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命药进了医保进不了医院?这个硬刚办法打破僵局!
- 作者: 严树
- 来源:健康界
- 发布时间:2021-10-18 11:12
救命药进了医保进不了医院?这个硬刚办法打破僵局!
【概要描述】救命药进了医保,却进不了医院,患者只能干着急没办法。而在国谈药品「双通道」政策出台后,上述救命药将可能在定点零售药店买到,并享受医保报销政策。
- 作者: 严树
- 来源:健康界
- 发布时间:2021-10-18 11:12
救命药进了医保,却进不了医院,患者只能干着急没办法。而在国谈药品「双通道」政策出台后,上述救命药将可能在定点零售药店买到,并享受医保报销政策。
如果这些经谈判准入的药品想要落地,就需要面临较多博弈环节。首先是国家局的谈判,紧接着到了地方局必须要配套支付,然后到了医院还要能够入院,而入院之后医生才能处方,之后是取药配送报销等一系列环节。在陶立波看来,国谈药品入院难,并不完全是医院本身的问题。因为医院也有自己的经营管理需求。比如,医院进新药,需要召开药事委员会评议,医院有医院的考虑,医院面对的医保目录有近三千种,医院只能有选择的把医保目录内的药品纳入进来。

以三个国产的PD-1产品为例,信达、恒瑞和君实,在医院销售占比最高的君实PD-1产品也只有10%左右,最低的信达PD-1只有5%。创新药进院难、医生开药难、患者买药难,被称为创新药院内销售的「三难」。「双通道」政策,正发端于此。
专业药房将最快获益
通过分类管理,将谈判药品中价格昂贵、用药人群特定、用药指征明确的药品纳入单行支付管理,执行特定的支付政策和经办服务,单行支付和双通道药品名单从最初的37个增加到了目前的88个。在「双通道」销售额中,药店占比高达78%,医院仅为22%。

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支持电子处方和处方外流,各地的惠民保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双通道政策也在逐步破除药店承接障碍。在三大障碍逐步破除之后,预测到2023年,处方外流的整体规模大约突破5400亿,线下药房将承接处方外流规模达到1300亿。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包括传统的零售上市公司,以及一些创新型的互联网公司,都会切入专业药房(DTP)赛道,竞争环境将会愈加激烈。
所谓专业药房模式,即药店获得制药企业产品经销权,患者在医院获得处方后从药店直接购买药品并获得专业指导与服务的模式。中康CMH数据显示,2020年DTP市场销售规模达445亿元,同比增长29%。作为新药上市的主要渠道,DTP渠道近两年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市场快速扩容,成为市场引擎和和行业热点。

创新药企掀起渠道变革
在阿斯利康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刘谦看来,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新药上市的窗口期变得很短,过去的独家新产品可以有五年以上的独占期,但现在能够有五个月就不错了。因此,新产品必须加速成长,其营销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变革。
在过去几年中,处方药的线上零售增速越来越明显,已经超过了非处方药以及健康产品,越来越多的厂家都成立了自己的电商团队,开始布局线上,这也成为药企不可忽视的战略渠道。据刘谦介绍,目前,阿斯利康的处方药正在跟一些互联网平台合作,并不是简单的医药电商,而是线上线下的一体化供应体系。在他看来,企业如果自己没有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生包括线下配套的话,处方药只做线上电商,实际上是非常难成长的,除了知名度很高过了专利期的老药之外,创新药是不可能有销售。
由于处方药不能够针对患者做推广,因此怎么样有效地传递产品信息,这对药企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刘谦认为,如果处方药电商平台能够搭起来,就不仅仅是做营销的,而是作为医患连接慢病管理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讲,处方药电商也是企业营销的一个环节。未来最理想的状态一定是线下药店+线上电商,以及厂家在医院的营销一体化。如果线下做得不好,线上也不可能长久。
当然,国内创新药企也没坐以待毙,同样也在迅速行动中。去年12月科创板挂牌上市的艾力斯医药首席执行官牟艳萍表示,「双通道」政策出台后,公司已经开始制定相应的策略跟行动计划。一是积极地做研究政策,跟踪各个地方「双通道」的政策落地实施情况;二是调整公司的组织架构,原来是药品进医保之后有很大的比例要做大客户管理,未来这一功能会转向药店或者供应链团队管理;三是调整医生教育的方向,增加「如何跟院外处方外流对接」的内容,同时也会增加对「双通道」店员的教育;四是考虑跟商保结合,让病人感觉药店其实也是一个很高大上的取药之地。
「随着DTP的发展,基石药业除了会加强院外市场布局外,还会考虑进行数据营销。双通道新趋势下,如何打通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认知,如何把一些认知统一起来标准化,这是数据营销要发力的领域。」基石药业广义市场准入副总裁陈志怡如是表示。
2021年年5月,中国医药物资协会DTP委员秘书长张小平曾表示,当前市场格局中,国药、华润、上药三大系DTP药房在规模上依旧领先,但增速放缓;区域DTP连锁门店数量普遍偏少,但相对获得大病保险、医保双通道定点资格的较多。同时,互联网医疗DTP药房呈现强劲势头,包括圆心、思派、邻客在内的市场三强的市场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增长率超过100%。
2020年12月,诺诚健华首个商业化产品——BTK抑制剂奥布替尼上市。但因上市时间太晚,未能进入医保谈判。于是,互联网医疗DTP药房成为其合作目标。诺诚健华董事长兼CEO崔霁松表示,奥布替尼之所以选择与腾讯云医、思派健康合作,是希望合力于打造一个完整的「互联网+复诊随访+送药上门」的闭环。
北京圆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罗东滔表示,这一指导政策里明确了关于「双通道」互联网+药品的流通城市,这是通过互联网工具或手段在传统药房业态里面做了非常好的指引。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