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img
>
>
德尔塔病毒的中国破防之路:何以至此,何时终结?

德尔塔病毒的中国破防之路:何以至此,何时终结?

  • 作者:郑洁 谭卓曌
  • 来源:深蓝观
  • 发布时间:2021-08-05 14:47

德尔塔病毒的中国破防之路:何以至此,何时终结?

【概要描述】在具体行动层面,个人防控和接种疫苗的组合,或许永远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而从认知的角度,也许整个社会都需要改变思维模式,以积极防控的态度面对与病毒长期共存的现实,不再心存侥幸,逐渐摸索和适应新的秩序和规则。

  • 作者:郑洁 谭卓曌
  • 来源:深蓝观
  • 发布时间:2021-08-05 14:47
详情

2021年7月21日,64岁的南京老太毛某宁,从南京江宁区禄口街道坐大巴到扬州姐姐家走亲戚。此后的一周,她和无数退休的老头老太太一样,去棋牌室、商场、农贸市场和饭店打发时间。

 

这种生活,在近一年内都没有新冠本土确诊病例的江苏,极其平常——棋牌室挤满了和毛某宁一样的老人。

 

这次不同的是,毛某宁离开南京的前一天,7月20日,正是南京禄口机场在工作人员例行核酸检测中,忽然筛查出9例感染者的那一天。

 

没有人会想到,大约在11天前的7月10日,一个俄罗斯飞往南京禄口机场的航班,已将新冠病毒传播力最强的德尔塔(Delta)变种,带到了南京。

 

几乎同一时期,7月11日和7月18日,在离南京千里之外的郑州,两趟由缅甸入境的CA906航班,分别载有9例和7例新冠病毒阳性病例患者——其中有两例或更多感染者,携带的也是德尔塔病毒,这些患者被送入郑州的传染病医院——郑州市六院进行治疗。

 

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在7月上旬,以极其隐秘的方式,进入“本土已多日未有新增病例”、早已恢复正常生活的中国。

 

-01-

德尔塔变重病毒突破松懈的防线

图片

 

狡猾的德尔塔,是新冠病毒最新的变种,它是在打过新冠疫苗人群中突破感染率最高的病毒——7月30日,疫情本已回落的美国,单日感染人数突破10万人,80%以上的新增病例感染的都是德尔塔。

 

在十天的时间里,德尔塔病毒在大多数已接种两针新冠疫苗的禄口机场的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了突破性传播,也传染了距禄口机场不到十公里的毛某宁。

 

在毛某宁离开南京的那一天,南京已开始防控升级,需要离宁乘客提供健康码绿码、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她不仅躲避了这项检查,而且也没有在后续的一周,向扬州的社区报备南京旅居史。

 

又是一个7天。7月27日,毛某宁开始出现咳嗽发烧症状去就医时,一颗炸弹在扬州炸开——不仅她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在对她出入场所的密接人群筛查中,扬州1日新增40例,成为新一轮的传播点。截止8月3日,确诊人数达93人。其中,大多是体弱多病的老人——对老年人充满吸引力的棋牌室,此刻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短短一周,毛某宁的人生陡转:7月29日,她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立案侦查。而中国的新冠疫情,也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此时,而由南京禄口机场散播开来的德尔塔病毒已辐射到安徽、湖南、四川、辽宁、湖北、山东等多个省市。

 

前往张家界的旅游团队,通过荆州火车站、D3087次列车,把病毒带向更远。病毒在“本土已长期没有确诊病例”的人们的“安全感”和本已恢复正常的生活中不断传播。截至8月3日,从南京禄口机场入境的德尔塔病毒,经由张家界演出、棋牌室聚集的“放大器”式传播,已有超过300人被感染。

 

而离南京千里之外的郑州,一直被7.20特大暴雨、死亡302人的阴影笼罩。忽然在7月30日,通报发现首例无症状感染者后的短短3天内,经由筛查找到的感染者高达63人(截至8月2日),他们绝大多数是郑州六院的工作人员,经由缅甸的新冠阳性患者感染——病毒基因溯源显示,也是德尔塔病毒。

 

两条不同的由境外输入的德尔塔传播链,最先突破的是均是已松懈的防线。

 

长期以来,南京禄口机场的保洁人员不只打扫国外航班,也打扫国内航班,这是机场为节约成本所做的选择。国内一些机场,包括深圳机场,也是如此——直到深圳机场6月份的德尔塔小规模爆发的疫情后,才将国内和国外航班进行分割式闭环管理。

 

无论是南京机场的工作人员,还是郑州六院的工作人员,他们作为接触新冠病毒的第一道防线,早已接种了两针新冠疫苗。

 

但不知是接种了疫苗后的侥幸,还是长期没有本土疫情的爆发,从后续新冠检测阳性感染者的流调中,人们惊讶的得知,这两个场所的工作人员,均未定期做核酸检测。

 

从7月10日到21日,一位南京禄口机场工作人员,十天只做了一次核酸检测!而此前关于机场工作人员的疫情防控规定的核酸检测频率是一周一次。

 

而郑州7月30日最先检测出的无症状感染者,是一名在确诊期间和郑州六院并无交集的孕妇。第二天,郑州市卫健委主任和当地最大的传染病医院、也是新冠患者的隔离医院郑州六院的党委书记均被免职。

 

官方对相关责任人如此处理,意味着此次郑州疫情很可能和南京疫情无关,是郑州自身疫情处理失当导致。

 

果然,在随后的流调过程中发现,后续大部分感染者是郑州六院的保洁人员、医务人员和患者。后续病毒基因测序发现,郑州的新冠阳性感染者的病毒和缅甸经停郑州的感染者同源——都是德尔塔病毒。而首例无症状感染者并非在郑州六院例行检查中发现,这意味着,经由郑州六院院感事件导致的新冠疫情传播,也已经隐秘传播了一段时间。根据航班入境信息显示,疫情至少已扩散了半月。

 

从流调中得知,一位医护人员,从7月16日开始,一直未做过核酸检测,一直到15天后的7月31日,在郑州首例无症状感染者被发现之后,才回工作单位做了一次核酸检测。

 

在去年冬季疫情防控及发热门诊设置管理有关情况的发布会上,时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表示,医疗机构院感防控一直是管理重点,也是不可突破的底线和红线。因此,郑州疫情一出,卫健委主任也第一时间被免职。

 

而对于南京疫情,官方也给了一个定性:聚集性疫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上的松懈,导致工作出现漏洞。翻译过来就是:疫情防控基本没按既有规则来。

 

此前,5月21日深圳疫情,首例无症状感染者在深圳市盐田港西作业区工作,是在接受七天一次的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中被发现的。后续流调检测出的感染者,大多是他的密接者,有共同在国际货轮工作的经历。一直到6月6日,此轮新冠疫情在发现16个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后终止——主动筛查,使新冠病毒缩短了隐秘传播的时间。

 

而这两天,在同一时间,上海也是主动筛查一名来自机场感染人员行动轨迹,使得疫情得以在短时间控制。

 

但很显然,从南京和郑州疫情来看,前人好的防控经验并没有起到太多“正面教材”的作用。

 

-02-

“慢速反应”导致疫情不可控

图片

 

7月22日,南京才开始第一轮核酸检测。据当地人回忆,检测点没有及时公布,到了地方时,排队很多人连口罩都没戴。

 

直到7月25日,南京各高速公路68处“离宁查验点”才正式设立,对离宁人员进行核酸检测证明和健康码查验。这一查,直接劝返人员近3万人,查验出黄码人员2600人,其中红码人员2人。

 

而4天前的7月21日,已感染德尔塔病毒的毛某宁早已成为“漏网之鱼”,已顺利离宁,抵达扬州。

 

在毛某宁被检测为核酸阳性后,为时已晚。

 

流调统计,截至8月1日24时,扬州已有43例确诊病例曾去过棋牌室。当地人称,最大棋牌室同时容纳600人,在棋牌室打牌的以老年人为主,而老年人很难主动做核酸检测。

 

江苏省长吴政隆在扬州市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并主持召开调度会上指出,这次扬州疫情发生早、发现比较晚,在人员聚集的密闭场所,老年人居多,现在情况尚未见底,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复杂。

 

事实确实如此。扬州新冠感染者增长速度较快,截至发稿,扬州已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94例,八成涉及棋牌室,七成病例是60岁以上老年人。此前,兰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负责人黄建平教授表示,根据系统最新预测结果,若江苏采取二级响应措施,未来12天内江苏还将新增180多例本土病例。

 

“扬州的疫情发展比较难估计,”汕头大学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表示,这段时间内,偶发的感染还在继续,考虑到RO值在5-9.5之间,疫情的演化是和管控能力负相关。

 

此前,扬州与广州等地不同在于,由于此前扬州没有大规模抗疫的经验,其检测能力、流调能力、医护动员能力如何,公众还不是很了解。“比如地下麻将馆还有老人没有找到,他们是谁?感染了吗?为何不露面?”

 

-03-

拐点何时到来?

图片

 

从南京机场开始,这轮疫情叠加郑州院感疫情和上海浦东机场单个确诊病例,本轮疫情呈现各地开花之势,且尚未见底。

 

据国家卫健委,8月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9例,本土病例61例(江苏45例,湖南6例,湖北3例,河南2例,云南2例,北京1例,上海1例,福建1例)。

 

在最近两天新增感染者较多的城市中,除了郑州之外,就是扬州和武汉。郑州属于院感疫情,源头为缅甸境外输入病例,而扬州和武汉的疫情均和南京疫情有关联。

 

而武汉疫情受关注则是由于,自此去年6月新冠病例清零后,这是武汉首现本土疫情。8月2日晚,湖北武汉、荆州两市分别通报,两地各发现7人、2人新冠病毒核算检测阳性。而且两地发现的首例核酸阳性人员,均与江苏省淮安市某旅游团活动轨迹存在交集。

 

此前7月29日,淮安市新增1名新冠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为淮安市洪泽区某企业的员工,该企业组织这名员工在内的67名员工到湖南省张家界旅游,该旅游团在7月27日返程途中曾在荆州火车站搭乘D3087次列车。

 

截至8月2日,淮安市累计新增12名新冠检测阳性人员,均为旅游团成员或关联病例。由此,常荣山认为,未来对于高铁、航班等交通运输方式的防控可能需要加码。

 

对于目前的疫情发展,多位专家给出了拐点推测。据常荣山推测,本轮南京本地疫情态势渐缓,可能在8月15日左右结束,“南京本地未来一周内就可能新增病例归零”。

 

扬州疫情仍处于上升阶段,杭州市富阳区疾控中心主任医师李欢龙认为,扬州疫情的态势虽然还在上升,但状态平稳,预计马上会达到拐点,在8月18日-8月23日间结束,规模在110-243例之间。

 

而在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看来,最危险的不是已经爆发出疫情的地方,而是潜在的、尚未爆发疫情的地方。

 

-04-

如何与病毒长期相处?

图片

 

各地疫情防控措施加码  零感染政策受挑战。

 

随着疫情“多点爆发”,各地的防控措施都开始加码。与之前的懈怠、疏忽截然不同的是,一旦疫情严峻,各地的疫情防控就开始急剧升级——这仿佛是给已对新冠放松警惕的社会,一个报复性的“反弹”。

 

人们又从已恢复正常的生活中,再次回归到“防控时代”。

 

8月3日,南京市江宁区对除重点民生保供企业外,全区各类商场、批发市场暂停营业。同日,扬州对主城区实施升级封控管理措施。

 

8月2日,武汉对确诊病例的7个小区(枫桦苇岸、万家湖A区、B区、C区,君融天湖、华茂品江、碧桂园泰富城)及周边路口实行封控管理,8月3日,武汉宣布全员核酸检测。

 

8月3日,张家界宣布境内居民、游客不得离张。

 

8月3日,郑州将二七区京广路街道调整为高风险地区,同时将6个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全部实行封闭管理,限制人员流动。

 

在社交媒体上,因为某地一例确诊,铺天盖地而来的是为何不封闭小区、为何不居家办公,以及囤粮、囤菜的恐慌。

 

淮安市截止目前有10例确诊病例,淮安市洪泽区自7月29日零时起封闭管理,所有离洪通道均关闭。与此同时,洪泽区所有文旅项目全部暂停。洪泽一度出现市民抢购、物资紧张、物价上涨情况。

 

在新冠病毒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如何和病毒长期共处,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一些国家如英国,已放弃“零感染”的“追求”,在呼吁人们接种疫苗的同时,将关注点放在重症治疗上。

 

日前,病毒专家张文宏曾发文谈及“与病毒共存”的长期性:“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南京疫情让我们再次看到病毒的无时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

 

目前英国和以色列的疫苗接种率都接近70%,近期放开后,出现了感染人数的明显上升,张文宏强调,但是这种发病率的上升不再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该病的病死率也从去年最高的18%,降至最近一周的0.1%。这个水平是接近流感的病死率水平。

 

这又把话题引向了防疫的另一重要手段:疫苗。本轮南京疫情发生以来,关于疫苗到底其不起作用、起什么作用、能起多少作用的探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对于南京疫情为何突破感染发生重症的情况,有专家向深蓝观表示,“南京重症多数都是接种了疫苗的,但主要是只接种了1针、或接种第2针不满10天的,此时的保护效率还不够高,但目前仍然可以确定,疫苗对重症保护是有效的。”

 

8月3日早上,张文宏在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包括以上货机服务人员在内的机场工作人员均已接种疫苗。张文宏表示,在所有疫苗接种中,百分百预防感染的疫苗是不存在的,新冠疫苗接种之后,一定会有接种过疫苗的高危人群被感染。但他也指出,疫苗的保护作用依旧存在。

 

“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经完成疫苗接种30多亿剂,出现突破感染的病例是非常少数的。”张文宏表示,这次第一轮筛查下来,所有密接者特别是机场的密接者没有一例阳性。这意味着如果确诊病例周边的人都进行了充分的接种,疫苗接种会使病毒传播的速度大幅度减缓。

 

这种情况下,第三针加强针或许会成为一个必选项,金冬雁告诉深蓝观,他认为应该立即对机场、医院等高危易感人群进行加强针接种,“第三针混打是最好的,再接种一针灭活疫苗也有效果。”

 

所谓的“混打”指的是序贯接种,金冬雁认为第三针接种mRNA疫苗效果会很好,也有疾控专家向深蓝观透露,部分疫苗专家确实很看好加强针接种mRNA疫苗,“海外有临床数据,腺病毒载体+mRNA的序贯接种,效果远强于于单种疫苗。此外,国产的重组蛋白、腺病毒载体苗效果也不错。”

 

但在基础防疫还未实现、加强针接种也还未进行的情况下,公众能做到的自我防护,还是要靠戴口罩获得。美国疾控中心曾发文表示,面对Delta病毒感染风险,即使接种过疫苗,人们需要在室内戴口罩获得防疫。金冬雁也强调,内地民众多已不戴口罩,此举不可取,尤其在环境密闭、人员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大家就是打过疫苗,也必须要戴口罩。”

 

在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面前,即便有最严格的防控做屏障,未来也许还会出现“百密一疏”的突发情况。某种意义上,防控疫情“常态化”所对应的,已不是一段可以很快看到尽头的特殊时期。

 

在具体行动层面,个人防控和接种疫苗的组合,或许永远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而从认知的角度,也许整个社会都需要改变思维模式,以积极防控的态度面对与病毒长期共存的现实,不再心存侥幸,逐渐摸索和适应新的秩序和规则。

 

推荐文章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