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高质量发展,从粗放到精细化管理要过哪几道坎?
- 作者:马恩祥
- 来源: 德励五合医管
- 发布时间:2021-09-18 10:41
医院高质量发展,从粗放到精细化管理要过哪几道坎?
【概要描述】临床医疗的发展不断走向专业细分,针对性和对抗性极强。然而,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却是受机体内外环境的系统性所影响。虽然症状表现是局部的,但其发病的机制却是系统性的,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 作者:马恩祥
- 来源: 德励五合医管
- 发布时间:2021-09-18 10:41
系统化的难题
临床医疗的发展不断走向专业细分,针对性和对抗性极强。然而,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却是受机体内外环境的系统性所影响。虽然症状表现是局部的,但其发病的机制却是系统性的,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一些效果不佳的医疗临床思维根本上来说就是对症治疗,对于原因不明的疾病,也无从系统化医疗,譬如精神分裂症、癌症。实证医学基本上是从科学唯物的角度,当科学认识不到就毫无根本办法,当未经循证证实也只能是做推测进行实验性诊疗。然而这种实验性诊疗仅凭假设判断,而这种假设判断又是以个人狭窄的认知思维为依据,本身就不是系统性的,所以非常的不靠谱。
什么样的医疗是精细化的?
解决临床医学系统性的难题,需要有哲学和逻辑学的高度,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顺序是生物医学到心理医学到社会医学,是三维医学的叠加。对于绝大部分慢性病、老年病和疑难杂症而言,诊疗的思维或者恰恰与此相反,应该从社会医学到心理医学再到生物医学。
譬如说睡眠障碍、神经性皮炎的治疗,如果仅仅从生理方面着手,很难取得长久的效果;但如果先从患者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深度调研与分析,就能找到一系列的疾病的促发因素,而系统性消除或改善这些外部工作与生活环境,调整好心理状态,其治疗效果就会好得多。这也说明,单纯的生物医疗是一维的、最外在的,是不系统的,所以是粗放的,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医疗是从躯体至心理到社会环境三维的,全体系的,因而才是真正精细化的。
从上述医疗的系统化思路来看,医疗的系统化在于正确理解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同时要找到这种体系化的联系,才能疏理出诊疗的正确脉络。厘清现象与本质光靠自然科学思维不行,还需要依靠社会科学思维。
精细化运营中的有哪些系统化难题?
医院运行是一个以管理为工作对象的过程,是基于构架、秩序、规则,问题发现与解决,以及人(事)协调应对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如同一个复杂的迷宫,看似走得通,却往往走入死胡同。譬如不少医院的绩效管理,新的绩效方案出台之后,不久便整体失去了效果。
系统化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顾此失彼。或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源头解决。譬如提升某个岗位的绩效分配,这个岗位的积极性提高了,但是同一科室的其他岗位的积极受到了比较性差异的影响,积极性受到挫折。
系统化中也常出现的问题是因小失大。这其中是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为了降低运行成本而损害了医疗质量,这是典型的因小失大。
还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平衡性难以把握。而影响平衡性的原因有好几个方面。一是公平与公正关系的确定,是要公平还是要公正?二是核心要素与一般要素的确定,是抓核心要素还是抓一般要素?三是业务管理与运营管理关系的确定,是医疗主导还是运营主导?
如何进行系统化运营?
5. 发展管理医学。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需要大部分管理者成为综合医疗的组织者。通过去行政化,使得管理者掌握社会医学的本领,直接服务于就诊者,形成一个以管理者核心的并服务于就诊者的大健康医疗目标。从而提升疾病诊疗的效果,降低患者的诊疗花费和医院的运营成本。发展管理医学的标志之一是一批具有社会医学专业能力的管理者出任科主任、护士长或者的医疗项目小组长。使我们的医疗都符合社会伦理、调动社会医学资源服务就诊者。同时带动心理医学的普及应用。
责任编辑: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