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医院院感科主任肺腑之言:做好院感,切忌完全依赖信息化!
- 作者:句凤翔
- 来源:县域卫生传媒
- 发布时间:2021-11-08 11:37
县医院院感科主任肺腑之言:做好院感,切忌完全依赖信息化!
【概要描述】加强院感监测预警,发挥信息化在医院感染防控领域的支撐作用,是国家所大力倡导的。国家卫健委曾要求,医院要开展院感指标监测,加强院感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发现和通知临床预警结果,提高医院感染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作者:句凤翔
- 来源:县域卫生传媒
- 发布时间:2021-11-08 11:37
加强院感监测预警,发挥信息化在医院感染防控领域的支撐作用,是国家所大力倡导的。国家卫健委曾要求,医院要开展院感指标监测,加强院感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发现和通知临床预警结果,提高医院感染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前瞻预警 未雨绸缪
应急预警,提前行动,微山县人民医院院感科主任王芬体验到了院感信息化系统带来的好处。
山东省微山县人民医院院感科主任王芬
8月初的一天,王芬正在向往常一样浏览医院院感信息系统的消息。突然一条提示通知让她高度警觉起来。医院ICU三天内出现三例不明症状的发热患者,体温已高达38.5度。她立即查看三名患者的病例,从有限的病例信息中,无法查明发热原因。
王芬连忙向ICU主任沟通此事。得到的回复是患者发热是由于病情引起。但王芬考虑到病菌传播的速度快,将可能引起传播,还是小心谨慎一些好。她提醒ICU不能大意,做好防范措施。例如,患者所在的病房实施分房隔离,采用专人护理、物品专用等措施,同时,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病房消毒隔离等措施。
而ICU也在第一时间给三名患者做病原学检查。三天过后,两名患者的体温也已经恢复了正常。检测报告显示,三名发热患者中有两名患者感染的是相同病源菌。此时的王芬长舒一口气,庆幸她及时通过院感信息化系统发现病例,并及时通知了ICU做好防控措施。
王芬说,院感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医院院感科最重要的“伙伴”。她介绍,微山县人民医院自2016年引进院感信息化系统以来,已经更新了第七个版本。
在王芬看来,院感信息化系统能在院感防控发挥三大作用。其一,实时监测,预警,反映真实情况。信息化系统能够根据医院院感诊断标准,对短时间出现的三例或三例以上的病例或相同病源的患者及时上报。
其二,院感信息化系统能将采集到的数据自动汇集成表格,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大大提高医院管理工作效率。
其三,院感信息化系统能大大减少医院院感科的人力成本,将过去需要三个人共同完成的工作压缩到一个人,大大节省人力。
在信息化系统启用之前,相关工作均是由医务人员亲自检查的工作。而应用信息化之后,院感系统大数据将此前翻看病例的回顾性调查转为前瞻性预警,实现了对医生提醒和监督,有效防范医院感染的暴发。
院感信息化系统并非完美,仍需追根溯源
王芬指出,院感信息化系统是一个有力的武器,但却不能过度依赖。一方面,任何一款信息化系统都不完美,都会存在漏洞;另一方面,是一个院感防控的本质是追根溯源,需要医院将院感病例的原因了解清楚,需要院感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在这一点上,信息化系统远没有代替医务人员的能力。
王芬解释,当前医院院感信息系统会出现“无中生有”的情况,从当前预警结果来看会有一定的不足,容易造成病例“误判”。例如,系统将“发热”、“腹泻”等词设定为敏感词,当医务人员填写的病例信息是“无发热、无腹泻”时,因为其含有“发热”、“腹泻”词汇,系统也会自动将病例列为敏感病例。此外,院感信息系统是通过网络提取其他系统数据进行预警的,但因为存在网络中断、延迟等原因,也会有损院感信息系统的灵敏性。
“医院院感工作可以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但不能完全依赖,院感最重要的工作是追根溯源,查明病情的原因,医务人员一定要去病房和患者沟通交流,这样才能确定事件的来龙去脉。”王芬严肃地说道。她指出,院感科的医务人员一定要发挥自身重要作用,能够将疑似院感病例及时跟踪,发现病例找医生进行联系,找清楚病情具体原因。
“病情变化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判断一例感染病例决不能光光依赖一串数字,还是要以实际观测到的诊断依据为准,对病例追根溯源。” 王芬指出,进一步提升院感人员技能及意识,同时也要继续完善院感信息系统,才能切实解决临床一线的感控问题,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