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未来五年,公立医院发展8大趋势

未来五年,公立医院发展8大趋势

  • 作者:
  • 来源:医管之声
  • 发布时间:2021-09-02 14:25

未来五年,公立医院发展8大趋势

【概要描述】6月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5年3个转变。

  • 作者:
  • 来源:医管之声
  • 发布时间:2021-09-02 14:25
详情
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但这个《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具体内容是什么,大家一直很关注。

 

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以下简称《意见》)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那么,公立医院按照这个《意见》走下去,未来可能会出现哪些趋势呢?
 

 

 

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三大转变

 

 

《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这里实际上明确了未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将是公立医院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占据主导毫不动摇,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是主要手段,实现三大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将是公立医院未来5年的努力方向。

 

按照这一目标,公立医院未来发展可能出现8大趋势。

 

 

 

规模扩张或难避免

 

 

 

尽管《意见》提出,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但由于在“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将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而且这一条是“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主要内容,发展多院区之前有“适度”两个字,发展多院区的目的是“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同时明确“每个地市选择1家综合医院针对性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对现有独立传染病医院进行基础设施改善和设备升级。县域内依托1家县级医院,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

 

从目前多个地方公立医院以多院区之名行大扩张之实已经风起云涌。相信,随着《意见》出台,还会有一波大扩张。
 

 

 

公立医院将接过一部分行政部门的管理权

 

 

 

《意见》要求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按照网格化布局管理,组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

 

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积极发展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加强县级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做实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统筹管理。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医联体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整合设置公共卫生、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和后勤等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统一管理,统筹医联体内基础建设、物资采购和设备配置,主动控制运行成本。

 

这一系列政策规定,必然要求行政部门将一些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权让渡给医联体牵头医院。
 

 

 

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将得到重视

 

 

 

《意见》不但明确要求在城市医疗集团组建中将公共卫生机构作为成员,在县域医共体组建过程中要加强县级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而且明确提出要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在医防融合的大背景下再加上疾控局将很快逐级设立以及这些具体政策的推动,可以想见不久将来,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将得到空前重视。

 

 

 

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任重道远

 

 

 

尽管《意见》五年内实现三个转变,而且将此作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但说实话并不容易,因此《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

 

关于这一目标实现,《意见》专列一节: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主要从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四个方面下功夫,实际上这四个具体文件,国家卫健委已经在去年年末今年年初陆续出台具体办法。
 

 

 

去编制近年来难了!

 

 

 

10年前,《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指出,公立医院是承担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将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逐步取消行政级别,明确规定新设立的一律不予明确行政级别。新医改以来,文件中一直沿用这一提法,然而磕磕绊绊走到今天,总是雷声大雨点儿小。

 

今年2月份,国家卫健委在答复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地7818号代表建议时,国家卫健委强调,公立医院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生物安全、国家战略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使命,具有很强的公益性。
 
编制是事业单位统一的管理手段和重要资源,决定了事业单位法定用人规模以及附着在编制上的各种待遇。公立医院编制是稳定和吸引医务人员、保障公立医院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国家满足人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制度保证。公立医院编制资源必不可少,公立医院编制非但不能弱化,还需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而本次《意见》在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中明确提出,合理制定并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落实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医、护、药、技、管等不同类别合理设置岗位,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实行竞聘上岗、合同管理,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由此可见,编制不但不会取消,还将继续坚持。
 

 

 

工资可能会有限增长

 

 

 

《意见》在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方面,沿用的都是旧话。但旧话重提不是没有用。《意见》再次提出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
 
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医院可自主设立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充分发挥各项目的保障和激励作用,更加注重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鼓励对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
 

 

 

职称评审更重视临床

 

 

 

《意见》在“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方面提出强化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分层分类评价,合理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探索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论文数量要求。稳慎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探索在岗位设置合理、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评审意愿的三级公立医院试点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

 

 

 

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有望建立

 

 

 

《意见》提出,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条件,减轻工作负荷,落实学习、工作、休息和带薪休假制度,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鼓励公立医院通过设立青年学习基金等多种方式,关心年轻医务人员成长。健全职工关爱帮扶机制,切实解决医务人员实际困难。建立医务人员职业荣誉制度。加强医院安全防范,强化安保队伍建设,完善必要安检设施。将解决医疗纠纷纳入法治轨道,健全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医闹、暴力伤医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