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四川:2025年,县医院100%达标!50万以上人口县机会来了……

四川:2025年,县医院100%达标!50万以上人口县机会来了……

  • 作者:句凤翔
  • 来源:县域卫生传媒
  • 发布时间:2021-11-22 11:09

四川:2025年,县医院100%达标!50万以上人口县机会来了……

【概要描述】20万常住人口以上的县均有一所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50万人口以上的县达到三级标准。规划建设400 个左右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基本形成农村 30 分钟健康服务圈。

  • 作者:句凤翔
  • 来源:县域卫生传媒
  • 发布时间:2021-11-22 11:09
详情
20万常住人口以上的县均有一所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50万人口以上的县达到三级标准。规划建设400个左右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基本形成农村 30 分钟健康服务圈。

 

加快县级传染病科建设;建设400左右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县医院100%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旨在推动四川健康发展,部署“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中国县域卫生现将《规划》内容整理如下:

 

 

 

 

50万以上人口县 综合医院达三级

 

 

《规划》指出,将以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现代化疾控体系。《规划》提出创建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加快推动“1+6”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加强市(州) 传染病医院、县级传染病科(病区)建设,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重大疫情监测哨点建设。

 

《规划》明确,建立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以县级急救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农村三级急救网络。推动市(州)级以上城市设置急救中心,有条件的县及县级市设置急救分中心,其余地区依托医疗机构设置急救站点。

 

《规划》要求,市州和有条件的县设置健康教育机构,争取每个县具有一个承担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每个村、社区至少有 1 名健康教育人员。增强妇幼健康体系,构建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大中型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支撑、民营妇幼健康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

 

《规划》提出,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的“龙头” 作用,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带动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到2025年,市级综合医院建设医疗集团率达100%,市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乙等。20万常住人口以上的县均有一所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50万人口以上的县达到三级标准。规划建设400 个左右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基本形成农村 30 分钟健康服务圈。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供给,原则上每3万—10万居民的街道办事处范围规划设置 1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主动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趋势,推动乡镇调整为街道的乡镇卫生院转型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 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社区医院。

 

《规划》提出,加快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强化基层中医药便民服务网络,补齐建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缺口,支持基础好、服务量大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提档升级,进一步推进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

 

《规划》要求,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健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规划建设省老年医院,推动21个市(州)各建成1所老年医院。

 

 

60%乡镇卫生院达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

 

 

《规划》提出,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加大临床专科建设,建设基本覆盖发病率排名靠前疾病的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群。全面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服务能力,力争实现县医院 100% 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80%达到推荐标准。6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基层诊疗人次占比下滑趋势得到缓解。大力构建区域脑卒中、胸痛防治网络体系,打造脑卒中“ 一小时黄金救治圈”。

 

《规划》要求,完善省、市、县三级质控组织体系建设,推动医疗质量控制由以住院患者为主延伸至门急诊、日间手术患者的全诊疗人群。到2025年,实现二级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估覆盖率达到50%以上并逐年提高。

 

《规划》明确,构建以疾控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为主体。大力开展多学科诊疗、日间服务、医务社工、急诊急救等服务,提高患者就医可及性。持续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加强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

 

 

《规划》要求,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补齐重大疫情中医药防治短板。加快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提升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能力,强化中医在治未病方面的主导作用。

 

《规划》提出,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完善中医师承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让中医药文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开展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进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培育中医药创新团队,加速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

 

 

20%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建成二星智慧医院

 

 

《规划》要求,完善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推动医疗机构信息平台规范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临床检验、医学影像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覆盖省域内的信息互认。实施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提升工程,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到2025年,力争60%的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建成三星智慧医院、20%的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建成二星智慧医院。

 

《规划》提出,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推进互联网医院与线下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连续服务。到 2025 年,力争建成 300 家互联网医院。推动医联体、医共体强化医疗健康服务一体化,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 医后付”、“无感付”等便民场景建设与应用。到2025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联体、县级公立医院和有条件的民营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卫机构基药配备比例不低于90%

 

 

《规划》提出,健全“三医联动”改革机制,推动医改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实效性。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体、多种非基本药物为补充的“1+X” 用药模式,逐步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 90% 、80% 和 60% 。常态化开展新增项目评审,每年至少开展一批新增和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评审并拟定试行价格。健全医保管理支付机制。统筹门诊和住院待遇政策衔接,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深化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将结核病、丙肝等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重大传染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纳入门诊特殊病种保障。

 

《规划》要求,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推动成立省疾病预防控制局。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完善疾控机构职能。健全公共卫生医师制度,鼓励公共卫生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

 

《规划》明确,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网格化布局组建城市医疗集团,由市(州)三级公立医院牵头,整合各层级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形成“N+1+N”(多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个区级医院+多个市级医院的优势专科群)的格局。以县域为单位,加强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建设,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推进人员、资金、业务、信息、医保“五统一”。健全双向转诊机制,按照“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原则,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相关疾病诊疗中的职责分工、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引导城市大医院提高收治疑难疾病、危急重症占比,分流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探索以慢性病和重点人群为切入点,推进按人头打包付费改革。创新慢性疾病支付方式,实施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长期住院及医养结合、家庭病床等按床日付费,促进急慢分治。

 

 

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员额制管理

 

 

《规划》提出,落实《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2020—2025年)》,加强健康中国行动、公共卫生、医疗、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业等方面的协同发展。率先推动重庆、成都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打造高水平西部医学中心。

 

《规划》要求,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加强全科、儿科、麻醉、急诊、重症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加大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首席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实施四川卫生健康英才培养计划,遴选培养一批首席专家、领军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临床技能名师。

 

《规划》明确,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员额制管理,全面推行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健全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分配制度。完善保护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实施薪酬、职业发展激励。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本网注重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本文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请仅做参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