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
“网约护士”悄然流行,谁在约?有这些服务

“网约护士”悄然流行,谁在约?有这些服务

  • 作者:
  • 来源:职场录吧
  • 发布时间:2021-10-09 15:18

“网约护士”悄然流行,谁在约?有这些服务

【概要描述】在我们传统印象中,打针、换药、拔罐、按摩等最基础的护理需要到医院,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医护人员观念的转变,“线上下单,上门服务”逐渐兴起并流行,相较于走进医院大门才能得到护理的传统模式,“网约”能使病患获得更好的体验。

  • 作者:
  • 来源:职场录吧
  • 发布时间:2021-10-09 15:18
详情

此约非彼约,大家不要误解了,推出该项服务的出发点在于更好地方便患者,是一种护理新模式。

 

在我们传统印象中,打针、换药、拔罐、按摩等最基础的护理需要到医院,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医护人员观念的转变,“线上下单,上门服务”逐渐兴起并流行,相较于走进医院大门才能得到护理的传统模式,“网约”能使病患获得更好的体验。

 

 

 

 

 

一,什么是“网约护士”?

 

“网约护士”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将需要护理的病患和医疗机构的护士联系起来,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服务”的新模式为刚出院的病患和行动不便的病患提供护理服务。

 

其实“网约护士”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2019年的2月份,国家卫健委就确定开展“网约护士”试点,随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6省市给予了相应。此后两年多的时间,新加入的城市和医疗机构也越来越多。

 

简单来说,“网约护士”新模式将护理服务从医院等医疗机构延伸到社区、延伸到家庭,极大方便了患者。

 

 

 

 

 

二,什么人可以加入“网约护士”?

 

能成为一名“网约护士”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必须是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的注册护士,也就是属于派出机构的正式员工,不能出现医院接了单又外包的情况;二是护理经验和职称需要达标,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但凡是“网约护士”,必须具有5年以上的护理经验和护师以上的技术职称,护理经验和职称要求缺一不可。

 

能成为一名“网约护士”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拿郑州人民医院为例,自推出“网约护士”以来,有200多名护士报名,但最终优中挑优,只有60名护士在平台注册成功。

 

 

 

 

三,收费比医院贵吗?能使用医保卡报销吗?

 

首先大家要走出一个误区,“网约护士”并非是“干私活”,下单的方式是通过医院电话或者医院提供的线上平台进行的,医院再根据护理项目派出专业领域的护理人员,线下护理是医院业务的一部分,收费由医院统筹管理,绝非护士“干私活”的行为。

 

“网约护士”无疑是极为方便患者的,那么收费比医院贵吗?能不能医保报销呢?首先,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网约护士”定价标准,就目前来看,费用包括三大项,即护理费、耗材费、上门服务费,因为“上门服务费”的存在,收费标准一般会比医院高一些。而且上门护理是“一对一”,属于升级服务,而非简单的基础服务,因此收费标准高一些也情有可原。

 

另外,从目前的医保范围来看,“网约护士”服务尚未纳入到医保的范畴,所以费用是无法通过医保报销的,全部费用只能自担。但长远来看,如果“网约护士”能普遍开展起来,未来纳入医保也不是没有可能。

 

 

 

 

四,“网约护士”可以提供哪些服务项目?

 

“网约护士”既然是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注册护士,那么能提供的服务项目就能基本涵盖医院和门诊的全部护理项目,只要有此领域的护士注册就可以。

 

以广东省二医为例,全院在平台共注册了160名“网约护士”,护理项目涵盖38项,常见的伤口护理、母婴护理、康复管理、换药、打针、灌肠、拔罐等基础护理项目都有涉及。

 

 

 

 

五,受益人群有哪些?

 

受益人群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刚出院的病患,病情已经稳定,不需要再住院治疗,但限于刚刚痊愈,行动可能存在不方便的情况,通过向家庭、社区延伸,“网约护士”能继续为他们提供一段时间的护理服务,比如换药、拆线等。二是对母婴的护理;三是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失智老人的护理;我国患有老年慢性疾病的有1.5亿人,占老年人口的65%,还有4000万的半失能老年人,他们往往行动不便,需要长期在家卧床。另外,在老龄化日趋加剧的今天,能上门为老年人护理显得更为人性化。

 

不过,鉴于上门护理收费一般较高,而且尚没有纳入医保,所以除非是极度不方便前往医院或门诊,否则则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以上就是对时下流行的“网约护士”的介绍,本质上来说,“网约护士”是将传统的护理模式变成依托互联网的“线下护理”,是护理服务向家庭、向社区延伸的一种新模式,极大地方便了行动不便的病患,值得推广。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本网注重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本文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请仅做参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版权异义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