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莫把“预报”变“实报”——由早年某县气象站一则笑话想到

莫把“预报”变“实报”——由早年某县气象站一则笑话想到

  • 作者:王秀华
  • 来源:今日头条
  • 发布时间:2021-10-03 17:31

莫把“预报”变“实报”——由早年某县气象站一则笑话想到

【概要描述】现在则完全不同了!科技的进步,导致气象预报的精准度和提前量大大提高,为防范自然灾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作者:王秀华
  • 来源:今日头条
  • 发布时间:2021-10-03 17:31
详情

 

 

今天早晨要出门晨炼。因今日多雨,就先打开某天气预报软件看了看——“多云”。于是窃喜,且未带雨具放心出门。

 

 

大约走了20分钟左右吧,行至这座省城某著名景点。找联椅坐下,刚取出电纸书看了几页,感到有雨水落到身上。抬头一看,刚才还算晴朗的天空乌云翻滚,附近游人纷纷加快脚步离开,且有些做鸟兽散的情形。

 

 

不是“多云”吗?怎么就要下雨了?我颇有些认死理地又打开手机上那款天气播报软件,呈现的不是刚才的“多云”而是“大雨”了,于是效仿那些游人,赶紧收起电纸书和手机走人。

 

 

这次关于“大雨”的播报看来十分靠谱,就在离住的地方还有几十米的时候,密集的雨点骤然而至,尽管近乎小跑,但衣服也基本淋透,所幸没有变成“落汤鸡”而已。

 

 

由此想起早些年在某县城工作时听到的有关县气象预报站的一则笑话。

 

 

该笑话的内容是这样的:那家气象站气象播报员预报前先推开窗户,一看是晴天,就说“天气晴”,再看远边天际飘来几块云彩,就又加上一句"一会儿可能变阴",为周延计,最后又说“还可能下雨或者变晴”。

 

 

这当然是笑话,但在那个农民靠天吃饭的年代,关键窗口时间的天气误报可能导致一年耕耘的汗水化为乌有。因此气象站误报行为就有了强烈的民意讨伐基础。但他们或许不知道,在缺乏相应条件、科技落后、设备匮乏的情况下,气象站也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处。

 

 

现在则完全不同了!科技的进步,导致气象预报的精准度和提前量大大提高,为防范自然灾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这种科技进步的成果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普及?某些软件能不能在这方面发挥更强的“预警”作用?

 

 

如果把天气预报变成天气实时播报,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责任编辑:亦欣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