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正式进入旅居时代
- 作者:
- 来源:今日头条
- 发布时间:2021-09-11 11:24
中国:正式进入旅居时代
【概要描述】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物质财富生长茂盛,但却没有谁敢于调查一下中国人的幸福感。这个时代人人都在力争上游,超额工作、透支健康,要事业成功也要爱情美满、要村上春树还要李宗吾,物质和精神故此失彼。
- 作者:
- 来源:今日头条
- 发布时间:2021-09-11 11:24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物质财富生长茂盛,但却没有谁敢于调查一下中国人的幸福感。这个时代人人都在力争上游,超额工作、透支健康,要事业成功也要爱情美满、要村上春树还要李宗吾,物质和精神故此失彼。如何幸福?这是一个摆在多数中国人面前的难题。每个人都有回归简单生活的方式,有人选择泡在茶馆、酒吧,用与陌生人的调情与口水消磨时光;有人选择电视,把生命贡献给韩剧和芒果台;但只有辛勤工作过的人,和那些拨得开眼前看得见未来的人,有能力和见地选择更有品质的生活——找个山好水好的地方,买套房或是租个宅,偶尔把人生换种模式,用生活的方式旅行,用旅行的方式居住,不求纵情山水,只求找回真我。
依山傍水、春暖花开,是精英阶层形而上的向往,是新富阶层的田园想象,也是这个时代的品质追求。找个地方躲起来,逃出雾霾、逃出城市、逃出水泥森林,融于山水之间。精英阶层们开始选择主动与社会保持距离,正是有了他们用生活进行的实践,我们读懂了这个时代的追求。这是一个这样的时代——“名利”不是奢侈品,“幸福”才是,“成功”不代表个人魅力,“真我”才是。
精英们于都市困顿中努力摆脱,而恰好中国的地产业已经有能力为他们提供去处,以西式的现代品质还原东方的自然格调,对于久经市场磨练的中国地产而言并非难事。精英们渴望在城市与山水间穿梭,在名利与自由间游刃。旅居时代悄然而至,聪明的商家也是时代趋势的观察家,旅游地产和度假酒店的开发军团还在持续地壮大中,几十个城市都打出了“休闲”的标签,一群人在追求生活的品质,另一群人则竭力为之打造心仪的目的地。
在中国,即使是只有少数人所追求的生活,也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何况中国的精英阶层们正在奔走相告,互相传授着旅居的心得。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旅游地产、度假酒店、异地养老、产权公寓等为方式的旅居生活意愿,正在迅速地由少数人传导至多数人,人们正在兴奋地、用辛勤劳动换取更有品质的生活。数以百万计的人,正在从城市迁徙到海南、云南、环渤海或者任何一个值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地方。
在过去几年中,全国共拥有上万个旅游地产项目,并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涉足于旅游地产开发。在度假酒店方面,喜达屋、洲际、希尔顿、万豪、索菲特等国际知名酒店品牌也开始抢滩中国度假市场。所有的一切,都在证明:旅居,正在成为一场运动。
这是一种生活主张,是生活态度,是生活方式,是对生命的不同理解与诠释,是身体与心灵的更高追求,是内心与社会求得大同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用“旅居”为品质生活注脚。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这样一个公式:健康 = 60%生活方式 + 15%遗传因素 + 10%社会因素 + 8%医疗因素 + 7%气候因素。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健康的身体来源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指人们的物质资消费方式、精神生活方式和闲暇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休息、娱乐、社交、待人接物、兴趣爱好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如今,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可以说生活方式病已经取代传染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而乡村承载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中国乡村是未来最稀缺的旅游资源
休闲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修身养性。从观光旅游发展到休闲旅游,最典型的旅游方式就是度假,与观光旅游所追求的“多走多看”的诉求不同,休闲度假者往往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的时间,以体验原居住环境所没有的异质化的生活方式,这种旅游已然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休闲成为常态,旅游就成为一种休闲方式;当乡村旅游成为时尚,乡村旅居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乡村旅游未来必定走向乡村旅居时代
有谁会说,在乡村栅栏上爬满牵牛花的农家小院里,懒坐在带着苔痕的、小狗小猫环伺的石桌旁,享受用干柴和发黑的铁锅炒制、用带着老茧的双手捧上的香椿炒鸡蛋,就没有一种温情的生活感受?这种亲情化的服务和生活化的体验,需要有一个标准吗?如果有服务员穿着制式的衣服,用生硬僵化的语言、笑容和动作服务,我是不喜欢的。在这种特定氛围下,我宁愿看到乡民淳朴、憨直的表情和乡俗。
乡村旅居:“5+2”生活方式
白居易曾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随着人们“避雾霾、避酷暑、避忙碌”的需求越来越多,乡村生活的闲适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
从城市生活到乡村生活
在不同的时期,事情往往在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过度和发展。从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阶段来看,前些年,处于中国城市化高潮阶段,大量居民涌入市区,步入了城居生活时代。随着城市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城市资源逐步稀缺,城市空间趋于狭窄、城市环境越发恶化,人们开始逃离城市的压力和氛围,急迫需要一个缓解压力、释放身心的生活空间。
在英国,有一种说法叫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英国人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近在咫尺的城市,而属于相对远离自己的乡村;在日本,退休人士和一些在城市工作的人士,一年中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乡村;在俄罗斯,乡村别墅是生活必需品,是家庭的“第二住宅”。莫斯科40%的人在郊外有乡村别墅,其余的人则会选择租赁,一般租3个月……这种乡村生活方式,近几年在国内蔓延开来。
“5天城市家”+“2天乡村家”
所谓的“5+2”生活方式,就是在城市工作5天,到乡村休闲2天。
现在,游客到乡村已不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被乡村的环境所吸引,在当地体验城市生活所没有的生活方式,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北京等大都市,在黑、吉、辽这样的省份,甚至出现了“候鸟式旅居”。
中国乡村有人们渴望的原生态的风景和原真性的人文,有未来最大的休闲产品。这不仅仅是乡村景观,还有天人合一的自然慢生活,古朴纯真,恬淡静谧,原汁原味,知足简单,有故事、有情怀、有交流。现阶段这种乡村生活的回归,已经从高端的小众化逐渐向中高端的大众化转换,其生活质量也有了高层次的品质。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一种根本性进步。旅游乡村生活方式的提倡和引导,会让乡村和逐渐消失的耕读文化,找回应有的价值和生命的延续。
乡村康养:“1236”养生体系
乡村养生是以乡村为生活空间,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乡村拥有更多城市没有的资源,满足人们对“健康、愉快、长寿”的需求。
乡村康养五大资源
景观资源——以景养生:乡村景观经过岁月的雕琢,形成了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景观,无论是山、水、田、园,还是花、虫、鸟、兽,都给人以静美闲适的享受,进而沉淀浮躁与喧嚣,释放郁闷与压抑。
人文资源——以和养生:乡村人文资源是乡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与人及与天、地和谐统一的相处方式,展现了乡村悠久且和谐的整体面貌,是以和养生的基础。乡村的人文魅力在于包乡村文化、民间习俗和传统节庆。乡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乡村的生活习惯、农耕体验、民俗艺术和非遗文化等可以陶冶游客的身心,增长游客的见识。
农耕活动——以动养生:以动养生是我国古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朴素的养生观念。华佗认为:“动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原始农耕,可让人们体验古老农耕文化,感受对天地的敬畏之情;农场租赁,可利用都市人闲暇时间修身养性;科技农场,让人们在农业科技的魅力中得到养生锻炼。
饮食资源——以食养生:《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可以说饮食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乡村食养主要体现在时令养生和有机养生两方面。时令养生以“不时不食”为理念,注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之法;有机养生则是指由乡村提供的绿色、无污染食材构建的养生食品。
环境资源——以睡养生:莎士比亚把睡眠称为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城市睡眠环境和乡村睡眠环境有很大差异,乡村中的各种声音构成了一首美妙的催眠曲,人们更容易养成健康的生物钟,进入深度睡眠,进而实现“以睡养生”的目的。
乡村康养1236体系
乡村康养追求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形成了独特的1236体系。
1:是指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2:是指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两大理论基础
3:是指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三个步骤。
6:是指生态情志养生、生态饮食养生、生态运动养生、生态起居养生、生态四季养生、生态中医/保健食品养生等六种方法。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