过建立康复医疗联合团队、一对一帮带、选派康复专家定期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出诊、查房、培训等,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康复医疗能力。

 

03

基层康复人才从哪里来?

 

 

河南省的方案里对于人才问题也给予明确态度:
 

 

① 培养康复医学生

鼓励有条件的院校设置康复治疗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康复技术和康复工程等紧缺专业。已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本科院校要加快专业分化,开设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专业。

 

加强康复医学相关知识的培养,把《康复医学》纳入临床医学及中医临床专业的必修课。持续推进康复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② 转岗培训、加强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培训
借鉴其他省份先进经验,积极推动康复医师转岗培训和康复治疗师上岗培训工作,增加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数量。

 

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医疗机构中正在从事和拟从事康复医疗工作的人员开展培训,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对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培训,提高其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04

基层发展康复医学资金哪里来?

 

 
硬件方面,康复治疗需要较大的场地,明亮的房间,还需要有各类康复器材、理疗仪器,如起立床站立架、平衡杠、减重训练器、作业疗法用具等。

 

这些投入的资金从哪里来?《方案》明确,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政府投入政策;民政部门要积极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推进康复医疗服务和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深度融合。

 

05

患者费用能承担起吗?
 
《方案》明确,医疗保障部门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康复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探索康复医疗服务的DRG/DIP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康复医疗服务项目支付管理。

 

发展康复医学,这是一个“如何让患者从活着跨越到如何高质量活着?”的复杂命题,须多方共同解答,任重道远。

 
 

(应受访者要求,刘言、张霞、王乐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本网注重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本文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请仅做参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