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122万人正在“中年痴呆”
- 作者:张羽岐 汉雨棣
- 来源: 财健道
- 发布时间:2021-11-20 16:37
在中国,122万人正在“中年痴呆”
【概要描述】中国患老年痴呆症的人群中,近13%尚且“年轻”。
- 作者:张羽岐 汉雨棣
- 来源: 财健道
- 发布时间:2021-11-20 16:37
中国患老年痴呆症的人群中,近13%尚且“年轻”。最近一部关于老年痴呆症的影片《关于我妈的一切》正在热映。徐帆饰演的妈妈常年辛劳照顾患病的奶奶,当她离家时仍通过视频远程指导家人给奶奶喂饭的画面,令不少人动容。鲜为人知的是,一般被称为老年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人群,正在年轻化——最年轻患者甚至不足40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统计,在中国,患老年痴呆症的人群中,有高达12.51%的“中年人”(41——60岁),总人数约122万人。“中年痴呆患者”,是一个正在被社会忽略的群体。

当大众观念里的“老年病”发生在中青年身上时,“爱忘事儿”、“容易劳累”等那些习以为常的身体状况也日益被认为是疾病的前兆。9月正值“脑健康宣传月”,今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宣传月的主题是“了解老年痴呆,了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发现距今约120年,它正在成为患病人群庞大,但医药研发难、早期筛查不易的一项“疑难杂症”。
那么,老年痴呆症还有哪些尚未被我们了解的真相?人类医疗手段进展为何迟迟无法攻克这一难题?普通人,尤其中青年人群是否能够提前防范它的发生?“中年痴呆”的谜底正在等待揭晓。
老年痴呆症不仅给个人带来病痛,更会让整个家庭遭遇巨大打击。1901年,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发现51岁的奥古斯特有奇怪的行为症状,并且丧失了短期的记忆。阿尔茨海默连续追踪五年,并在其论文中以“阿尔茨海默病”表述,形成了现在我们对“老年痴呆症”的初步研究。

据统计,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所有痴呆症患者人数的50%到70%。在全球范围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各类痴呆症,在中青年群体(40——59岁)中有0.2%的人患病。
阿尔茨海默病在1998年——2017年,已有146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在临床中遭遇失败,仅有4种药物成功上市——这是来自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的报告数据。而根据2019 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显示,2009年-2019年平均每年上市56款新药和生物制剂。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临床成功率仅为2.7%——20年间仅有4款药物成功(1993-2021年,共研制成功7款)。
面对庞大的患者基数,却尚无特效药物彻底根治阿尔茨海默病。
今年6月7日,FDA宣布渤健公司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新药Aduhelm(aducanumab,阿杜卡奴单抗)获得批准使用。该消息传出后,渤健(Biogen,BIIB.US)股价一度暴涨,但一些医疗专家提出质疑,脑部的“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机制之间的关联具有不确定性”。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之路,任重而道远。自1993年第一个治疗性的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上市以来,全球批准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用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药物仅7种;礼来、阿斯利康、强生、辉瑞、罗氏等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在过去的20余年里,相继投入近千亿美元研发,但绝大多数进入临床III期研究的药物,也以失败告终。这为相关药物研发蒙上了一层阴影。
至今,FDA批准的7种药物,均属于辅助性治疗药物。2003年上市的美金刚属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MDA)抑制剂,其余还有四款药物均为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最早出现(1993年)的他克林,由于毒副作用大,目前已经退市;FDA在美金刚(2003年)上市后的11年,才批准了唯一一款新药,即复方美金刚+多奈哌齐的联合用药。
如今,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也有所探索,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带来了新方向。科学家们正在试图验证人工智能对病症的预测能力。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成熟,起初依托成像设备如MRI、CT等进行辅助诊断的手段或将被替代。据欧洲高校研究团队于2021年发表的最新论文显示,深度学习能够预测轻度认知障碍、早期认知障碍、晚期认知障碍,且优化后预测率超过99%。
但人工智能预测早筛等,目前仍然面临着数据集不够大,核心数据缺失、人工智能注册限制巨大等困境。国内相关研究人员告诉《财健道》,上述欧洲高校的研究仅在试验阶段,目前大多数的研发均属于高校研究课题的开展。而阿尔茨海默海默病研究面向临床时,因病人不够多,无法获得足够多用于研究的数据集,而且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的注册有诸多限制。即便日后应用到临床,也只起辅助作用,代替医生做诊断目前是不可取的。
03
应对:防大于治
“脑部疾病趋于年轻化”——《财健道》也向具备临床经验的一线神经内科医生证实了该说法。以常见的脑部疾病中风为例,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除了免疫缺陷、基因表达等原因,年轻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中风。中风可能引发血管性痴呆或脑白质变性等一些神经内科收治的疾病。但同样是常见脑部疾病的阿尔茨海默病,大多数时候不具备入院治疗的条件,且病患的就诊及时率仅有67.71%。当确诊时,病人可能已经出现记忆衰退、糊涂、爱忘事、不认识熟人等现象。
面对这个治疗、早筛都困难重重的疾病,降低老年痴呆风险十分重要。医生在临床指导中,最首要的是督促认知正常的成年人或者那些已具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成年人,建议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降低痴呆风险。与此同时,戒烟、戒酒、规律饮食以及适当参与社交活动,也是降低痴呆风险的有效方式。当大众观念里的“老年病”开始发生在中青年身上时,人们在中青年时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将尤为关键。
(作者系《财经》实习研究员)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本网注重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本文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请仅做参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