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量排名榜,是“医疗发展标杆”还是“过度医疗铁证”?
- 作者:姚远
- 来源:医学界智库
- 发布时间:2021-11-16 12:03
手术量排名榜,是“医疗发展标杆”还是“过度医疗铁证”?
【概要描述】榜单前十位中,没有一家医院来自医疗资源集中的北上广地区。
- 作者:姚远
- 来源:医学界智库
- 发布时间:2021-11-16 12:03
9月19日,医学界公布了《2021中国综合医院手术量排行榜》,在知乎引发了热烈讨论——如何看待该排名?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同时,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均是2021年前十中的新面孔,分别位列6、7、8、9、10。
此外,榜单前十位中,没有一家医院来自医疗资源集中的北上广地区。
手术量“刹车”已成大趋势
规模床位优势让郑大一附院常年霸屏各类榜单,然而其也已悄悄在手术量这块踩下了“刹车”——据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介绍,医院开始提升三四级手术比例,并和基层医院建立医联体,将低级别手术留在合作医院,将疑难患者转向郑大一附院。
郑大一附院曾让“办医院先做大再做强”的思路一炮走红,自己也顺势从2014年复旦版最佳医院排行榜63位提升至第18名(2019年),但现在风向变了,即使是宇宙第一大医院也要在国考绩效指挥棒下转个方向,换种思路。
不仅是郑大一附院,榜单前5名手术量相比前一年均出现下降,尤其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量几乎腰斩,降幅高达49.4%!
2020年手术量排行榜中,有31家综合医院的手术量达到或者超过了10万台,到了2021年,只有22家综合医院的手术量达到或者超过10万台。因此,综合医院无论是主动导流低级别手术到下级医院,还是受疫情冲击被迫减少,手术总量“刹车”已成大趋势。
比肩河南,皖系、鲁系医辽异军突起
数据显示,安徽省是流出患者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大约有22%的患者选择异地就医且大多流向长三角其他省市,流出的病种以肿瘤和心血管为主,这反映出安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特别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也促使安徽的医疗管理者想了一系列办法去解决,比如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出任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让安徽(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双子星医院向下托管更多的医院。
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术量的提升,或与去年山东省立医院(集团)鲁东医院在烟台市新院区正式运营有关。公开资料显示,该院是由山东省立医院、烟台市福山区政府、鲁东医院合作建设的三级综合医院,重点建设与心脑血管病、老年病、肿瘤防治等相关的学科,并按国家标准设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急救中心、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而诸如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王牌医院均成绩垫底,“榜单前十位中没有一家医院来自医疗资源集中的北上广地区”,更是让人高度怀疑这些上榜医院是否过度医疗,是不是把一些本属于下级医院的手术也全部拉过来了?
自2009年10月,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成立,共设6个手术间和24个床位,2016年其日间手术已占择期手术的24%,截至2017年已成功开展10万台手术。


你可以说某些地区缺乏竞争,容易形成医疗垄断,但对能挂上号做日间手术的患者而言却绝对是个福音。事实上,日间手术已经成为国家推进三级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2017年12月,国家卫计委公布数据显示,日前已有一半以上的三级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提高至12.8%,其中639家医疗机构设置日间手术中心,同比增加243家。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本网注重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本文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请仅做参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