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
杨燕绥:养老结构需要调整了!

杨燕绥:养老结构需要调整了!

  • 作者:乔靖芳
  • 来源:《健康时报》
  • 发布时间:2021-08-18 16:01

杨燕绥:养老结构需要调整了!

【概要描述】杨燕绥教授说,医养结合不是机构问题,是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之后的资源配置行为,是政府责任。

  • 作者:乔靖芳
  • 来源:《健康时报》
  • 发布时间:2021-08-18 16:01
详情

“七普数据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46万人,占13.50%,预计明年达14%,进入中度老龄社会,中国‘未富先老’且老得速度比较快,几乎没有试错时间。那么,数据在说什么,积极老龄社会的路在哪儿?”在6月27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中铁康养和椿龄康养公益支持的七普数据下的人民康养座谈会上,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老年学老年医学协会老龄金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燕绥提出这个问题。

 

 

杨燕绥教授介绍,目前我们国家的卫生支出占GDP的6.5%。进入中度老龄社会,逐渐达到7%-8%。发达国家数据显示,62%用于预防和康复、30%用于医疗、照护占8%(中度老龄社会占1%、高级老龄社会占1.5%)。在老龄社会即银色经济社会,要按照国民不断增长的健康消费需求去组织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实现供需平衡和代际和谐。

 

“我们对先行进入老龄化国家的研究证明,中度老龄社会需要调结构”杨燕绥教授说。先有科学定义和建立指标再进行规划。总和生育率、劳动人口年龄等、领取全额养老金的法定年龄等指标调到一个合理的机构内,未来才有可能持续、高质量地发展。

 

不能盲目发展,要利用数据说话,先锁定需求、再谈供给侧改革,实现精准发展。杨燕绥教授认为,把相关数据搞准再做测算就好办了。比如,99%的人都想居家养老(不是90%),不足1%的人不得不去机构,包括失能失智和贫困人口等;99%居家养老的人群的80%需要相关社区服务,不是6%。‘9064’和‘9073’的判断需要改进。

 

“社区医护服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三甲医院是区域医护体系的龙头,接诊重症和赋能基层。如果真的能把医护下沉到基层,解决了‘15分钟圈’的问题,不管是通过家庭医生、家庭病床、或者到医院看病,又或者通过巡诊、线上就诊等,即可以解决一小一老的医养结合。”杨燕绥教授说,医养结合不是机构问题,是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之后的资源配置行为,是政府责任。

 

责任编辑:亦欣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除非无法确认,本网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