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亿,数字还在增长!被「封神」的二甲双胍,还招架得住?
- 作者:赵洋
- 来源:健康界
- 发布时间:2021-11-24 10:19
1.19亿,数字还在增长!被「封神」的二甲双胍,还招架得住?
【概要描述】「降糖控糖」是一场持久战,但糖尿病患者却早已不是唯一的参战者。基于庞大的病患和人口基数,精明的企业主试图在治疗、监测、预防等各个环节抢占赛道制高点。
- 作者:赵洋
- 来源:健康界
- 发布时间:2021-11-24 10:19
「降糖控糖」是一场持久战,但糖尿病患者却早已不是唯一的参战者。基于庞大的病患和人口基数,精明的企业主试图在治疗、监测、预防等各个环节抢占赛道制高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等多种问题的出现,也让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长。据IDF统计,2011年至2018年间,我国糖尿病确诊患者数量年复合增长率为3.5%。兴业证券在研报中提到,据2015至2017年进行的一项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开始,已经提升了16.7倍。
糖尿病类型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比超过90%。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缺乏自身胰岛素分泌,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的首选方案;而2型糖尿病的治疗则较为复杂,通常需要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
由此可见,由于并发症的不同,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也会根据患者情况出现较大差异。

相差十倍的市场空间
2009年至2019年这十年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5.2%。2019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约为509.8亿美元,其中我国约为539.8亿人民币。另外一组数据则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糖尿病支出为936美元,而美国同期则高达9505美元,两者相差十倍。作为拥有世界第一的患病人群,但市场规模、人均支出却相比中高等收入国家相差甚远。因此从数据上可以判定,我国糖尿病市场仍处于成长期,还具备很大的增长潜力。
2021年10月底,国家药监局批准了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生产的诺和益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在中国的上市申请。诺和益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注射液。目前,诺和益已被写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0月19日,微芯生物官宣,其申报的1类创新药西格列他钠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该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也是2021年首个获批的1类降糖新药。
降糖药物市场竞争惨烈
2019年我国二甲双胍市场规模超50亿。不过到2020年8月,在二甲双胍被列入第三批集采名单后,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常释片报价最低的科瑞制药仅为每片0.015元,缓释片报价最低的天方药业每片0.068元。至此,二甲双胍市场规模被大幅压缩,市场利润空间也所剩无几。
阿卡波糖作为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产品,一度在我国糖尿病市场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2019年,我国阿卡波糖的销售额就超过了80 亿元,该类药物曾被认为更加适合亚洲人群。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阿卡波糖片申报厂家已达55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35家。未来随着这些新药的逐步上市,拜唐苹在中国的份额或将进一步被侵蚀。
当然,在整个糖尿病治疗领域,虽然竞争激烈,但市场机会一直都在。患病人数逐年增长,传统药物空间被挤压,这也意味着一定会不断有新的替代药物脱颖而出。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与糖尿病共病现状十分严峻。据统计,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高达52.9%。每3位2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患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指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有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优先联用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2019年GLP-1RA的全球市场规模约109.7亿美元,占降糖市场总体规模的21.5%,而我国仅为11.7亿人民币,相比于全球市场,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随着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利司那肽等产品进入医保后,我国GLP-1RA市场自2020年开始进入放量阶段。
除了上述两种药物具备巨大的潜力市场空间外,随着我国研发实力的提升,已经不断有自主创新的降糖药物递交了上市申请或者已经被批准上市,且在临床试验中已证明了良好的效果。
2021年9月,华领医药公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多格列艾汀最新的进展情况,该产品为全球首创新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该药临床结果显示,在停用多格列艾汀52周后,基于DREAM研究方案定义的个体控制目标,糖尿病缓解率为65.2%。
杨松指出,判断糖尿病药物前景的核心要素包括两点:首先是药物降糖效果要满足基本指标;其次是产品本身是否具备额外的获益效果,比如在心脑血管、控制体重等方面。
糖尿病治疗涌现第二战场
今年10月19日,微泰医疗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将糖尿病医疗器械领域再次拉回到了我们的视野中。微泰医疗旗下的持续葡萄糖监测(CGM)产品成为支撑其企业价值的最重要筹码。作为备受关注的糖尿病相关医疗器械,持续葡萄糖监测(CGM)产品细分领域成为最为火热的赛道,资本,技术和创业团队纷纷入局。
据健康界了解,仅2021年10月到11月期间,国内就有三家CGM企业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其中九诺医疗于10月26日首获批准,微泰医疗和硅基仿生则于11月4日同日获批。与此前的国内产品相比,本次获批的三个CGM产品在某些关键参数上都达到了进口品牌的水准,如将产品使用周期延长到了14天之久,大大降低产品的日均使用成本,使得CGM在患者人群中的大范围使用成为可能。
在国内,雅培CGMS产品自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业务额飞速增长。在此影响之下,过去5年中国CGMS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仅878万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3.2%。
程荣恩指出,中国的CGM行业起步较晚,与国际巨头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真正被资本关注而加大投入也仅有三、四年的时间。从技术的角度看,国产产品的参数已经足以和国际巨头相抗衡,但如何在保证良品率的前提下实现量产,是摆在生产者面前最为关键的痛点。在其看来,能真正达到稳定量产公司的标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年产100万片、良品率达到80%以上」。但是在现阶段,除了雅培和德康外,其他企业都离这个标准存在不小差距。
程荣恩指出,「CGM的应用很广,可以基本覆盖与血糖有关的任何环节。未来通过CGM所采集的数据或将应用在与糖尿病有关的各种设备或软件中。」
甚至雅培、德康等巨头也正在进行着更多的探索。比如在辅助减肥领域,雅培曾推出一款与运动相关的产品,该产品可为马拉松选手提供有助于更好成绩的血糖值。

日前,在首届中国饮品健康消费论坛上发布了一份《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2021)》(以下简称「白皮书」)。
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无糖饮料,不仅成为热搜榜上的常客,还成功引领了一股「零糖」生活方式的潮流。日前有消息称,元气森林高达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即将完成,淡马锡、红杉中国、华平资本等机构出现在资方名单中。豪华的资本盛宴将元气森林估值仅仅用了半年就升至150亿美元。超高的人气,甚至已将其拿来与可口可乐相对标。

「降糖控糖」市场足够大,大到每条赛道都足以支撑起百亿规模。它像是一个江湖,可以容纳不同门派、不同背景的人。同时,它又是一个局,局中人绞尽脑汁地想扩大地盘,局外人则打破头颅地想进来分杯羹。
然而,只有身在江湖的局中人,才能真正尝到这其中滋味,到底是苦还是甜。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